数学游戏化学习 激活内在思考力

2019-09-10 01:13王玲凤
教育家 2019年35期
关键词:竞赛情境游戏

王玲凤

近几年,游戏化教学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玩中学”的游戏教学法能促进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游戏化学习并不是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简单继承,而是将游戏的基本原理与数学学习内容巧妙融合的实践过程。以激发学习者的参与为出发点,通过目标、规则、反馈等游戏元素组合、优化,以调整教与学的结构,从而增强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浸润体验,促进学习者认知、情绪、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游戏化学习的理论依据

游戏化学习能够激活儿童的内在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情绪,引导他们的主动行为。游戏化学习能够唤起儿童的全身心投入和与他人的合作,发展他们的具身认知与社会性。

什么是数学游戏化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而学习基础素养是为实现个体终身学习与创新所需要的基础素养,是学习者个体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创造新意义和解决问题所必备的通用能力、品质与身心基础。根据学习基础素养理论框架的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和身心健康三大维度,本文中学习能力主要指提出问题、建立联系、个性化表达,学习品质主要指主动性与调控性,身心健康主要指社会性与情绪的发展。

杜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做”的过程,也是“经验”的过程。实际上,学习首先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元素,教师应该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变无意为注意,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知。游戏本身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通过不同的游戏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给孩子们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游戏化学习的设计原则

基于自由与限制的适当性原则。游戏的设计要考虑到数学性,数学游戏是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服务的,必须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通过游戏活动,必须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果游戏内容与教学内容是互不相干的,就会把数学游戏变成了玩耍游戏,虽然看上去好玩、有趣,学生却没有学到实质的东西。这种为了游戏而游戏的做法,失去了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当然,强调限制规则的同时,并不意味着以牺牲学生的自由为代价,否则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会变轻松为沉重,变快乐为枯燥。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自由与限制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让他们保持高度的统一。例如,小学三年级教材中《几分之一》,通过操作游戏,把12粒糖、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他们都能分并且都能用数表示,如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呢?學生自然而然地能想到每人半个。可是半个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怎么表示?我们通过折一折、找一找等动手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几何图形中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加深对分数的认识,让学生理解不管是什么图形,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让学生充分体验游戏的乐趣,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问题。

基于趣味与挑战的阶梯性原则。游戏的设计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照顾大多数学生。可以根据教学重难点,依据班级学生学情状况,分阶段设计,分层次进行,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事做。通过游戏活动,不同水平的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了不同的收获和发展。

例如,小学一年级教材《分彩色图片》,如果只是单纯让学生在电脑上分一分,那么他们就没有亲身体验的感觉,特别是对于待优生来说更难以理解。所以我们按大小、颜色和形状分为三个层次,分类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同。学生通过操作游戏,在过程中观察、总结、分析,使繁杂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

基于解决真实问题的迁移性原则。学习迁移指的是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知识的迁移,对已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因此,游戏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依据迁移条件,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而建立新的知识系统,解决真实问题。

游戏化学习的设计策略

选择适当的游戏类型,将游戏规则转化为数学学习模型。在游戏化学习中,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现有的知识情况,游戏规则不能设置得太复杂,应以易于学生理解为标准。教师基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学情,将游戏规则与学习内容对应起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学习本质。

情节性的游戏:情境,通常指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在教学论意义上,它是外在育人的一种教育手段,学生个体成了这一手段的对象。例如一年级教材《说一说》,认识10以内的数。学生通过观察“我们的教室”初步认识10以内的数,逐步养成对个数进行正确规范的口头表达的习惯。

操作性的游戏: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好动、爱模仿。例如:在数射线上建构加法运算。可角色扮演,请学生在地面的“大数射线”上跳一跳,并尝试说一说怎么跳。跳跃游戏是为了帮助学生建构加减法运算的模型,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在的起跳点是算式的第一个数,往前跳几格就加上几,往后跳几格就减去几,最后的跳落点就是算式的结果。在跳跃中建立与加减法运算的联系, 提高学生在游戏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赛性的游戏:竞赛性的游戏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在课堂教学中,个人的竞赛或者小组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例如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能力方面的比赛,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赛意识。

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以情节性游戏展示学习内容。创设学习情境是教师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创建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氛围或虚拟仿真来展示学习内容,从而激发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创设学习情境就是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创设情境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既让教师以最佳的状态投入教学活动中,又使学生主动参与。

提供趣味的学习任务,用操作性游戏激发学习动力。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拼一拼、摆一摆等,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拼一拼等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研究数学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结合以上认识,运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想学”“会学”才是学习的主要目的。将游戏融入教学,实现教学的游戏化,通过动手操作,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作者单位:上海市金山区钱圩小学)

责任编辑:王妍妍

猜你喜欢
竞赛情境游戏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数学潜能知识竞赛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创新思维竞赛(3)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创新思维竞赛(6)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