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亦丹
摘 要:小学体育课上,热身活动具有避免运动伤害、调动学生体育状态等积极作用。考虑到小学体育教学实际,在热身活动组织与实施中,教师既要注重热身运动技巧和方法的渗透,还要突出热身的趣味性、互动性、科学性,为体育课堂做好准备。
关键词:小学体育;热身活动;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5-0154-01
在小学体育课上,热身活动是重要环节。热身活动是为体育教学做准备,相对而言活动量较小,时间也控制在几分钟,但对整个体育课而言,其作用不仅在于强身健体,还在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增强体育学习注意力等优势。
1.充分重视热身活动,发挥其多元作用
很多时候,在小学体育课前热身活动中,教师重视不足,以动动手、蹦蹦脚、做一些伸展或肢体运动为主。这种循环往复的热身活动,让学生感觉千篇一律,没有新颖性、趣味性,还会降低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热情。热身活动其作用是多元的。一方面,通过热身活动,有助于跳动学生的身体机能进入运动状态,避免在开展运动项目时,发生运动伤害。科学研究发现,在体育锻炼中,要想实现运动达到理想的效果,或者达到某种要求,需要在运动前进行必要的活动,来激发身体机能活跃度。如在短跑前,通过提前做好热身运动,将跑、跳等动作进行预热,便于在短跑中瞬间将腿部肌肉调整到紧张状态,确保身体协调性的良好发挥,提升短跑成绩,减少短跑对身体造成的不良损害。另一方面,合理的热身运动,能够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激活小学生对体育的参与激情,增强体育信心,从而活跃体育课堂,确保体育课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热身活动要丰富多彩,突出趣味性
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在设计热身活动时要突出多样性、趣味性,要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合理选择丰富多彩的热身活动,便于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做好体育课堂心理和生理准备,让体育课堂保持良好的运动氛围。如对于一般性热身活动,教师可以将走、跑等练习转换为“慢走、快走、慢跑”运动形式,可以将单纯性的手、脖、肘、腿练习活动转换为简单的健美操,还可以将一些热身活动与游戏相结合,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渗透热身运动,感受到热身的新鲜感,增进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例如,对于足球、短跑、跳跃等常规运动项目教学,在热身活动上,需要对学生的腿部肌肉群进行必要拉伸。我们可以安排两人一组,面对面对坐,将脚与脚对上,两人进行互相拉拽,如此往复,腿部肌肉就能够得到有效拉伸,这个游戏体验可以起名为“拉锯”训练,让学生在享受快乐体验的同时,实现热身运动。还有,在教学“前滚翻”动作时,热身运动可以设计成“孙悟空学本领”游戏情境,让学生模仿孙猴子的样子,摇头晃脑、上蹿下跳,充分活动头、颈、手臂等部位,为后面学习“前滚翻”奠定基础。这一趣味化热身活动,无疑让小学体育课堂趣味盎然。
3.注重热身形式的互动性,增进生生交流
在热身活动形式上,教师要打破过去枯燥、单一的热身项目,特别是改变教师为主的热身活动,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互动性,结合学生间的互动交流来贯穿热身活动。如对于队列队形的训练,课程相对枯燥,小学生在队形排列上耗费时间长。为了增强趣味性,我们在热身环节设置“扑克牌”游戏,让每个学生代表扑克牌中的号数,并根据前后同伴来快速识别自己的位置。这一热身运动,既增强了学生参与热情,又实现了排列队形中快速定位效果。还有,在热身活动中,教师习惯于采用做操形式,四列横队一起做操。我们还可以转换思维,让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分组,可以围成三角形、圆形、扇形等多种结构,这一新颖有趣的组队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热身的乐趣,增进热身积极性,不再觉得热身活动是一项“苦差事”。
4.突出热身活动的科学性,符合体育锻炼规律
热身具有良好的运动效果,但对于热身活动,还存在一些不科学的地方。如一些教师在体育热身中,强度低,并不能达到热身效果。有些教师在热身活动中,缺失针对性,甚至違反运动规律。怎样让体育课热身活动科学而有效?一方面,热身活动的组织,要具有针对性。以“手球”活动为例,该项目运动量大,学生在参与中会有身体上的摩擦,易造成运动损伤。因此,在热身活动组织与设计时,要遵循渐进性原则,适度加强运动负荷。比如,可以按照头、肩、手臂、手腕、腰、下蹲、抬腿、跳跃、踏步等流程,来编排热身活动,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另外,在进行腿部肌肉拉伸热身时,多以弓步压腿、侧身压腿为主。对于不同的压腿方法,教师要引领学生注意动作规范。在弓步压腿时,上身要保持中立体位,膝盖不超过脚尖,大腿与小腿成90度,在压腿时感觉腿部肌肉有轻微撕裂感即可。注重热身活动的科学性,让学生了解热身动作的规范,从而获得高效的热身效果。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热身活动要给予重视,要从热身的内容、形式、动作等方面确保热身活动的趣味性、科学性、互动性。
参考文献
[1]吴文飞.热身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高新区,2018(12):126
[2]卢保文.关于体育课堂热身活动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