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幼儿园区域游戏有效开展的策略

2019-09-10 07:22杨显芬
青年生活 2019年34期
关键词:规则区域材料

杨显芬

摘要:区域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一种的教学的辅助活动形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如何在区域游戏中达成有效的教育目标呢?我们应借助幼儿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以及适当的方式指导来建构积极有效的区域游戏,从而使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自我完善、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  有效

区域游戏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幼儿按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如何在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主动、和谐的发展?下文我将针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一、区域开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规划不开放。

在跟踪区域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在区域创设上追求动静交替,在区域之间进行隔断,并在每个区域间设置人数限制。表面上看似合理,实际幼儿活动受到限制,使区域的空间与材料的投放与幼儿自主的发展脱节,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儿活动的开展,难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区域选择不自主。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过多的干涉,忽视幼儿的自主参与。从区域的设置到区域游戏的参与,再到活动中角色的分配、具体的操作,教师都存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过多的强调自己的预设而忽略孩子的活动需求。

(三)开展时间不自由。

区域游戏开展的时间不够充足,教师在这一环节的时间把握上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感受,难以为幼儿的发展创造一个真正自主探究的环境。

(四)幼儿常规不落实。

幼儿虽具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但规则意识还比较浅薄。因此,在活动中继续培养他们的规则意识十分必要。

区域材料不丰富。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学习的主要载体,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支持幼儿活动。

二、有效开展区域游戏的教育策略

(一)开放空间,开展有效的区域游戏

1.区域的融合

幼儿园活动区域的设置上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应当顺应主题教育活动的需要灵活改变区域的结构和作用。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各活动区之间的融合性。如某大班在安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班级临时增设了幼儿交通活动区域,教师引导幼儿布置马路,在游戏中设置交警角色,有幼儿指挥交通、有幼儿对违规司机进行交通知识培训。当幼儿驾驶自制的各种交通工具行驶在马路上时,这种从活动需要出发大胆“侵占”集体活动主阵地的区域游戏,刺激幼兒积极参与交通知识的学习,快乐地探索。

2.区域的共享。

区域环境共享往往是在班与班之间相邻的空间,或某些班级幼儿设置的活动区域。幼儿在互动开放区域环境获得更多交往的机会,认识的机会,操作的机会,互相学习的机会。

每个班级设置了“共享区域”, 每一个区域环境环境设计融入了老师的智慧,形成自己的特色,每个班级每个年龄段的区域环境有自己吸引幼儿的独到之处。区域的共享不仅满足了孩子活动的需要,而且也使大班与中班的幼儿扩大了交往的范围,获得了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

(二)丰富材料,开展有效的区域游戏

1.材料的多样性

如果区角中提供的材料如果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幼儿就无法与操作材料产生互动,也无法获得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如果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种材料,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且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一切皆能美术”,是开展区域不断验证的实践。幼儿尝试在锅铲、雨鞋、纸盘、面具、瓶子、纸盒等各种材料上作画,让孩子们的视野更开阔,想象更丰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2.材料的层次性

每个幼儿的能力水平不同,因此材料投放要兼顾每个层次幼儿,要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和成功的条件。如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在区角设置了“房屋设计师”这块内容时,孩子起初仅仅用彩笔设计平面的房子。经过一段时间后,投放了彩泥和瓦楞纸条。这时孩子们又来了兴致,他们在瓦楞纸和彩泥进行设计房子。随着一些废旧纸盒的投入,幼儿用纸盒制作立体的房屋,而且房屋有单个盒子制成的,也有多个盒子组合的,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

(三)落实常规,开展有效的区域游戏

1.规则的制订

制定规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为避免出现活动区域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以及区域游戏本身的内容、活动场地等局限,我们须有计划地控制每个区域的活动人数。还有包括游戏结束后该怎样做、如何整理,都须幼儿共同讨论制订。所以我们把这个小难题抛给幼儿,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制订规则。这样即付合孩子们活动的需要,也容易记住和自我约束。

2.规则的实施。

制订好规则后,如何在区域游戏中实施呢?教师为幼儿制作了挂牌和脚印,来帮助幼儿控制各活动区的人数。在操作区中则根据各区域材料性质、活动内容的不同,有选择性地运用挂牌和鞋印,如积木建筑用鞋印,玩水用挂牌等。这些隐性的、融合在动作中的方式直观、明确,易于被幼儿接受。

(四)介入指导,开展有效的区域游戏

1.适宜介入。

教师要有目的的观察,指导,并非让孩子做到“不乱就行”,教师要有很强的观察能力,这样才会发现教育契机,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此外还要给幼儿提出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让幼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必要时还需要教师做一些记录,来分析,思考,为下一步的教育做好准备。

2.互动评价。

在新《纲要》精神指引下,我们努力改变评价方式,有效的观察和记录为区域评价提供依据。在区域游戏的观察过程中,记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拍照的方式快速记录下幼儿有典型性的行为,借助通讯工具及时评价幼儿的真实表现,比简单直白的说教更加深入人心。

对于幼儿园区域的创设、指导,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需要每一位老师遵循《指南》理念,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发挥自身的智慧,努力提高区域创设的效度,深入观察有效指导。尽可能使每一位幼儿在自由、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学习和发展,让区域游戏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高述翠.论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指导的原则与策略[J].华夏教师,2018(11):82-83.

[2]孔繁荫. 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支持性策略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规则区域材料
分割区域
擦桌子
让规则不规则
可爱的小瓢虫
不如吃茶去
区域发展篇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材料
摇摇鹅
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