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丢脸”的后果吗

2019-09-10 07:22:44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6期
关键词:贷款人活体面孔

近日,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换脸”APP走红网络。使用者只要上传自己的高清照片,即可将本人面孔与大量影视片段中的明星面孔置换。既可以自己过明星瘾,又可与心爱偶像“同框”出演,大量年轻用户选择将自己面孔上传网络,“换脸”娱乐。记者发现,如此“换脸”,用户面部生物特征信息被盗或失控的“丢脸”风险不小。

  风险一:“丢脸”能导致“丢钱” 当前,大部分银行等金融机构开设了人脸识别登录APP功能。“刷脸”支付甚至是远程签约等场景也越来越多见。如果用户的“脸”不安全,“钱”也将面临莫大风险。“贸然将自己的清晰正面照上传并授权他人进行存储或另作他用,关乎‘钱袋子’安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认为,目前法律对“AI换脸技术”规范不足,因此保护好自己的面部信息在当下十分必要。

风险二:“丢脸”能导致“丢清白” 当前,“换脸”技术被用在一些涉嫌违法犯罪领域的情况已不少见。记者发现一些网站用“AI换脸”“换脸视频”等方式提供用知名艺人“面孔”“嫁接”出的视频。这些视频往往涉嫌色情淫秽,且难辨真假。知情人告诉记者,除贩卖“换脸”非法音视频产品牟利外,一些不法分子还利用手中掌握的贷款人人脸信息,以此类技术进行非法催收活动,直接侵害贷款人人格权、名誉权,甚至滋生出敲诈勒索等其他严重犯罪活动。

风险三:“丢脸”能导致“被贷款” 有过网贷申请经历的人对于“点点头”“摇摇头”“张张嘴”之类的动作也许并不陌生。借贷者在录入身份信息后,网贷机构会对申请人进行“活体检测”,以确保放款对象为本人,把关借贷安全。但记者发现,一些基于相关技术的修图APP能够“起死回生”,让静态面部照片模仿生物活体“动”起来。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不少网贷机构进行“活体检测”时仍使用人工审核或技术含量偏低的机器审核,一旦公众的面部识别信息被不法分子掌握,用这些黑科技“活”过来的面孔,很可能以假亂真,让不知情者“被网贷”背上巨额债务。

猜你喜欢
贷款人活体面孔
贷款人离世后,剩下房贷该如何处理
贷款人离世后,剩下房贷该如何处理
本期面孔
辽河(2022年4期)2022-06-09 01:56:03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08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华人时刊(2020年21期)2021-01-14 01:33:36
活体器官移植,你怎么看?
保健医苑(2020年1期)2020-07-27 01:58:26
多变的面孔
自然面孔
人与自然(2019年4期)2019-07-26 12:52:37
双边密封竞标下的动态P2P网络借贷拍卖机制
“汪星人”要打“飞的”——话说活体空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