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超
【摘 要】本文阐述了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基本构成,两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在实际安全生产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提出分级管理、分级管控与齐抓共管的管理理念。
【关键词】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监督体系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主要体现在安全贯穿于运行、维护、检修、管理等生产经营全流程,任何一个专业、岗位环节都不能出现安全问题。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通过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的作用发挥,确保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一、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概述
人员、技术、设备和管理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最重要四个组成部分,也就需要从这四个方面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一)执行层保证系统
执行层包括运行、检修一线人员和专职管理人员,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关系公司层各项决策、部署、要求的到位落实。班组是执行层的最基本单元,必须着力加强班组规范化管理,健全班组安全机制。一是要规范班组安全管理,提高运行、维护、检修工作的标准化和程序化。特别要抓好各项规程、反措、技术措施、作业指导书等的刚性执行。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杜绝朝令夕改、越权指挥、頤指气使等干扰因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生产一线人员积极性。三是要切实提高人员安全意识,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特别防止无知性违章、强令违章操作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技术保证系统
技术措施是生产安全最为基础的软件保障。先进、适用的技术管理可以减少设备异常、低水平操作、突发事件等导致的安全事故。一是要应用新的技术监测手段和装备,加强技术监督,做好监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提前消除事故隐患。二是要认真落实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措施计划,完善设备和人员防护措施。三是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编制应急预案特别是现场处置方案,并确保一线生产人员真正掌握。
(三)设备管理保证系统
设备健康是生产安全最为基础的硬件保障。高可靠性的设备可以大幅度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次数。加强设备管理,一是要实施设备点检、定检相结合的设备检修管理体制,持续提高设备可靠性;二是要强化主要设备、关键设备的隐患排查治理,突出“隐”字抓好设备缺陷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三是要科学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设备装备水平。
(四)规章制度保证系统
规章制度保证体系是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关键一环。减少和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制度管总,坚持有章可循,坚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进行生产操作和日常管理。
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概述
某种意义上讲,安全监督体系人员是运用行政上赋予的职权,代表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即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人身和设备安全进行监督,具有很强的强制性和一定的权威性、公正性。因此,各级安全监督人员应切实履行监督责任,重点是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规章制度的落实。
安全监督人员履行监督职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采取多种方式,分层次、抓重点。安全监督部门应以安全管理为主、现场监督为辅,不定期抽查为其主要监督方式;车间安全员重点是围绕车间工作抓安全管理,重点监督复杂作业、交叉作业、临时作业等较大安全隐患作业;班组安全员主要侧重于现场违章监督。二是要坚持“四个凡是”(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坚持指导与服务、管理与协调、监督与考核、教育与奖惩相结合。
三、安全保证体系与安全监督体系的关系
(一)两者的作用
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是安全生产的两块基石,从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因素来看,保证体系起到内因的作用,监督体系起到外因的作用。通过两个体系的各自发力,将人的能动性、设备的可靠性、制度的约束性有效的组合在一起,既相对独立、各负其责,又互相监督、相互促进,以监督促保证,形成合力,使安全生产管理的整体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两者的区别
主要体现在两者有各自的明确职责,分工不同。
保证体系重点是保证安全、可靠的完成生产经营任务;要明确实际工作中,谁对哪些工作承担责任,在哪些范围内负责,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促使每项工作、每个岗位人员都时时、处处考虑到安全问题,落实好安全保证措施。
监督体系重点是监督、检查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过程中,是否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严格遵守规程、制度、技术措施等规定,是否对发现重点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改。
(三)两者的联系
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是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监督体系是制约者,保证体系是被制约对象。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从根本上保障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顺畅运行和作用发挥。
四、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一)安全管理工作
1.坚持“分级管理、责任到人、职责明确、以责论处”。一是要理清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的关系。保证体系承担安全管理职能,是安全生产的主角,保证体系不发挥作用或者作用弱化,靠监督体系是不可能抓好安全生产的;监督体系承担安全履职的监督职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失去了监督的保证体系,安全生产局面就处于失控状态。二是要理清领导人员、安全监督部门、生产部门的职责,推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每项工作都只能有一个归口部门、一个归口岗位、一个主管领导,要注意防范领导人员一不满意就直接伸手管理一线安全工作,或者片面认为安全就是安全监督部门的事情。
2.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人资部门、党群部门和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在保证体系中也应承担重要职责。“齐抓共管”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不喧宾夺主、影响一线正常秩序,也要发挥自身优势。人资部门要发挥人力资源调配和人才开发、技术培训作用,合理配置安监人员,提高职工安全素养。党群部门要善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开展职工代表安全巡视,在职工维权和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做文章。
(二)安全监督工作
1.安监人员要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电力生产涉及运行、检维、继保、热控、自动化等多工种多专业,高度集成,生产安全问题复杂多样。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操作、一个指令错误,都可能导致人身、设备事故,甚至威胁电网安全稳定。所以,安监人员必须从生产一线择优选拔。
2.安监人员要不断提升监督水平。安监部门是代表企业在履行安全监督职责,要注重从大量的现场安全管理实践中,发现和研究安全表象问题背后存在的管理问题,研究体制机制的完善问题,找出安全管理中具有规律性、科学性的东西,总结提炼上升为理论认识、规章制度。
3.安全监督检查要坚持以人为本。一是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对一般性违章、操作水平低导致事故要以说服教育、提高技能、提高责任心为主,对严重性违章、屡教不改的违章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罚。二是安全监督检查要规范化、制度化,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推行“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倒逼安监人员主动提高监督检查水平。
4.安监工作要坚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相结合。安全监督工作既要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制定长期管理规划和目标。特别是涉及安全设施标准化、创建企业安全文化、职工安全培训等工作,还要配套具体实施方案,分步实施,由浅入深,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基础,向实现企业本质安全靠近。
安全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两者不可或缺,不可偏废。安全生产需要分级管理、分级管控,安全基础工作至关重要,最需要求真务实,注重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唐国际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