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娣
我来到人大附小已经14个年头了,在小学数学领域从教28载,跻身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之列。我是学生心目中和蔼又严厉的数学老师,也是同事们工作中的引路人。回首流年,我特别庆幸自己在人大附小这片沃土中成长,感谢校长郑瑞芳让我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始终坚守着。
犹记得,2006年我作为北京市唯一一名数学教师代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全国数学年会做学术交流。
犹记得,在2013年4月第六届海淀区“世纪杯”教学基本功比赛中,我校参加数学教学比赛的选手均为青年教师,且都是首次参加区级赛事。备战时,我穿梭于三个选手的备赛现场,毫无保留地贡献智慧,分享思考。连续几个昼夜后,我的右臂麻木酸痛,很难自如抬起,只能用左手笨拙地在黑板上勾勒圈画,进行备课指导。直到年轻的选手走进赛场我才去就医,被诊断出颈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右臂失去知觉,医生强烈要求我接受治疗。我深知一旦请假,我的工作就要由其他老师来分担,于是我没对任何人说一声,没有休息一天,只是将牵引仪器买回家,让家里人帮着做复健。今天回忆起来,我都会不自觉地想流泪,因为在那段时间里,每天只有两三个小时的睡眠,疼痛让我难以入睡。但一想到学校的孩子们,一想到他们渴求进步的眼神,第二天我又会站在我喜爱的三尺讲台上。
犹记得,2016年参加北京市“问题引领学习”课题的研究,我毫不犹豫地担任了课题实验教师,在此期间不断学习、思考、实践,组织学生开展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当我把自己在实验阶段的收获和感悟分享给老师们的时候,北京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数室主任张丹感叹道:“这其实是最感人的师德报告!”
犹记得,担任海淀区数学学科兼职教研员时,我多次为全区数学教师做单元教材分析,为骨干数学教师做讲座、上研究课,得到刘嘉霞等教学专家的高度认可。
犹记得,担任学校数学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时,我一学期听课60多节,引领全组探索教育教学的真谛、享受研究的快乐;发表多篇教研文章,担任《海淀区义务教育学业标准与教学指导》一书的编委。
犹记得,从“开学第一课”到“数学研究课”,从单元核心課到“四声”研讨课,再到接待上级部门的督导工作,每一项活动,我都一马当先,给老师们做示范和指导。多位老师在教研活动中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当老师们手捧奖杯的时候,我由衷为他们感到自豪与骄傲。
犹记得,随郑瑞芳校长去湖北、山东、河南、云南等地支教,当地老师无论提出什么问题,我都能给出令他们满意的解答,老师们无不佩服我的专业精神、专业素养……
对待工作不轻言放弃,视人民教师的身份至高无上,在平凡中坚守着理想,我仅仅是数学教师中的一名代表,如果说我能代表点什么,也许就是人大附小数学教师的一种精神——用坚韧书写卓越。
责任编辑: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