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知道华为5G技术在全球独领风骚,但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华为5G技术是基于土耳其阿里坎教授提出的“极化码”(Polar Code)理论发展而来的。阿里坎由此被称为“极化码之父”。
1987年,土耳其青年科学家阿里坎在取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于比尔肯特大学。就在同一年,华为在中国深圳正式创办。2009年,阿里坎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信息论汇刊》上发表极化码理论的论文。华为敏锐地察觉到这篇论文的价值,投入数十亿美元,花费数年时间,让极化碼和5G技术走出实验室,走入寻常百姓家。
2016年11月,国际无线标准化机构(3GPP)无线物理层(RAN1)第87次会议在美国召开,经过激烈竞争,华为等中国企业主推的极化码方案击败美国主推的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和法国主推的涡轮码(TURBO码),成为5G移动增强宽带场景在短码上的控制信道编码最终方案。
阿里坎的老师是发明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加拉格,加拉格的老师是信息论之父香农。
极化码原理很简单,我们使用无线通信时,每次传输的数据包都会经历严重的噪声干扰,而极化编码能够将当前的信道通过极化变换分裂成两种“极性”的信道:完全无噪声的信道和全部都是噪声的信道,我们只需在干净的信道上传输消息即可。
阿里坎是中国的常客。中国刺绣是阿里坎办公室里唯一一件装饰品。他说,家里还有很多中国礼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华为公司员工送给他的。
阿里坎说:“现在,中国科研投入做得非常好,这也是华为为什么能成功、中国5G科技为什么能成功的原因。”阿里坎说。
(摘自《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