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弱势群体”的人际交往研究

2019-09-10 07:22王晓燕
锦绣·中旬刊 2019年4期

王晓燕

摘 要:人际交往在幼儿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发展幼儿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幼儿期是社会性交往开始初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不可缺少的途径。通过交往可以使幼儿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德的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幼儿弱势群体”交往的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幼儿弱势群体;被忽视;幼儿人际交往

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能否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社会适应的主要指标,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而幼儿人际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方面,是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

一、“幼儿弱势群体”现状

1.人际交往。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社会交往引起一个逐渐结构化或社会化的过程,它从儿童自己的观点同其他儿童的观点较少协调或合作的状态过渡到使儿童问的观点彼此协调以及儿童间的动作和交往相互协作的状态。”。儿童的人际交往是在儿童个体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婴儿最初与周围成人是一种直接的情绪性交往,以后转化为动作交往,再过渡到以言语为手段直接的情境交往。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也会发生变化,并受家庭中的许多因素的影响。当儿童的活动场所从家庭转移到学校(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后,儿童的交往范围扩大到同伴并日益超出直接的情境而逐步高级化。与此同时,儿童的社会化发展也渐渐高级化。

2.幼儿人际交往的界定。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环境与行为规范、人际交往、自我意识、民族文化等方面。曰邢少颖指出,在幼儿的人际交往中,纠纷问题最为常见,并从幼儿的自由活动和游戏活动中观察幼儿问的纠纷现象。幼儿发展自己的交往行为,并且渐渐地与别人发生竞争与合作、友好与对立、攻击与逃避、接受与拒绝、支配与服从等交往关系,并提出幼儿社会交往的培养目标。幼儿的行为问题的出现又多是在与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并分析了造成3—4岁幼儿出现不良行为问题的原因。形成少年儿童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是少年儿童的从众心理、模仿心理和孤独心理,认为少年儿童的人际交往,是一种内在趋同心理作用行为的表现。这种行为对少年儿童来说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的,合乎少年兒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同时也指出,要正确对待、引导少年儿童树立健康向上的人际交往。王致青在其文章中讨论了如何以实践探索为基础,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二、“幼儿弱势群体”研究方法与工具

1.观察法。观察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观察要求达到准确、全面、具体、持久、开放及具有反思性等标准。从本质上讲,观察不仅是用眼睛看的过程,而且是用大脑想的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你能不能观察到你眼前的现象,取决于你运用什么样的理论,理论决定着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采用事件取样法,将研究者置身于具体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在幼儿活动现场观察、记录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自然发生的人际交往行为。

2.访谈法。访谈法是研究中经常采用的研究方法。由于研究者兴趣的差异。访谈法在运用时会有多种倾向,如有结构的、非结构的等多种形式。范梅南强调“要避免用方法限制问题的倾向,而应该依据问题的特征决定哪种方法最为合适。访谈法的使用以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困惑为中心,更多的是对观察现象的逐步清晰和明朗。并且,访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现存的具体问题进行,访谈的内容多指向关键性的问题。这必然要求研究者在访谈之初就要确定自己的问题,定位自己的观点。

三、“幼儿弱势群体”的人际交往的具体措施

1.教师的对策。第一、关注被忽视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在一日的教育活动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多以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肯定,使他们逐渐的建立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乡土资源由被动交往变成主动交往。第二、多观察,及时发现被忽视的幼儿被忽视的幼儿自信心有点低,常因为害怕挫折被其他同伴取笑而不敢表现,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经常的注意他们,肯定其能力并给与口头表扬,这样自然可以提高其自信I心,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也让同伴改变对他们的看法。这些幼儿应处于被动的位置,若他人不能主动的交往.他们仍很困难的踏出第一步,所以教师应主动的提出协助,让他们主动的接近兴趣相同的同伴,或加入游戏团体等,鼓励这类幼儿要主动交友。

2.家长的教育对策。第一、重视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三岁以后,幼儿交往的范围从家庭扩大到了幼儿园,他们对同伴关系的需求也在进一步的发展,在没有完全成熟的关键期,家长要对幼儿的同伴关系加以关注,这种关注并不是制约,而是尊重他们的同伴关系,接纳幼儿的同伴交往鼓励幼儿进行同伴交往,家长可以尽可能的创造幼儿同伴交往的机会,例如:可以把自己的小伙伴领到家里来玩;多到别的小朋友家做客;把自己的成果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等;要给孩子自由的交往空间,鼓励幼儿独立的处理自己交往中出现的人际关系问题,并给幼儿正确、及时的引导和建议。第二、重视家园合作,共同培养被忽视的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幼儿,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幼儿同伴交往的认识,给幼儿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的条件。作为家长应经常的和教师沟通,了解幼儿人际交往情况,与教师制定一个教育方案,使家园教育同步,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的对待幼儿的个别差异,要因材施教,保教结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弱势群体”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我们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去解决它,真正的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全面发展,把每一个幼儿看成是平等的、独立的个体,“幼儿弱势群体”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幼教工作者和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幼儿弱势群体”的地位将完全改变,这种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利于我们有效的帮助这些幼儿弱势群体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晓华.促进被拒绝和被忽视幼几的同伴交往的三种训练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10).

[2]庞晓丽.幼儿不同交往类型的心理特征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2017(3).

[3]吴燕3-4岁幼儿在人际交往中的行为问题初探[J]学前教育.2017

[4]陈敏.社会弱者论:体制转型时期社会弱者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J]事实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