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稻田蜘蛛控虫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9-09-10 07:22张俊喜成晓松高波霍金兰李红阳
农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害虫稻田蜘蛛

张俊喜 成晓松 高波 霍金兰 李红阳

摘要:本文介绍了笔者开展稻田蜘蛛研究的起因,江苏稻田2003—2017年害虫发生种类、危害状况和防治措施,江苏稻田蜘蛛主要发生种类、消长规律和部分生物学特性,稻田蜘蛛的保护措施、控虫应用及其出现的问题,利用稻田蜘蛛防控水稻害虫无需增加任何投入,简单、易操作实施,与传统的生物措施防控水稻害虫相比具有巨大优越性,并对稻田蜘蛛控虫技术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稻田;蜘蛛;害虫;防控

中图分类号:S476.2  文献标志码:B  论文编号:cjas18050022

0引言

江苏水稻年种植面积达200万hm以上,害虫防控一直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21世纪初,灰飞虱、迁飞性昆虫(稻纵卷叶螟、褐飞虱)逐渐成为江苏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2003—2010年江苏水稻大田用药防治害虫高达10次左右,2003—2007年每年因水稻害虫的重发给江苏农民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且严重增加了环境污染,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较大负面影响。

笔者在多年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农药用量增加与水稻害虫发生程度并不完全呈负相关。2005—2006年褐飞虱暴发成灾,连续调查发现外出务工农户稻田没有因褐飞虱重发致“冒穿”的,相反出现“冒穿”稻田都是用药偏多的农户,经仔细分析得出,稻田用药多导致大量自然天敌(主要是蜘蛛)被误杀,失去自然控制功能所致。笔者2009年在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年在国家重点研发等项目的资助下,持续对江苏稻田蜘蛛控虫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与示范推广应用。

1江苏稻田害虫发生及防治

2003—2017年的15年间,江苏稻田发生的害虫种类有灰飞虱、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稻象甲、稻蓟马、稻叶蝉、大螟、二化螟,其中主要害虫为灰飞虱、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灰飞虱可携带病毒,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和黑条矮缩病重发至绝收,2013年以前作为重点防控害虫,其防控实施规模和力度远超对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控,随着江苏全省灰飞虱携带条纹叶枯病毒和黑条矮缩病毒率连续下降至3%以下,2014年起對灰飞虱的防控力度逐渐减轻,近几年灰飞虱对水稻生产的威胁相对较小。2005、2006、2007、2008、2010、2012年共6年褐飞虱在江苏重发,其主要危害是水稻齐穗后刺吸水稻植株茎干汁液致干枯倒伏,形成“冒穿”,最近几年发生较轻。2003、2007、2008、2010、2013年共5年稻纵卷叶螟在江苏重发,其主要危害是水稻剑叶、倒二叶、倒三叶卷曲,叶肉被啃食,形成白叶,影响灌浆结实,最近连年发生量较大,对水稻生产构成威胁。

江苏水稻害虫常用防控措施有:(1)播种前使用杀虫剂浸(拌)稻种,预防苗期稻蓟马的危害。(2)苗期秧池田覆盖防虫网阻隔灰飞虱危害秧苗,推迟直播水稻播种期避开灰飞虱成虫迁飞高峰期,喷洒杀虫剂防控灰飞虱、稻象甲、稻蓟马等。(3)分蘖拔节期,灯诱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成虫,减少发生基数;性诱螟虫、稻纵卷叶螟雄虫,减少田间落卵量;释放赤眼蜂降低害虫卵孵化率;喷洒杀虫剂防控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稻叶蝉。(4)抽穗灌浆期,喷洒杀虫剂防控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灰飞虱。江苏水稻生产上的害虫防控,在苗期重点防控灰飞虱传播病毒病,穗期重点防控稻纵卷叶螟危害上三叶影响灌浆结实,后期重点防控褐飞虱刺吸稻株茎干汁液致倒伏。

2江苏稻田蜘蛛发生种类和消长规律

2009年笔者在江苏全省开展了稻田蜘蛛发生情况调查。水稻前茬收割(5月下旬一6月中旬)结束后,在田间缝隙、田埂植被或土壤缝隙均有较多蜘蛛活动觅食,随着6月份直播水稻种植或移栽稻插秧后,稻田周边生境中蜘蛛随水流、风流或爬行逐渐进入稻田。江苏稻田主要有微蛛科、狼蛛科、球腹蛛科、肖蛸科、圆蛛科、蟹蛛科、管巢蛛科、跳蛛科等共8个科,达15种以上。水稻分蘖前,水稻植株群体小,田间害虫数量相对较少,蜘蛛以捕食中性昆虫为主。随后蜘蛛种群数量随害虫发生量增加亦加速增长,蜘蛛以捕食害虫为主,其种内、种间竞争加剧,田间水平分布呈均匀分布,垂直分布因种类而形成一定格局,至水稻分蘖末蜘蛛种群数量渐近高峰值,大部分蜘蛛位置相对稳定。在水稻穗期没有外因干扰,蜘蛛在稻田的数量随害虫数量的波动有一定起伏,但蜘蛛数量相对较高。

3稻田蜘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

3.1活动部位及结网习性

在江苏盐城稻田,水稻植株上部大部分为肖蛸科蜘蛛结网栖息捕食(杀)昆虫,也有少量圆蛛科蜘蛛结网捕食,同时也有狼蛛科蜘蛛爬到水稻剑叶、穗部觅食。狼蛛科、微蛛科、球腹蛛科、管巢蛛科等大部分蜘蛛在水稻植株中下部栖息捕食,多数不结网,少量有结不规则网。

3.2取食

蜘蛛为纯肉食性节肢动物,不直接危害农作物,主要捕食(杀)活的昆虫,且均有捕食(杀)比自身大的猎物的能力。在食料匮乏的情况下,蜘蛛内残严重。成蛛取食量大,雌成蛛在交配后产卵前取食凶猛、食量暴增,蜘蛛体形大小也决定其取食量的高低。

3.3繁殖

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间,主要蜘蛛种类繁殖2〜3代。盐城田间发现水稻上部叶片卵囊(肖蛸科和管巢蛛科蜘蛛)在8月中旬和9月中旬出现2个高峰。成蛛寿命长,有多次产卵习性,产卵期长,世代重叠现象十分明显。狼蛛科和球腹蛛科蜘蛛雌成蛛卵囊随身携带,其雌成蛛护卵精神非常罕见。

4稻田蜘蛛控虫应用及存在问题

稻田蜘蛛是稻田主要捕食性天敌,稻田蜘蛛的食性、发生消长规律,稻田害虫(特别是稻飞虱)的发生与稻田蜘蛛发生期接近吻合,这为稻田蜘蛛控虫提供了前提条件。稻田蜘蛛的发生有追随害虫发生的现象,这为稻田蜘蛛控虫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保护现有自然蛛源,充分发挥其控虫作用是研究稻田蜘蛛的目的。

4.1稻田蜘蛛保护措施

稻田蜘蛛控虫技术应用,首先稻田要有蜘蛛来源,其次要保护蜘蛛免受损害,创造条件让蜘蛛不断增殖增量。在水稻种植移栽后就要采取保护措施,苗期要控制好田间灌水深度,避免水过深影响球腹蛛科、微蛛科等蜘蛛栖息取食,整个生育期间可优先考虑有机肥的施用,增加稻田中性昆虫的数量,在害虫发生量不足以满足蜘蛛食量的情况下为蜘蛛食料提供中继。在农药的使用上一定要做到“少用药、选对药、用准药”,多年研究调查表明,农药的使用对稻田蜘蛛的伤害最大。阿维菌素、菊酯类杀虫剂禁止在稻田使用。部分杀菌剂、除草剂对稻田蜘蛛的毒力也比较大。狂风暴雨也可减少蜘蛛的发生量。

稻田蜘蛛人工繁殖有过研究,但稻田蜘蛛增殖技术、工厂化繁殖技术研究进展不大,笔者2016—2017年在田间收集卵囊仍接种到田间其成活率很低,田间蜘蛛发生量未见显著增加。

4.2稻田換蛛控虫应用

江苏水稻主要害虫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笔者从2009年开始开展研究稻田蜘蛛方面的内容,2010年起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开始蜘蛛控虫的示范、推广应用,2017年在江苏全省示范推广应用。首先开展了稻田蜘蛛控制稻飞虱的示范,在保护好田间自然蛛源的前提下,稻飞虱发生量在传统防控指标的3倍以下,禁止喷洒任何杀虫剂,连续8年(2010—2017)示范应用推广中未发生因稻飞虱的危害致产量显著损失的稻田。移栽稻田褐飞虱、白背飞虱在3000头/百穴以下(直播稻田900头/m),蛛虱比大于1:10的情况下,不用杀虫剂,让蛛蛛捕食(杀)稻飞虱,控制稻飞虱的发生量,进而控制稻飞虱危害水稻植株。水稻齐穗后,灰飞虱的防控也可按此指标。值得注意的是,水稻苗期在灰飞虱带毒率较高的情况下,要根据病毒病损失率测定的指标作基数来决定是否喷洒杀虫剂防控灰飞虱;水稻齐穗后若推算稻飞虱发生量接近新的防控指标时,要在稻飞虱若虫2龄高峰期及时查实稻飞虱发生量来确定是否喷洒杀虫剂防控稻飞虱。在水稻生育前中期害虫(特别是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指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水稻植株的自身补偿功能。

4.3实施蜘蛛控虫稻田出现的问题

在江苏盐城2017年调查发现实施蜘蛛控虫稻田后期稻穗有蚜虫(麦长管蚜)危害,2015年江苏其他地区发生过类似危害,个别收割偏迟稻田因蚜虫致稻穗煤污,严重影响稻谷质量。2017年8月份稻田发现盗蛛科的狡蛛,此蛛个体较大,成蛛体长达5 cm左右,尽管此蛛不直接危害水稻,一旦大量发生可能对水稻生产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5结论与展望

(1)稻田蜘蛛控虫技术的核心:一是如何保护蜘蛛,让其在田间最大限度地自然增殖;二是害虫的防控指标可提高到多少,其基数如何调查核定。蜘蛛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利用蜘蛛防控稻纵卷叶螟,其防控指标能让传统防控指标提高多少仍安全,有待进一步研究。

(2)与现行传统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相比,“稻田蜘蛛控虫技术”是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一项突破性技术,它打破了绿色防控技术研究的瓶颈,与传统的绿色防控措施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利用其他生防技术,如释放赤眼蜂等害虫天敌要受天气影响。“稻田蜘蛛控虫技术”简单、易推广、不增加任何成本(不增加农户成本、不增加推广成本),只需精准测报即可。经过8年的示范应用证明,一旦推广将会经久不衰。

(3)全国稻区稻田蜘蛛自然蛛源十分丰富,均可借鉴示范推广应用。不同地区要针对不同害虫种类、不同蜘蛛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开展研究,不但要完善熟化现有技术,还要储备应急防控技术。

(4)技术储备不可松懈。尽管该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问题不多也不严重,但技术研究要紧跟,不能等出了问题才着手研究,要储备技术,特别是应急技术的研制和储备。21世纪以来,江苏農业出现的问题大多集中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上,稻田用药“理论技术不适,实用技术不实”目前仍有存在。

(5)蛛药协同控虫技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农业技术不可能一劳永逸,利用稻田蜘蛛控虫技术,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同生育期、不同虫种、不同蛛类开展。切不可盲目生搬硬套,害虫的防控完全放弃农药的使用可能还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6)应用稻田蜘蛛控虫技术过程中,稻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带毒年份,在水稻苗期、分蘖期的防控指标仍要进一步据实研究掌握。

参考文献

[1]杜永林,张巫军,吴晓然,等.江苏省水稻产量时空变化特征[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37(5):7-12.

[2]刘贤金,余向阳,王冬兰,等.优质粳稻组合用药过程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8,1:12-18.

[3]陈元洲,仇学平,曹方元,等.2006年江苏盐城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及防治[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7,23(2):65-67.

[4]程家安,祝增荣.中国水稻病虫草害治理60年:问题与对策[J].植物保护学报,2017,44(6):885-895.

[5]祝增荣,程家安.中国水稻害虫治理对策的演变及其展望[J].植物保护,2013,39(5):25-32.

[6]程家安,祝增荣.2005年长江流域稻区褐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06,32(4):1-4.

[7]仇彩云,张俊喜.2004年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成灾原因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5,5:23.

[8]李毅.东海县2005年灰飞虱越冬数量创历史新高[J].中国植保导刊,2006,26(3):15.

[9]徐金妹,陈海新,张国林,等.2006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控制技术的实施与成效[J].中国西部科技,2007(4):39-41.

[10]韩根成,赵田芬,王娟,等.2007年大丰市水稻灰飞虱的大发生及综合治理措施[几现代农业科技,2008(4):80-82.

[11]王长伯,王凤良,祁中华.2008年大丰市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0):117-119.

[12]杨爱国,张银贵,李莲,等.姜堰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中国稻米,2013,19(6):79-81.

[13]刘海南,徐文华,王厚高.2012年射阳县水稻病虫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3(1):41-45.

[14]吴晓卫,李瑛,邰德良,等.2005—2007年水稻褐飞虱重发原因分析及控制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9):92-93.

[15]彭静,钱艺荣,沈宽明.2008年金湖县水稻褐飞虱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33-134.

[16]邵益栋,梁红新,吴德君,等.2010年江阴市水稻褐飞虱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浅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1,3:119-120.

[17]朱凤,杨荣明,朱先敏.2012年江苏省褐飞虱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控举措[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7):24-26.

[18]杨荣明,朱叶芹,刁春友,等.2003年江苏省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原因及其治理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04,24(2):11-14.

[19]虞虓峰,金水明,张海.2007年锡山区水稻纵卷叶螟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8(1):94.

[20]管卫兵,周凤珠,陈斌,等.2007年大丰市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18):152-153.

[21]陈洪新,韩伟斌,刘素成,等.2007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特点及药剂防治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5,99.

[22]吉占余,陈俊.2008年大丰市旱直播稻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132,134.

[23]王玉国,季丰明,徐东祥,等.2010年阜宁县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福建稻麦科技,2011(6):16-17.

[24]顾明龙.2010年射阳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16,219.

[25]咸阳,马勇,吴定邦.对建湖县2013年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剖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4(3):143-144.

[26]成晓松,张俊喜,仇彩云,等.江苏稻田蜘蛛种群及优势种调查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0(1):130-131.

[27]成晓松,张俊喜,胡春林,等.稻田蜘蛛种群消长规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4):195-197.

[28]张俊喜,胡春林,成晓松,等.稻田蜘蛛的特性及利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3(1):50-55.

[29]夏英三.蜘蛛的治虫特性及保护利用[J].植物医生,1998,11(4):30.

[30]楚雄.农作物的卫士——蜘蛛[J].河北农业科技,1988(7):11.

[31]李剑泉,赵志模,侯建筠.稻田蜘蛛研究进展[J].蛛形学报,2001,10(2):58-63.

[32]王智,宋大祥,朱明生.稻田蜘蛛和害虫的生态位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2):47-51.

[33]王洪全,周家友.拟环纹狼蛛人工饲养繁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3(增刊):27-36.

[34]庞雄飞,梁广文,尤民生.稻田蜘蛛对稻纵卷叶螟生命系统的控制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9(3):15-23.

[35]徐红星,郑许松,田俊策,等.我国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J].植物保护学报,2017,44(6):925-939.

[36]张俊喜,成晓松,霍金兰,等.2016年盐城市水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和绿色防控技术应用[J].农学学报,2017,7(8):15-19.

[37]王洪全,颜亨梅,杨海明.中国稻田蜘蛛生态与利用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6,29(5):68-75.

[38]黄志农,张玉烛.水稻有害生物生态调控的理论与实践[J].作物研究,2006(4):297-307.

[39]张俊喜,王凯,李红阳,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方法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166-168.

[40]胡自强,王洪全,吕志跃.几种化学农药对稻田优势种蜘蛛杀伤力的研究[J].蛛形学报,2000,9(2):112-115.

[41]潘道一,梁雷明.農药对稻田捕食性天敌蜘蛛的安全性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3,19(3):234-239.

[42]王智,宋大祥,朱明生.低剂量农药对稻田蜘蛛生态位及控虫效能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6(3):278-282.

猜你喜欢
害虫稻田蜘蛛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巨幅稻田畫亮相瀋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稻田里的稻草人
蜘蛛
大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