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初心发力投资

2019-09-10 07:22
电脑报 2019年36期
关键词:李开复工场孵化器

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说,那时的创新工场算是一个创业者,自己创业,然后拉上一帮人创业。

那时,外界质疑的一个最大问题大概就是:李开复都不是一个成功创业者,合伙人团队也缺乏实操经验,他凭什么教别人创业?何况创新工场还要占17%左右的股权比例,对外界成熟和优秀的创业者来说,为什么要接受创新工场的条件?

客观而言,尽管那时创新工场能在起始资金、人才、产品建议、公关传播上,给创业者一些帮助,但整个创新工场,唯一拿得出手的IP,仍然只有李开复。

大佬影响力是最好的背书,更何况是勤奋的大佬。熟悉李开复的人士说,他几乎是随时随地在工作,利用名气、人脉,为投资的项目做桥梁。

同时,他还努力经营微博,让自己变成微博精神领袖,这样庞大的微博粉丝也为创新工场投资项目增光不少。

“VC只有行业品牌,但李开复老师更有公众品牌,大大利于产品推广。”一位创新工场旗下公司CEO曾如此说:李开复被他所孵化的团队视为“扑克牌里的K”、“不可质疑的一号人物”。

外界批评、质疑同样自成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其中,创新工场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明星项目,成为外界最大批评——豌豆荚只是91手机助手“翻版”;点心只是Android系统的加强版。投资的知乎和点点网,也分别照搬了对应的国外模式Quora和Tumblr。

盛名之下的李开复,更难以解决困扰创业者的最大问题:盈利模式。

当初受李开复个人品牌吸引,入驻创新工场的多个创业者,离开后抱怨:创新工场品牌效应大于孵化作用,入驻一年后,团队仍然没有找到明确的盈利模式,光有品牌背书有什么用呢?

缺钱的还有创新工场。由于团队不断膨胀,到2013年7月创新工场工友总数已经超过3000人,一年运维费用上亿元,每年烧掉的投资也在数亿元。王肇辉说,李开复常常思考,怎么用有限的钱去养这么一个团队。

事实证明,这个问题,在2015年各种孵化机构如同星星之火燎原时,仍然没有为入驻创业者找到有效解决办法——这导致无数创业者的死亡,也让无数空壳化的孵化机构迎来了关闭结局。

无从去猜测,如果李开复一直坚持他的初心,那么创新工场是什么现状。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李开复远比那些后来前赴后继,进入这个领域的都认识得更早更清楚:“孵化器”模式是有問题的。

“别说可持续发展了,每年发展都很困难,孵化器需要退出时间,如果没有后续资金的注入将无力维持。”李开复说,而且这种模式无法吸引最好的企业家进入。“企业家不希望导师来告诉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希望自己可以决定公司的未来。”

更重要的是,创新工场已错过了许多投资机会。2012年创新工场仅投资19个项目,真格基金和IDG资本分别投资了32个和26个项目。除了没有明星项目,在当年本地生活、电子商务等众多投资机构布局较多的领域,创新工场也是缺席者。

他开始“背叛”“不直接做投资”的初心,调整商业模式成立了一个5亿美元规模的风险投资(VC)性质的基金,由此前单纯的“孵化”,转变为“孵化+投资”的商业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调整后,大部分资金被用于回报周期更短、成功率更高的后期投资。而在此前,他选择做风险极高的天使轮基金和投资,加上孵化器,难上加难。

调整后的商业模式,意味着创新工场能为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伙人)们带来更大价值,为创业者提供更稳定的资金来源。

毕竟,哪怕是老朋友,也是需要回报的,这一点从创新工场募集的基金LP名单就可以看出——中经合集团、联想控股、富士康、新东方、红杉、IDG、联发科,很大一部分都是李开复的朋友。

猜你喜欢
李开复工场孵化器
成功来源于不经意间的努力
手艺网+手艺工场
湖南省认定科技企业孵化器48家
孵化器清场
李开复:骂并信任着
“病变”的李开复
联想打印工场体验分享
创新工场:李开复暂别的这一年
每天举一次手
天蓝蓝,海蓝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