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军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目前已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子应有剪纸的机会。”中国剪纸艺术家卢雪认为:传统文化怎样与时俱进,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怎样在传统基础上发新芽,是我们应该研究的课题。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第三实验幼儿园从“玩转剪纸”的课程理念出发,初步构建起剪纸艺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园本课程。
创设剪纸文化的环境。我们将剪纸元素渗透到校园环境的每个角落,让幼儿感受中华文化的诗情画意。楼道里的太阳文化、月亮文化墙饰传递剪纸元素,活动室内张贴、悬挂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区角里放有丰富的剪纸材料,让孩子们时时有发现、处处可探索、刻刻在创造。空间是有限的,创意是无限的,通过环境带来的感受,引发幼儿的无限遐想,进而迸发出创作的欲望。
巧用课件,优化剪纸教学。幼儿对于机械、枯燥的剪纸教学难以接受。于是我们尝试巧用多媒体辅助剪纸教学,以图、文、声、像等元素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剪纸教学情境,既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能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加强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优化剪纸活动。例如大班剪纸活动“老鼠嫁女”,教师首先通过课件讲故事,课件中的配乐、图像能激发幼儿对人物和情节的感知。其次,教师增加仿剪纸画的环节,引导幼儿用线条来表现故事,锻炼幼儿的构图能力。最后,教師播放剪纸微视频,启发幼儿理解剪人物的基本步骤,带领幼儿体验、探索,总结出剪纸的方法,激发幼儿借形想象、大胆变形夸张故事里的人物特点,进行月牙纹、柳叶纹等纹样的镂空。
融入微课,突破重点难点。将微课与幼儿园剪纸活动相结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剪纸活动的重难点以简短的视频形式呈现,让幼儿在短时间内更清晰、直观地了解剪纸过程,完成活动目标。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摸索出“先三后四”的剪纸微课教学模式。“三”是指微课制作的语言表达、活动设计、制作技术三要素。“四”是剪纸微课教学“四步骤”:第一步,选择内容,注意从微小的点切入;第二步,把握重点,提炼剪纸的操作要点;第三步,设计制作,通过拍摄录像、录制配音以及视频处理呈现直观的图片、动态的画面和清晰的解说;第四步,课堂运用,借助微视频等生动的教授方法,引发孩子动手操作的兴趣。
人机互动,主动建构经验。我们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及规律,借助信息技术,设计教育教学过程。教师根据多媒体图像提出问题,让幼儿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之进行人机互动。在微课“纸花开放”中,教师巧妙地借助多媒体呈现了手工纸和报纸两种不同的纸图片,然后借助PPT课件向幼儿提出问题:“手工纸花和报纸纸花,同时放在水里,哪朵会先开放?”“为什么纸花会在水里开放?”幼儿通过与多媒体课件的“对话”,逐渐感知,引发了一系列主动性思考,并在自由快乐的情境中主动建构有益经验。
呈现探究过程,自主创作剪纸。幼儿应成为剪纸活动的主人。我们通过影像记录、互动投影等形式,让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幼儿的表现,将其探究过程适时抓拍、记录,并加以展示。幼儿既能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又可以学到其他同伴在探究过程中的良好表现。对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不能直接给予提示,应耐心观察、引导鼓励,让孩子学会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动画呈现剪纸,印画快乐童年。动画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变化性和自由性等特点,是各年龄段幼儿都喜爱的一种美术形式。在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中国首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时,生动的色彩和民间剪纸的造型让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我们把孩子的作品利用信息技术软件巧妙制作成独一无二的剪纸动画,用孩子的作品呈现动画故事《穿裙子的小女孩》等,让孩子成为动画片内容的设计者,将传统的剪纸艺术淬炼成孩子们珍贵的印记。
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丰富了剪纸艺术的内涵,给传统的剪纸活动带来崭新的生命力,使剪纸语言和剪纸元素直观、迅速渗透到幼儿心中,让剪纸艺术在孩子们的指尖上得到升华和传承。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