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贤怡:和孩子们在一起最快乐

2019-09-10 07:22张一鸣
教育家 2019年39期
关键词:贵州省幼儿园孩子

张一鸣

有一种爱,病魔缠身却心系孩子;有一份责任,值得用疼痛的生命去坚守。在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周贤怡21年如一日,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奉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从条件简陋的乡镇幼儿园,到设施完备的“4点半学校”,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经历过生命中的起伏跌宕,她依然坚守在一线工作岗位上,只因和孩子们在一起,能让她感到无比快乐。

初出茅庐  勇挑重担

1998年,18岁的周贤怡刚刚走出贵州省都匀民族师范学校的校门,满心欢喜的她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彼时,她被分配到距离黔南州惠水县30公里的摆金镇幼儿园工作。艰苦的环境、简陋的校舍与周贤怡想象中的教学场景大相径庭。“校舍是一个小小的院子,孩子们和小学生一样走读,幼儿园没有就餐的条件。”

“要尽可能给农村孩子创造和县城孩子一样的教学资源!”怀揣这个心愿,周贤怡向上级汇报,千方百计地想要解决孩子的困难。对于她的做法,部分家长并不理解,“觉得建食堂很麻烦,投入这么多人力物力不值得”。周贤怡没有动摇,她向家长们描述了幼儿园未来的发展,一一解答疑惑。她坚信,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

不久后,摆金镇辅导站的负责人采纳了她的建议。周贤怡找木工来加工睡床,和老师们采购厨房的烹饪设备。人手不够,她就和另一个老师帮忙,配合厨师一起做早餐。“我们原来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谁都没做过这些事情,就是一心想给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条件,于是一起干。”凭着大家的热情和执着,幼儿园逐步走上正轨。看着孩子们在幼儿园开心地就餐、舒适地午睡,家长们理解了她的良苦用心。

那时,黔南州惠水县学前教育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摆金镇幼儿园是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园里大部分都是苗族子女,有的连汉语都听不懂,教学非常吃力”。孩子们听不懂汉语,周贤怡就运用各种手势、肢体语言,尝试与孩子们建立信任;可到了比较复杂、细腻的教学环节就难以满足需要了,周贤怡下定决心学习当地方言。“看我们对孩子那么好,有些家长就过来帮忙,我跟他们学了不少方言,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更加了解。”短短两年,周贤怡不仅掌握了常用的苗语,还教会了孩子们说普通话。

面对病魔 ; 坚守初心

正当周贤怡的教学事业步入快车道时,一切险些戛然而止。2011年,周贤怡的脖子右侧长了一个肿块,由于工作繁忙,她始终没有去检查。直到12月的一天,周贤怡在照镜子时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脖子上的包更大了,摸一下就非常疼。”在亲朋的再三劝说下,周贤怡到医院检查,诊断结果为“双侧甲状腺肿瘤”。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我的梦想刚刚起步,还有这么多的孩子需要我。”那段时间,周贤怡经历了人生中最煎熬的时刻。

接受现实后,周贤怡坦然面对手术治疗。手术后的第三天,她苏醒了。“当时第一个念头就是回到工作岗位,我告诉自己,要是在里面就这么养着、躺着,就泄气了。我想跟孩子们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看到希望。”

大病中的周贤怡认为,最佳的调养场所在幼儿园,最好的调养方式是和同事们共同探索、并肩前行,最大的动力是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在手术仅仅两个月之后,周贤怡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工作中,她依然如故,不辞辛苦。但痛苦并未消失。2012年6月底,医生告知她第一次手术并未全部切除癌变的组织,剩下的癌细胞可能已经转移。摆在周贤怡面前的选择有两个:做手术或者放疗。医生告诉她,手术可能会有后遗症,以后都无法说话。“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说不了话,我怎么跟孩子在一起,去经营自己热爱的事业呢?”于是,周贤怡拒绝了手术,选择了更为痛苦的放疗。

“那种感觉非常痛苦,全身每一节骨头、每一寸肌肤,包括说话时嘴唇都会痛,同事和朋友看到我就会泪流不止。”放疗期间,周贤怡整个人都是水肿的。靠着顽强的毅力,她挺过了难关,再次回到工作岗位上,令身边的人肃然起敬。

2014年9月9日,在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周贤怡被授予了“全国模范教师”的称号。她表示,“获得这样的荣誉,欣喜若狂的同时,我感觉使命更重了。”

创新办园  弯道超车

考虑到周贤怡的身体状况,一度,惠水县教育部门让她离开教学一线,前往当地教育局担任学前教育教研员。“在教育局的工作环境非常好,但是我看到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之势如此迅猛,师资又如此薄弱,非常担忧,想通过个人微薄的力量,帮助农村青年幼儿教师成长。”周贤怡主动请缨,重回一线。在贵州省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管理的背景下,周贤怡承担了惠水县第四幼教管理集团好花红幼儿园、大坝幼儿园等12所农村幼儿园的帮扶工作,用龙头园带领普通幼儿园一起发展,将先进的办园模式、教学理念复制到乡镇中心园,再复制到山村幼儿园,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2015年,贵州省惠水县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这是当时全县人民的期望。为了让从偏远地区搬过来的村民更好地生活,当地政府给他们安排了工作。“问题出现了,他们的孩子无处可去。孩子放学了,家长还没有下班;还有一部分孩子没有到上幼儿园的年龄,无人看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启动了“移民子女欢乐之家”,也就是“4点半学校”项目的建设。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贤怡成了“4点半学校”筹建帮扶工作的志愿者。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她走进孩子们的家进行沟通,实地走访了解情况。随着家访的深入,入园的孩子越来越多。

“把欢乐之家的门打开,孩子们就会结伴过来。”在周贤怡的带动下,很多志愿者每天前往“移民子女欢乐之家”义务劳动,他们参与其中,为移民小区内有需要的儿童提供义务看护、课外辅导和生活照料等服务。“‘4点半学校’希望给所有移民子女带来的是家一样的温暖,同时也是一种爱的陪伴。”

短时间内,克服了师资匮乏的困难,“4点半学校”已经跟上了县城幼儿园的步伐,如今在当地家喻户晓,成了当地教育的一张名片。“这是在贵州省扩大普惠性幼儿园的背景下取得的,让我们感到如沐春风。”周贤怡和同事的努力没有白费,如今惠水县幼儿园的建设,已经遍地开花。

守护梦想  带来希望

从2016年到2018年,周贤怡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学前教育乡村名师工作室。2019年,不断挑战自我的周贤怡成为贵州省名园长的培养对象,这样的平台进一步激励着她不断提升自我。

“教育不能脫离本质,我们的理念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把教育还给孩子,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为了提高自己,周贤怡每天都会进行20分钟的自我反思,之后再用20分钟阅读充电。“要想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感觉现在时间都不够用了,要加倍努力学习,提升专业素养。”

对于教育事业,21年深耕一线,周贤怡无怨无悔;可对于儿子,周贤怡充满了愧疚。“儿子上过我的幼儿园,在那几年里,因为太忙了,我接他放学的次数屈指可数。作为老师我自认尽职尽责,但作为母亲我觉得自己非常不称职。”提到这段往事,周贤怡还有些难以释怀。然而,每年的儿童节,她依旧选择在幼儿园陪伴孩子,而非守在儿子的身边。牺牲了小家的团圆,周贤怡守护的,是许许多多孩子的梦想。

现在周贤怡虽然病情稳定,但每天还要吃药,定期去做治疗。为了缓解压力,周贤怡选择在假期和朋友们背上背包,带着帐篷,行走在绿水青山间。她爱美、爱自然、爱生活,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周贤怡觉得,如今,学前教育受重视的程度和以往相比大幅提高,作为教师,她也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她想告诉那些在乡土执教的同伴,平凡里也有精彩,“我们应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扎实做好最普通的工作,用执着让农村的孩子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贵州省幼儿园孩子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爱“上”幼儿园
《贵州法治发展报告(2017)》
贵州省第四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想念幼儿园
省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有关干部任免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