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妍
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孩子们难免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绝大多数幼儿都有主动交友、融入集体的愿望,但是可能在结识新伙伴时遇到“被拒绝”甚至“被孤立”的情况,使交友积极性受到打击,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尤其是新入园的孩子年龄较小,自身的生活经验欠缺,难以控制好情绪,孩子间小小的“冲突”时常上演。不少父母看到这种场景,或者是干着急,不知如何是好;或者是用错误的方法干涉,均不利于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
特殊的人际智慧
乐乐很喜欢和小朋友们玩,不过每次玩的时候,经常是哭着回来找妈妈。妈妈问他怎么了,乐乐总是说,小朋友们不愿意跟他玩。经过观察妈妈发现,每次乐乐去找小朋友玩时,总是用身体撞别人,而且说话的时候声音特别大;在玩的时候,由于乐乐力气大,总会把别的小朋友抓疼。为此,乐乐妈妈很是苦恼。
“幼儿交友挫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可能会遇到,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他们缺乏交友的经验和能力,遭受挫折是必然的。”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莫源秋表示,一些幼儿由于在与小朋友们交往过程中方式不当,造成其他小朋友产生排斥,从而遭遇交友挫折。
多年以来,幼儿园的在园幼儿多是独生子女,且成长环境特殊。一些幼儿在入园前往往形成了唯我独尊、任性、不合群等个性,因此,入园后很容易与同伴发生身体碰撞等冲突。莫源秋指出,当乐乐这类孩子遇到交友困难或者交往失意时,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就会用哭闹、发脾气的方式来表达其挫败感。在发泄情绪的同时,希望能引起家长的关注,从而获取帮助。此时父母应该耐心引导,及时与孩子沟通,让孩子学习一些文明的、适宜的交往技能,指导孩子养成与人正确交往的习惯。
要知道,孩子之间的交往不可能总是和平进行,冲突和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成年人看来不正常的“刚刚还面红耳赤,转眼又喜笑颜开”的现象,或许恰恰是儿童特殊的人际智慧。莫源秋表示,当孩子遇到各种各样的交友挫折时,成人应帮助孩子重树信心,疏解受挫后的不良情绪,使他们坦然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成功和挫折。
“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家庭氛围,发展孩子的交往能力。比如放手让孩子出去玩,利用节假日带孩子看展览、走亲访友等,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增加孩子与人说话的机会,让他们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要尽可能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孩子与同伴交往。如家长购买玩具后,邀请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耍,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轻松地和同伴交谈和玩乐,学会和别人分享。”莫源秋告诉记者,有的家长不喜欢甚至排斥自家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其实,他们只是不习惯小朋友们弄脏、弄乱房间。殊不知房间的一尘不染,反而可能让孩子失去了天性,失去了伙伴,失去了社会适应性的发展条件。
当孩子遇到交友挫折,家长有时会比孩子更难面对,从而将负面情绪传递给孩子。遇到这种情况,莫源秋认为,家长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不会交往”的特点。“不会交往”不是孩子刻意想这样,也不是孩子不争气,更不是孩子想让家长难堪。孩子的“不会交往”有许多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在其中。
“挫折也是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并从积极的角度去看待。”莫源秋表示,孩子的交往能力、人格和德性就是在与同伴交往的争吵、调停、和好的循环过程中得到发展的,通过协商、互惠、互谅等手段来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进而提高解决社会问题、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给予交友适应期
实际上,孩子会遇到交友挫折问题,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类。一是家庭影响。父母不喜欢与人交往,甚至有的父母本身就缺乏与人交往的技能。二是气质原因。一般粘液质的孩子由于神经系统类型特点的原因,本身就喜欢安静,不喜欢与人交往。三是缺乏与人交往的成功经验。孩子极少有机会与人交往,不知道如何有效应对同伴间的冲突,经常在与同伴交往中“吃亏”。四是自信心不足。孩子的身体与心理承受能力弱,没有勇气与人交往,更难以从同伴处获得快乐。
莫源秋认为,交友挫折是幼儿成长所必需的,适当的挫折可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可以让他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如果方法得当,交友挫折还可以加速孩子社会性的发展。对于教师来说,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或所谓的智慧代替幼儿解决挫折问题,要引导和鼓励孩子独立解决矛盾。平时应多指导孩子与人交往的技巧,如商量、合作、尊重、分享、宽容等,利用各种机会让孩子开口,学着和小朋友说“我和你一起玩好吗”“你的游戏真有趣,我参加可以吗”等,让他们学会正确地与人交流,有利于他们顺利融入小伙伴之中。
“一般来说,同伴交往技巧的培养可以通过示范教学法、问题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来进行。”莫源秋表示,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该怎么答复”“你拿到同伴的玩具该怎么说”“你无意中碰到了别人,应该怎么说”等,让幼儿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孩子性格内向,或者比较极端的话,则需要度过一段“交友困难期”。对此,莫源秋告诉记者,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一般会具有行为笨拙、内向、害羞,表现欲不强等心理行为特点,因而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视。对于这类幼儿,教师要帮助他们从交往中获得乐趣。比如给他们分配为同伴服务的任务,安排与人合作才能玩的活动项目;鼓励交往能力强的幼儿主动与其结伴。教师要主动与这些幼儿交往,特别是在其他幼儿面前,应给幼儿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另外,要给孩子一个交友的适应期。在交往过程中,当孩子遭受挫折时,教师不要焦虑,不要生气,更不要不断地吩咐孩子。“孩子没有思考判断的过程,只是按照成人的安排去交往。虽然表面上答应交往了,但可能因此丧失在陌生交往环境的自我保护能力。要让孩子和不同的小伙伴交往,在这些过程中,孩子要模仿别人、调整自己,尝试各种方法以得到最佳效果。”莫源秋强调,只有经历了,孩子才能成长。不要急于让孩子适应家庭外的人际交往环境,而应利用这个过程慢慢锻炼孩子适应新的人际环境的能力。
同时,不要因為孩子与同伴有矛盾,而禁止孩子与同伴交往。由于交往能力有限,小朋友们在一起玩时,经常会闹出一些矛盾来,有时甚至直接以武力解决问题。许多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因此而吃亏,不让孩子与同伴玩耍。莫源秋指出,这些父母忽略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孩子交往中的快乐。“在孩子的交往中,没有谁更吃亏、谁占了便宜这种偏见,只要他们在交往中得到了快乐,父母就不必阻拦。毕竟,孩子的成长,就是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慢慢实现的。”当孩子遇到交友挫折,说明孩子正在以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这是孩子进步的开始。家长要把握孩子的性格特点,让孩子自主体验不同的交往方式带来的不同感受,补足弱点,建立自信,相信孩子必将在社交中展现出乐观向上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