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晓红
一般来说,3岁左右的孩子已经有独立的人格和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生活体验、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不断增强。当孩子有了不想说的“小秘密”,那就说明孩子开始长大了。
网上有一个案例:一个才两岁半的宝宝,想上厕所了。但家里有客人,大家都坐在客厅沙发上喝茶说话。她爬到妈妈后背上,将嘴巴凑到妈妈耳朵旁边,悄悄地说:“我要便便。”妈妈听后立刻带她去了卫生间。在家人面前,孩子可能不会这样遮掩;但在客人面前,她表现出了害羞,这就是她的隐私。
有些隐私不一定有那么神秘或“见不得人”,只是孩子不愿公开罢了。尊重孩子的隐私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一定的隐私意识能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还有利于形成独立的个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
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平时要和孩子多交流,直接向孩子讲明哪些事可以让别人知道,哪些事只能自己或爸爸妈妈知道,将隐私具体化。如:人身体上有些部位比另一些部位更特殊,不宜暴露,就要帮助孩子明白身体的哪些部位不能暴露在外面;有些事不适合当众做,如告诉孩子在公众场合不随地大小便,尽量在卫生间方便;男女有别,要帮助孩子懂得男孩不能跟妈妈在女浴室洗澡,女孩穿裙子时要注意自己的姿态,尽量不要暴露三角裤等。
维护孩子的隐私权利。孩子的隐私和大人心中的隐私往往会有很大出入,大人觉得无所谓的一些事情在孩子的心里却可能是天大的秘密。孩子的生理缺陷、不良的行为、曾经的过失、家庭的变故等都属于孩子的隐私,如不慎泄露,孩子会感到难堪。例如:在园午睡时,我们看护的老师经常会发现个别幼儿有抚摸生殖器的现象,老师对孩子教育时就要注意,千万不能在集体面前批评教育,还要和家长私下沟通,双方一起努力,帮助孩子改正不良行为。如果班级的厕所只有间隔没有门板,可能会出现男孩看女孩小便的现象,设计女孩子相对封闭独立的便槽,能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
适当了解孩子的隐私。孩子的“隐私”大多是他们成长的一种情绪、体验、经历,我们应尊重孩子的这份感觉,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但孩子年龄小,对事情的判别能力弱,成人就要仔细鉴别有的隐私是否违反了道德标准、是否有危险等。我们要保护的是孩子正常情况下的隐私。例如:几个孩子商量要做一件勇敢的事并进行保密。大人发现了他们的蛛丝马迹后,可以旁敲侧击暗示,并协助其把活动做得更完善,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断排除和修正内心隐秘世界中非健康的因素。老师和父母要重视孩子拥有秘密的重要性,用真心和智慧去关心孩子的心灵旅程,用真诚的沟通代替“偷看”,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隐私有一定的相对性,自己的私事对一些人是隐私,对另一些人可以不是;隐私可以转化,不信任你時是隐私,信任你了可以不是,老师和父母必须长期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感。当我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赏识和尊重孩子时,我们与孩子的距离就更近了,孩子自然更愿意将自己的秘密分享给我们。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马陆以仁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