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繁
摘要:少儿趣味田径运动是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等制定出来的以短跑、耐力跑、跳跃、投掷等田径基本项目为内容的活动游戏。通过有趣的器材,降低运动难度,来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积极参与到田径运动中来。它既满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要求,又满足了田径教学的功能性目标,在原有基本运动形式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田径运动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团队精神,造就拼搏竞争的决心和信心,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趣味田径项目;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田径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项目,是运动之母,是任何运动项目开展的前提和基础。田径结合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于一身,是对身体素质全面提升的运动项目,田径的作用价值十分明显,是中小学必须开设的体育课程。近年来,田径受到其自身特点的影响,学生对田径课的兴趣呈现逐渐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体育课程教学效果。伴随新课改策略不断实施,教学制度不断完善,源于德国田联和国际田联提出的趣味田径被引入到田径教学中,促使枯燥乏味的田径教学更加丰富化、多元化,更大程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趣味田径具有田径本有的健身、锻炼作用之外,还融入了培养、教育等功能,并且趣味田径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有趣,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1少儿趣味田径的特点
趣味田径是由德国田联和世界田联提出的全新概念,是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将体育游戏融入到传统的田径教学中,不再单纯让学生进行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而是在结合了游戏的田径中进行练习。其主要手段是采用走、跑、跳、投等田径基本运动形式进行练习,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活动兴趣,从而增强体质和健康。
1.1趣味性
趣味田径是田径教学的一种形式,都是利用走、跑、跳、投等基本形式进行练习,是传统田径的一种创新,是对传统田径教学的改进,融入了更多趣味性元素,采用不同内容、形式、规格等进行教学。趣味田径是一种游戏化教学,竞争性强、趣味性高,能促使学生产生巨大兴趣,能够全身心地进行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1.2目的性
趣味田径是融合游戏于传统田径教学中,具有传统田径的功能价值,但形势有所不同,因此在创编设计趣味田径时,要有明确目的,结合教授对象的身心特点,更好地与教学对象相适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对象人数、身体状况、场地设施等进行教学等。趣味田径的设计与教学过程应明确目的,创编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3教育性
任何教育手段的改进与创新,本质上都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趣味田径是对传统田径教学方式的创新,本身还是具有教育价值,因此,趣味田径的创编要根据其目的性特点,从内容到方法,皆要紧扣教育价值这一观念,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倡积极健康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1.4适应性
趣味田径的设计不能一味地追求有趣、新颖,从而导致游戏过于复杂,难度大,多数学生不适用,因此,在创编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普适性,能够适合不同学段的学生或者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进行创编设计,易于学生学习、组织和开展以及教学和推广。
2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的作用分析
2.1面向全体学生、传承田径文化、让学生懂得更多的田径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田径项目形式单一,有些项目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接触,器材也不适合小学生练习。而趣味田径融入课堂,由于器材新颖,五颜六色,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一来好成绩不只限于强壮和速度快的孩子,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田径运动,在娱乐的同时了解到更多的田径知识,让原来小学生没有学过的铁饼、标枪、撑竿跳高也走进了课堂,以此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田径知识和技能。
2.2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
田径教学受到田径本身相对枯燥乏味的特点影响,致使学生对田径课程兴趣低下,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相较于球类运动和器械运动等,田径教学明显处于劣势地位。趣味田径是传统田径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保留基本走、跑、跳、投等形式,注重不同内容与形式的重新组合,并将体育游戏融入其中,利用一系列完整器械进行教学。通过对传统田径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3愉悦身心、团结协作、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趣味田径中的项目具有一定的惊险性,在教学组织中都有男女混合,团队中每个人的表现都对比赛成绩产生影响,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团队中重要的成员,避免了个别学生因身体素质差不愿意参加的现象。每个人的表现对集体的成绩都会有影响,有利于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的观念,让每个参与者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
2.4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趣味田径项目,让学生对整节课都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學生一节课中都在进行各项身体素质练习,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授课教师也要不断学习相关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相互交流,根据学生各个年龄层次、场地设施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设计,根据学校的特色开发一些新的器材,从而使学生在每一节体育课都能感受到新意,教师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个亮点。
2.5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早在20世纪60年代,教育家朗格朗就提出“终身教育”一说,伴随着我国改革和发展,终身体育随之而来。终身体育是90年代以来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培养终身体育思想,体育教学责无旁贷。趣味田径教学设置多采用组合形式,根据教授对象不同年龄、不同身心特征等设置不同运动形式,提出不同达标要求。趣味田径更多的是讲究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体育锻炼中始终坚持“努力才能达到”这一思想为方针,不仅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使学生保持完成有难度活动的满足、信心和积极性等。更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身心发展,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基础。
3结束语
少儿趣味田径能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并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思想道德教育,让我们的体育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少儿趣味田径的开展和普及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它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国目前开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怎样将少儿趣味田径在我国积极有效地开展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探索和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盛.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探索[J].新课程(上),2017 (2).
[2]沙庆.游戏使小学体育教学具有科学性和趣味性[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 (2):5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