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奶奶”用画温暖世界

2019-09-10 07:22张贵申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秀峰小孙女大器晚成

张贵申

事件概述

常秀峰,一位目不识丁的农村老人,晚年偶然作画,受人喜爱,被称为“梵高奶奶”,作品被名人收藏。8月1日,“梵高奶奶”去世,享年83岁。她的儿子江华说,母亲用笔描绘了这个消失的村庄的碎片,“她的画,是她的私人生活史”,寄托了她的乡思。

常秀峰生于河南方城县农村,自幼吃苦。2003年,常秀峰离开村子,第一次来到广州生活。在广州,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小孙女。因为要告诉小孙女山楂树长什么样,她拿起了小孙女的蜡笔,从此与画结缘。

常秀峰画画的方法是“长啥样,就画啥样”。笔法毫不讲究,什么材料都敢用,蜡笔、彩色铅笔、油画棒等,一画就画一周甚至数月。

画中多是对住了一辈子的农村的回忆,包括村里的风景、村民的起居劳作。她画家里的老屋、画秋天麦田的收割、画自己以前带知青学插秧的场景,画法拙朴。

她的笔触浓烈,很少出现黑色笔触。秋天的树叶黄澄澄、树上的花红彤彤、叶子绿油油,南瓜是饱满的黄色,草莓是鲜艳的红色……

2006年,江华将画传到博客上,迅速红遍网络,常秀峰被称为“梵高奶奶”。多家媒体相继进行报道,还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义卖,她的作品被马英九、世界著名攝影师斯鲁本等人收藏。

画家陈丹青曾评,画中有“质朴的震撼和心灵纯净的体现”。斯鲁本说:“‘梵高奶奶’和我一样,不是用机器和笔展示艺术,是用心。”画展展出时有人评价,“看到的是孤独、乡愁”。

2009年,《梵高奶奶的世界》画册出版,画册里都是关于家乡的画,拿到书时,常秀峰说眼睛有点酸。

多维解读

角度一:“梵高奶奶”用画留下乡愁

这位农村的普通老太从未上过学,年过古稀才拿起画笔。许多都市人深深爱上了她笔下的向日葵、山楂树和乡村田野,她的画风颇有“后印象派”风韵,被人称为“梵高奶奶”。“梵高奶奶”之所以把画留下来,是给儿孙后代看的,希望他们不忘以前农村的苦日子。“梵高奶奶”走了,但她的画里却留住了乡愁。

角度二:“梵高奶奶”用画温暖人们

“梵高奶奶”用朴实画笔勾勒、涂绘出的乡村风貌,给无数人带去了温暖与质朴的感动。她的画自成一格,朴素中带着稚气,自然中透着清新。她的画淳朴、清新、简单,在她的画里,人们可以嗅到泥土的芬芳,可以感受到生活的朴质与明亮,可以体验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亲近,体验生命的平和与喜悦。她的画里总是充满着阳光、希望和热爱,温暖着人们。

角度三:无欲则刚,大器晚成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梵高奶奶”七十岁开始画画,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增进祖孙感情,为一解思乡之愁。如此高龄又有这样的成就,可谓大器晚成。这样的人物还有很多,享有世界声誉的摩西奶奶,她76岁开始作画,80岁举办个展,100岁启蒙了渡边淳一。姜淑梅奶奶60岁学写字,75岁学写作,从文盲成长为作家。这些大器晚成的励志传奇人物令人惊叹。在这个价值观多元化的年代,“梵高奶奶”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大器晚成,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角度四:自然本真,勿忘根本

农村老太常秀峰,七十岁始学画,目不识丁,竟成了画家。她的画有一种灵气,那是艺术家的灵气;有一种活气,那是根植民间的活气;有一种大气,那是超越绘画艺术的大气。她笔下的向日葵有阳光爱抚,有土地滋养,有水滋润。她那温暖的画风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让城市打拼者感受到温暖和自然的力量。她以不经意间自然流淌出的本真之美,感动着众多生活在浮华之中的人们。

时评精粹

“梵高奶奶”用画留住“乡愁”

◎狄宣亚

“梵高奶奶”常秀峰去世了。她的画作曾经风靡一时,她用朴实画笔勾勒、涂绘出的乡村风貌,给无数人带去了温暖与质朴的感动。

“梵高奶奶”从未上过学,但从70多岁开始作画的她,却展现了惊人的绘画天赋。因为她用蜡笔和水彩笔作画,画风又颇有“印象派”风韵,因此被人称为“梵高奶奶”。

“梵高奶奶”出生于河南方城县一个名叫杨家庄村的小村子。生于斯,长于斯,也将长眠于斯。

因为要照看小孙女,她便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回忆她在乡村的生活。她想要描述山楂树的样子,却匮于言辞。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拿起了蜡笔,将山楂树画了出来,小孙女立刻明白了。之后常秀峰一发不可收拾,她开始用画笔倾注自己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与深挚的爱,而画笔也解锁了她非凡的绘画天赋。

有趣的是,她虽然被称为“中国农村的梵高”,却始终困惑于“梵高奶奶”这个称呼,觉得别扭,甚至觉得梵高的向日葵不伸展、画得苦,他本人一定过得不开心。而她画的向日葵长在土地里向着阳光,“有土地养着它,有水滋润着它,就像我画它的心情一样,很幸福”。

简单、纯真、质朴、快乐,在她的画面前,这种感觉确实让观者油然而生。她的画里,都是中国最普通的田园风貌,瓦屋、田埂、麦田、小径、苹果树、向日葵……这些最简单的风物,给了人最直接的感动。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梵高奶奶”和家人住在一起,而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促使她拿起了画笔。她的成名,既是偶然,又非偶然。

她在古稀之年拿起画笔,本是罕见。加上她又并无学历,也无任何画画的技巧与训练,作起画来自然天成、一派率真之气,让人能感受到妙笔本天成的自然。

而无数的人被触动,除却“梵高奶奶”天然、质朴、率性的画风让人感到温暖亲切外,更因为这些画作勾起了都市“离乡客”们浓浓的乡愁。

“梵高奶奶”的经历,是中国社会大变迁一道极为细小的缩影。儿子从农村奋斗到了大城市,并在城里扎根立足。她也随孩子离开了生活一辈子的故乡,成了“老漂族”。相似的命运,呈现在太多人身上。这当然不限于那些随子女入城的老人。那些出身于乡村、在钢筋水泥铸造的高楼之间穿梭打拼的异乡人,都能从“梵高奶奶”质朴的思乡之作中生出共鸣。

高楼孤高冷漠,不如自家的老房子温暖可亲。高楼也是城市的象征与代表,这里面生活着的多是为生存奋斗挣扎的“漂一族”。在这些城市“漂一族”心里,每个人或许都有一间温暖可亲的老房子,在等着他们回家。

为我们把“老房子”画出来的“梵高奶奶”离开了,但她笔下那生动自然而又朴实深情的浓浓“乡愁”,却永远留在了人世间。

(摘自《新京报》2019年8月2日)

青年观点

曹新林:老太太的画属于原生态,没接受过一天正规训练就能画出这样的作品,老太太真的很有灵气,绘画天分很高。

董贺:“梵高奶奶”画作中有很多乡土元素,唤起了很多人的乡愁。

刘世超:“梵高奶奶”留给子女的,是一种精气神,一种方向、视野。

方菊:人老心不老,精神不老,老太太画画对如今很多退休在家的老人是一种启发。

化建国:表达内心的真实就是艺术家,梵高奶奶是很纯粹的艺术家。

猜你喜欢
秀峰小孙女大器晚成
微信在小儿普外科护理单元管理中的应用
除非在小朋友的监护下
扫帚维修公司董事长
废墟之舞等
我家有个小精灵
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成的是什么器?
苏老泉大器晚成
蹭饭
陪小孙女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