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明未动用石油储量有效开发的对策探讨

2019-09-10 15:43赵同泽彭彬张敏
石油研究 2019年4期

赵同泽 彭彬 张敏

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油气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强调要立足国内,不断提高油气资源保障能力。本文就探明未动用石油储量有效开发的对策展开探讨。

关键词:探明储量;未动用储量;石油储量;有效开发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石油消费不断攀升。过去15年,我国原油产量平均年增长率为1.8%,远远低于同期石油消费平均增长速度7.0%。自从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进口量连年增长,2005年原油净进口已超过1.36×108t。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年消费量将达到4.5×108~6×108t,石油供需缺口2.5×108~2.7×108t左右,对外依存度将达55%~60%。面临如此严峻的石油供需形势,我们在不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寻找新的优质石油资源、拓展利用海外资源的同时,很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把未动用石油储量变为经济可动用储量,这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持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已探明储量分布现状

我国石油储量主要储集于中、新生界陆相盆地,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构造活动频繁、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经过几代石油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石油工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各公司年鉴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探明油田614个,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87.2×108t,技术可采储量78.4×108t,采收率平均为27.3%。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6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占25%;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占10%;地方公司占2%。(1)已探明储量含油气盆地分布现状。为了从宏观上把握基本分布趋势,将全国分为几个大区域进行研究。陆地东部的松辽盆地和渤海湾盆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占全国总探明储量的60%,仍是主体;陆地中西部的鄂尔多斯、准噶尔、吐哈、柴达木等主要含油气盆地,探明地质储量所占比例为26%,是极其重要的战略接替区;海域的渤海湾、珠江口和莺歌海等盆地,探明地质储量占14%,仍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间。我国累计石油探明储量超过10×108t的盆地依次为:渤海湾盆地(包括冀东、大港、胜利、华北、中原、辽河及渤海海域)、松辽盆地(包括大庆、吉林等)、鄂尔多斯盆地(包括长庆、延长等)、准噶尔盆地(包括新疆大部分探区)、塔里木盆地(包括塔里木探区及新疆部分探区)。我国70%以上的石油资源量集中在占总数不到30%的少数盆地中,较少的盆地拥有绝大多数资源量,仍然是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的特点之一。(2)已探明储量含油区分布现状。我国油气资源分布特点决定了已探明储量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分布在几个大含油区。10×108t级的含油气油区有位于松辽盆地的大庆油区、吉林油区和位于渤海湾盆地的胜利油区、辽河油区、天津油田分公司、大港油区、华北油区以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区等油区,截至2008年底探明储量为228.3×108t,占全部总探明储量的80%。

2探明未动用石油储量现状分析

原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全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开采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油气勘查与开采投资分别为597.46亿元和1 629.02亿元,石油新增探明地质储量8.77亿t,天然气新增探明地质储量5 553.8亿m3。截至2017年底,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9.65亿t,天然气地质储量14.22万亿m3。统计“十二五”以来,东部主力油田的探明石油储量数据显示,探明未动用石油储量占探明总储量的比例为19%~24%,平均值21.6%,主要为深层、低渗透和特殊岩性油藏。按此估算,截至2017年底,全国石油累计探明未动用储量84.16亿t。探明未动用石油储量是已经花费巨额勘探资金并经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评审批复的,可用于油气田开发建设和总体发展规划的资源量。进入“十三五”,国内主力盆地的石油探明率已高达50%~70%,而且目的层越来越深,资源品质劣质化趋势逐渐加剧,对资金投入的需求越来越高,此时新增探明石油储量的勘探成本要远高于已探明未动用石油储量的勘探成本。或者说,目前已探明未动用石油储量评价的实质是新增投资的增量效益评价。所以,如何在技术可行、经济有效的总目标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探明未动用石油储量的有效开发,是国内原油产量突破2亿t的重要战略方向。

3探明未动用石油储量有效开发的对策

3.1对储量进行价值化评估是做好未动用储量开发的基础

经济上明确界定未动用储量的标准,为未动用储量的合理流动提供依据。实践中,石油企业开发未动用储量的做法,一般是采取将未动用储量区块划转或租赁给一些小的油公司,收取相应的资产占用和租赁费用。这些做法为难动用储量区块的开发探索出了有效的途径,但在确定储量资产的占用和租赁费用方面存在着争议,同时也面临着采矿权归属等国家政策问题,实质上并没有解决油气储量资产的价值化问题。国际通行的储量价值评估方法是以未来的收益体现储量资源的价值,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储量资源今后能够带来的收益情况。国内三大石油公司按上述储量评估方法开展了符合国际惯例(SEC)的储量评估工作。具体做法是根据开发规律预测出各开发区块以后各年的产量,并根据年度的油价测算收入,扣除影响现金流量的税收、操作成本和开发成本后,得出所得税前现金流量,然后按照规定的折现率对未来所得税前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剩余经济可采储量。国家有必要进一步论证储量价值化评估方法,出台储量价值化评估的指导意见。

3.2生产管理方面

(1)建立经营化的油藏管理机制。将储量视为资产,从管产量向管资产转变,把采油生产单位作为油藏经营管理的主体,将资产管理融入技术管理,构建“管理层次清晰、岗位职责明确、方案设计可行、投入产出清晰”的油藏经营管理操作机制,依托现行开发管理体系,融入投入产出指标,把开发单元的技术经济指标转化为每个岗位的控制目标和具体措施。以效益产量为目标,强化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生产管理、财务资产、计划经营、安全环保的多专业协作,将效益贯穿于油气生产的全过程,突出技术与经济的最佳匹配,通过“储量管理、开发管理、生产管理、效益管理”四大类指标的管控,全面实现油藏的高效开发。(2)推广矿权和区块内部流转机制。2017年7月,为进一步盘活矿权区块和未动用储量,激发勘探开发新潜力,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部分外围盆地共16个探矿权和采矿权区块,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等3个地区公司流转到了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等4个地区公司,有效解决了“西部油区地域广阔,资源潜力大,勘探程度较低,但投资和技术力量有限”与“东部探矿区域有限,技术力量相对富余,后备资源不足”的矛盾。这一做法有效盘活了未动用石油储量资源,促进了难采储量的低成本开发,值得推广。对于Ⅳ类储量区块,可以通过集团公司矿权内部流转的方式,向技术力量相对富余、后备资源不足的油田公司流转,打破以往“画地为牢”格局,挖掘已探明储量的最佳潜力。

结语

全国未动用储量大幅增加,在已探明储量中所占比例已达到了30%,且大部分为难采低品位储量,这些储量的有效动用,不仅可以“盘活”大量的现已探明的储量资产,加强国内油田开发的储量基础,增加石油供应,还将为石油勘探打开更为宽广的路子。解决难采石油储量的开发问题,除了大力推广现有成熟技术的应用以外,还要加强先进、适用开发技术的攻关。只有利用新的适用技术研究成果,进一步优化开发生产工艺技术,才能进一步降低开发难采石油储量的经营成本,提高其产量和采收率。

参考文献:

[1]任芳祥,易维容.探明未动用储量经济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2015.

[2]李长卓.油气勘探项目经济评价方法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