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希利 刘松
摘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任重道远,要聚焦统筹“四大关系”,即:正确理解粮食部门、企业、行业、产业的概念与关系,准确把握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要求;正确理解粮食产业主体、基础与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载体;正确理解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与粮食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系,找准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启动点;正确理解高端规划、顶层设计、总体部署与分类突破、精准施策、整体推进的关系,准确把握因地因企制宜、分级分区指导、整体协作联动、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粮食产业经济 发展 统筹 “四大关系”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明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强调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等重点工作。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现场交流会先后两次在山东省滨州市、黑龙江省五常市召开,推广交流经验,进行动员部署,更使人耳目一新,信心满满。结合学习贯彻上级一系列重要会议、政策文件、领导讲话精神等要求,笔者认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必须统筹聚焦“四大关系”,务求取得明显实效。
一、正确理解粮食部门、企业、行业、产业的概念与关系,合理区分其内涵与外延,准确把握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要求
粮食产业经济的诞生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建国后至上世纪末,政府文件、宣传普及很少提及“粮食产业”,提法较多、耳闻详熟的有粮食部门、粮食企业、粮食行业等。一般讲,“粮食部门”是指县级以上各级粮食行政管理机构,后逐渐扩大为包括受其直接领导、管理、监督、服务、从事粮食“购销调存加”等业务的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事业单位;“粮食企业”是指区域内从事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供应、进出口等业务的国有独资或控股企业,后逐渐扩大为包括外商独资、合资合作、民营等不同所有制性质、从事粮食经营管理等不同业务的外资和社会粮食经营企业;“粮食行业”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基本包括了区域内各级各类从事粮食经营管理等相关业务的不同企事业单位和经营者。“粮食产业”的提法、名称则是近几年来才逐渐规范的,其发展历程是200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到“有条件的地方,可积极推进粮食产业化、规模化经营”;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发展社会化粮食储运体系、粮油精深加工和粮食产业化经营”;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意见》再提“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2014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阐述“促进粮食产业健康发展”。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则洋洋数千言专文部署粮食产业经济,这在我国粮食经济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充分彰显了国家对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重视。“粮食产业”归纳起来涵盖了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重点领域和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供应、进出口等主要环节,彰显了“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新思想、新理念,与传统粮食部门、粮食企业、粮食行业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因此,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必须首先明确粮食部门、粮食企业、粮食行业、粮食产业的概念与关系,合理区分其内涵与外延,准确把握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要求,指导、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正确理解粮食产业主体、产业基础与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载体
企业既是行业或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主体,又是区域(部门)产业经济发展载体,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血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部门、行业(产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作为企业主体,按所有制性质、资本构成、业务分类、地域层级、规模大小等划分,又可分中央、地方储备粮管理、军粮供应等政策性企业;中央、地方等国有独资或控股商业性企业;大型龙头、区域骨干、产业化、一体化企业或小微企业;还包括外商独资、合资合作、私营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和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民、个体工商户、粮食经纪人等新型经济组织,形成了以国有为主、多元并存、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业态,夯实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根基。因此,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就要正确理解粮食产业主体、产业基础与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之间的关系,准确把握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载体。当前重点要以培育壮大粮食产业主体和设施设备为目标,以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为抓手,大力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完善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健全粮食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多元化主体协调发展,壮大企业规模与实力,蓄积发展后劲与潜力。
具体讲,各级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和市场经营主体,一是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桥梁,以共赢为目标,大力推进“一县一企、一企多点”改革,把“小巴掌”攥成“大拳头”,着力改变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经营分散和各自为阵等不利局面。二是打破地域区划和行政层级限制,推进不同层级、范围、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从“小舢板”发展到“大舰队”,从“一股独大”到“多元治理”,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着力打造区域骨干粮食企业集团,构建跨区域、跨行业的“产购储加销”协作机制,做大做强一批具有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的骨干国有粮食企业,增强市场化经营能力,有效发挥稳市场、保供应、促发展、保安全的重要载体作用。三是不断提升国有粮企市场观念意识,转变经营服务方式,从“开门收粮”到提供“五代服务”,从“一进一出”到上下游“两头延伸”,努力改变“收原粮卖原粮”单一模式,实现“产购储加销”一體化发展,三大产业融合共赢。四是培育、发展和壮大从事粮食收购和经营活动的多元粮食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主动适应形势发展变化,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参与和承担政策性粮食收储业务,在确保区域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创新龙头企业参与地方粮食储备机制,提高区域粮食宏观调控和应急保供、保障粮食安全能力。五是加强与农民、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等粮食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联系,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方式,促进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粮食产业聚集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新的业态,推动“互联网+粮食”行动,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动“网上粮店”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六是找准特色定位,实施品牌战略,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做好市场细分和差异营销、精准营销,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粮食产品,不断提高优质粮食产品数量和质量,尽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高端、特色、多元、差异化消费需要,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健康、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三、正确理解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与粮食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系,找准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启动点
总体来讲,由于我国国情、粮情和粮食商品的特殊性,粮食企业大多是低端、弱质、低效、小微企业,准入门槛低,规模小,业务单一,资金需求量大,经济效益低,抵抗风险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弱势的企业,没有弱质的产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主动顺应形势,贴紧时代需求,彰显时代特色,推动深化改革,加快提质增效,从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具体来讲,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与窗口期,经济发展面临新常态、新思路、新挑战,正确分析把握粮食供给由总量不足转为结构性矛盾和“五高”并存、销售不畅、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深加工转化滞后等突出问题,大力实施“三去一降一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粮食商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内生活力,加快转型升级和转型发展,显得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因此,各级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与个人,一是要正确理解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与粮食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系,找准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和启动点。二是要主动适应粮食消费、市场和流通、产业等发展变化特点,大力发展优质粮食工程,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增加多元化、定制化、个性化、特色化产品供给,促进优质粮食产品的营养升级扩版。主动适应粮食消费更加方便、快捷、放心、大众化、精细化、特色化等需要,大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和“主食产业化工程”,加快主食产业化发展步伐。三是要统筹利用现有粮食仓储设施与资源,整合各方力量,加快粮食精深加工与转化利用,实现“吃干榨净”,循环发展。四是要加快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步伐,加快粮食科技创新突破与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撑,为实现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四、正确理解高端规划、顶层设计、总体部署与分类突破、精准施策、整体推进的关系,准确掌握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
会议的召开和《意见》的实施,是指导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纲领性、制度性、规范性文件,具有高端规划、顶层设计、总体部署等特点。深入开展“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活动和顺利召开全国现场经验交流会,又是一次再动员、再部署、再提高。但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多元,地貌多样,差异较大,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诸多领域与经营管理、监督调控等不同环节明显具有地域分区复杂性、管理分级层次性、责任主体多样性、业务分类广泛性、人员组成复杂性、思想认识差异性等特点,全国各级各地粮食部门、行业与企业,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不可能一刀切,一个目标,一个模式,一个样本,千篇一律,整齐划一,必须正确理解高端规划、顶层设计、总体部署与分类突破、精准施策、整体推进的关系,准确把握因地因企制宜、分级分区指导、整体协作联动、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具体讲,一是结合各自实际特点,贴紧任务目标需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突出“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主题,坚持因地因企制宜,分级分区指导,准确把握“五大关系”,大力推进“三链协同”,统筹建设“四大载体”,全面细化方案,落实责任措施,明确方法步骤,全员广泛参与,稳步推进实施,务求取得实效。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党性观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重点,出亮点,争主动,真落实,求实效。加强统筹指导,积极研究落实,尽早出台贯彻意见,纳入省长责任制考核,层层传导压力,切实增强自觉主动性和使命责任感。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创新配套完善,把会议精神和《意见》明确的各项优惠政策扶持措施落到实处,发挥综合效力,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四是大力推进政府职能作风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审批服务“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转职能、改作风、提效率,优化营商发展环境,切实履行好“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的职责使命。五是搞好宣传引导,准确解读政策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抓好培育典型和示范推广,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和提质增效,为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夯实产业基础,确保取得实效。
总之,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提振粮食产业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完善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新体制新机制,保障区域粮食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既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又是长期艰巨的工作,更是创新突破的难点,更要立足当地实际,贴近新時代需求,聚焦新发展目标,统筹“四大关系”,明确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措施,激发工作活力,狠抓推进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石少龙.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刻不容缓[N] .粮油市场报,2017-9-12(A01版).
[2]刘松.寻标对标柏粮人,转型发展踏歌行[J] .中国粮食经济,2018(4):21-24.
[3]刘松.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统筹把握六大关键点[J] .中国粮食经济,2016(3):22-24.
[4] 刘松.中美经贸摩擦对粮食安全的启示 [J] .粮食问题研究,2018(6):4-8.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