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芳
“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歌曲《龙文》文辞典雅,曲调悠扬,歌咏了华夏文明的气魄与中国文化的气派,更传递出中国书法审美与文化的向度。余秋雨先生亦言,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唐诗、书法、昆曲,是中国人的三种“痴迷”。可以说,中国书法是华夏文明的经典标志,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人的精神舍利。
书法与汉字共生共融。伴随着汉字的交流、记录和传播,书法也不断发展、嬗变和优整,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乃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孕育出汉尚气、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的审美意趣,呈现出“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的独特样态。书法与传统文学相应相和。大量的诗词歌赋与书法互为载体,在审美感染中相互生发,在思想意蕴中相得益彰。众所周知,古代书法家大多兼具文学家的身份,在他们的笔底,书法借助文学愈发灵动,文学借助书法愈发厚重。中国书法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天人相应”思想,使书法追求“得天趣,通自然”;“中庸之道”文化,让书家在翩然走笔间“掌度、布道、优术”,追求一种和谐与统一……无可厚非,学识修养是书法艺术升华的基石,它对于成就书法艺术造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具备较高的学识修养,才能激发强烈的创作意识,以及敏锐的灵感和悟性,笔底自然将意蕴挥洒在纸上,获得瀟洒风流之美以及字里行间之趣。
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儿童立场的书法学习,应基于儿童,成全儿童。脑科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是知情意行的综合体。面对未来的挑战,儿童应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换言之,儿童认知世界应是整体的、立体的。课程是学校为实现人的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应是教书育人的优质产品,应是学校给予儿童最真挚的款待。当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作为一门课程呈现在儿童视界中,怎样变书法技能训练为书法文化涵养,怎样让书法课堂教学更具广度与深度,真正助益儿童的综合性学习,值得我们共同关注和聚力探索。
儿童在左,书法在右。当我们的视角更开阔,当我们的课程更融合,当我们的项目更深化,那搦管习书的孩童,将尽情徜徉在澄净清朗的“书法文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