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萌
【摘 要】党的十八大在原来“四位一体”总布局的基础上,新增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河南省围绕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推动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现阶段企业的生态责任大多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披露,并没有系统的评价指标,那么在经济财务审计的基础上,构建企业生态审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我国生态审计现状出发,结合河南省绿色发展势头,对P企业进行生态审计案例研究。
【关键词】绿色发展;生态审计;生态维护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4-0247-02
1 选题背景
“十二五”规划期间,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人们充分关注,气候恶劣严重影响国内外经济发展。因此,“十二五”规划将“绿色发展”计划作为创新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首次在“四位一体”总布局的基础上,新增了生态文明建设,指出经济发展要与环境相适应,共同构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更是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我国未来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就要加快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综上所述,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不同阶段都依据我国国情作出坚持绿色发展的科学论断与战略部署。
河南省围绕十九大精神进一步促进绿色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力度,推动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围绕党的十九大關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继续探索搞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同时,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促进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型而努力。只有追求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双赢,才能使企业长久肩负起社会责任,更健康地存活下去。那么企业的生态审计作为记录企业生态环境责任承担的载体发挥巨大作用,建立良好的生态审计框架,构建生态审计指标与流程是评价监督企业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 河南省生态审计现状
2.1 缺乏政策指引
对于绿色发展,虽然河南省已经发布了很多政策、条例,但都是针对绿色发展中各行业企业的达标情况,并未对生态审计有相应的政策条例。同时,绿色发展的政策缺乏科技含量,只是单一地进行约束,并没有相应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指引。对比发达国家的生态审计与绿色发展而言,我国进行生态审计的时间较短,而作为内陆地区的河南省更是起步较晚,政策出台也欠缺,需要向国内发达地区学习,同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自我政策。
2.2 缺乏统一标准和实施办法
一直以来,我国生态审计都是由政府部门执行,但是各政府部门的生态审计制度都不相同,河南省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实施办法。政府作为审计主体中的重要成员,肩负着生态审计的绝大部分责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态审计少有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加入,从审计主体来说缺乏多样性,正是由于这种缺乏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大打折扣。由于生态审计政策的制定和形成由政府部门提出,如果实施过程也由其完成,就会存在盲区或独断,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因此,生态审计需要内部和民间组织的介入,带来新鲜活力的同时保持其独立性。此外,传统的审计方法(如审阅法、顺查或逆查法、分析性复核等)可能无法全面系统地对生态进行审计评价,需要探索新的方法。从审计评估标准而言,各地区都依据自我的地理和环境特点进行评估,并没有一项统一的共性标准,这样在对比不同地区的生态审计时会有不同的结论,增加审计成本,拉长审计时间。所以,生态审计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实施准则。
3 P企业生态审计
P企业是一家煤炭上市公司,在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背景下,P企业的经营状况趋于稳定并向良好方向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章程》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报告>编制指引》等要求,P企业从2013年起一直对外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包含公司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工权益等内容。
P企业主营业务为煤炭开采、煤炭洗选加工和煤炭销售。下属生产单位包括14个生产矿井和4个精煤选煤厂。P企业位于我国中部,产品主要有动力煤和冶炼精煤两大类。企业生态审计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增强治理设备,进行环境恢复治理。审计过程对企业的环境治理情况及环境修复能力进行评估,纵向考察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与努力,客观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
3.1 准备阶段
审计准备阶段主要确立审计目标、了解企业概况、制订工作计划等。通过了解P企业的矿井、选煤厂的生产工艺和环境治理设备投入,以及员工的环保意识,确定相关生态审计的专家组成员,以专业知识进行评估。同时,根据相应的企业状况制定审计工作计划,确定时间、地点、人物。
3.2 实地调研阶段
首先,针对企业生产状况进行调研。2013~2017年,P企业的原煤产量从3 600.22万t下降至3 125万t,精煤产量从817.30万t增长至1 001万t,扎实推进矿区环境治理重点工程,持续推进煤炭的洁净转化技术研发和资金投入,继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绿色矿山建设等工作,使环保节能上新台阶。所管辖的14个矿井、4个精选煤厂均会排放废气与废水,同时对地表层和地下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次,确定企业对于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并评估其风险。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化学需氧量等,其中2013~2016年各项排放指标在加大清洁能源及排污处理力度后有明显改善(见表1),2013~2016年二氧化硫每年平均下降15.14%、氮氧化物每年平均下降17.275%、氨氮每年平均下降10.42%、化学需氧量每年平均下降8.365%。在报废辐射源和危险废物处理中对煤矸石堆放场进行综合处理,煤矸石容易引起地下层空虚,造成塌陷。从2013年起,煤矸石制烧结砖和井下充填,6座矿井煤矸石堆放场搬迁腾空。陆续制烧结砖和井下充填,防止地面塌陷造成生态破坏。此外,针对矿井下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被污染的水会破坏地表甚至地下层生物,危害土壤环境。因此,P企业安装了矿井水净化及复用设施,对14个矿井进行水循环利用,保证了生态环境。
3.3 评估阶段
针对实地考察内容分析破坏生态环境的风险,得出评估报告。P企业在2013~2017年间,持续投入生态环境建设,2017年生态改善投入3 312.28万元,2013年、2014年持续对治理设备和恢复治理分别投资3 198万元、10 653.19万元。针对实地调研可知,企业在环境改造方面确实投入颇多,不仅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生态循环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升级改造,还从锅炉煤改气工程、余热资源综合利用、电机系统变频改造等方面突出打造生态节能、高效生产的煤炭企业。企业应继续在生产流程及生产工艺上精益求精,降能耗、降污染,完善废水、废气、噪声及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设施,力求污染物处理效果达到环保部门要求。
3.4 报告阶段
根据生态评估结果提交审计报告,P企业基本符合国家对于煤炭行业生态维护的要求。对于废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处理措施得当,排放达标;对于废水,安装了净水装置,达到井下水循环目的;对于固体废弃物如煤矸石,及时烧制成砖或者井下填埋处理,利于土壤和地表安全。P企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技术、管理、思想上对原有生态影响提出改进,对于以后生态系统管理、促进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起到良好作用。
参 考 文 献
[1]张亚连,李彩.生态审计探微[J].会计之友,2013(22):95-97.
[2]梁淑芬.河南省绿色发展的创新体系研究[J].创新科技,2018(1):16-19.
[3]刘勇.生态审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路径[J].审计月刊,2014(9):7-9.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