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梅芝
摘要: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人口结构呈倒金字塔结构,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7. 3%,标志中国农村进入老龄化社会。留守老人的养老方式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或两者兼具,国家不断出台各项养老政策,帮助农民增加可调配资金,让农村老人安享晚年。但也存在着养老大院闲置或是入住条件不能满足农村老人养老需要,医疗队伍缺乏等难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 居家 互助 养老 服务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2(b)-215-02
据全国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已达2.41億,占总人口17.3%[1]。已经远远超过了10%的老龄化社会的标准线,意味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专家预计,到2030年,中国将有超过2亿的空巢老人,而农村老人将占据较大比例。养老问题的难点及短板都在农村,政府未来的工作重心将逐步转向农村[2]。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这个影响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民生问题,能应对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我国现行体系主要包括四级结构:省、地、县、乡。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风淳朴、乡情浓郁的国家,“远亲不如近邻”很好的阐述了中国普通百姓的人际交往常态,所以大力推广居家互助养老服务有扎实的民情基础。
1 农村养老服务现状
1.1 政策方面的支持
有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国家一直密切关注,“着力构建以县(市)社会福利院、乡镇福利中心、村级养老服务大院和互助养老站点为载体,城乡互动、功能互补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3],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4],并不断完善。
养老补贴政策——只要户口属于村集体,年满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不必申请,每人每月领55元基础养老金。补贴可能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而提高。
农村老人高龄补贴——只针对7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80岁以上每月80元,90岁以上每月200元,100岁以上每月300,具体的同当地政策有关。
自费养老金补贴——农民可以选择自费交养老保险,据农村统计缴纳的总额来计算,交够15年就可以从60岁开始每年领取500元的养老金,具体的同当地政策有关。
五保户养老补贴——针对村里的五保户集中生活提供保障的一种补贴,具体的同当地政策有关。
1.2 农村社区多种养老模式并存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或家庭为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家庭养老模式称为居家养老,是中国多年自然形成的一种养老模式。
机构养老,初期是国家为了解决五保户的养老问题,由政府出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机构养老。养老机构一般分为民办养老院和私立养老院,民办养老院通常是由国家出资建立并进行管理的,有国家的资金补贴,主要以营利为主。作为经济收入单一的农民老人而言,家庭的平均经济水平远低于城镇离退休老人,所以只能选择公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院、老年公寓等机构收取费用的标准取决于入住人的身体状况,身体相对健康并能自理的,收取较低的服务费用,如果需要专人看护、喂食、照顾,收费高是必然的。因此,有老人的农村家庭经济收入高低,间接对养老机构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
1.3 少部分老人将面临子女有亲无法养的困境
国家在1983年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形成了众多倒金字塔结构的家庭,年轻家庭经济负担重,上要赡养老人,支付医疗费、生活费,下要抚育孩子,有教育支出、社会交往支出等。对于农村孩子而言,收入来源是农作物收入加上外出打工收入,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某个阶段数量较多,直接形成农村居家养老少人或是无人照顾的现象。对于老人的物质财富、感情陪伴、心灵慰藉的需求,孩子能够给予的都是十分有限的。在城市中生活的子女,能够陪伴农村父母的时间少之又少,而目前各大城市由于人口大量涌入,老人随子女人城的准入门槛较高,居民医疗城乡报销比例差别较大,农村老人进城难、看病难、报销难,限制了一部分老人进城养老。当农村居家老人生病时,尤其是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24小时照顾时,只能请保姆或是送到市内养老院照顾。
2 当前社会形态下农村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养老机构发展受资金投入、邻里间语言传播的影响
农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单一,邻里彼此熟悉,隐私权利弱化。虽然养老机构的服务收费标准较低,但也存在着入住率不高的现象,导致现存的养老机构利润较低,直接造成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严重制约了农村养老机构发挥作用。调查表明,农村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入住的原因,其中担心邻居嘲笑自己儿女不孝、老无所养也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
2.2 老年人可支配经济总收入持续降低
中国各村级行政单位老年人口比例明显高于青壮年。以吉林省为例,作为农业大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农村老年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农村整体上未富先老现象更为突出、严重。农村老人获取财富能力降低,可支配的家庭经济收入变少,导致在家庭中的地位降低,出现“有老不养,甚至啃老”的现象。国家养老保障制度明确规定,对部分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要进行相应的惩罚[5]。而在现实中,出于保护子女的意愿,老人不愿走法律程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纵容了子女不孝的行为,从而使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的监督功能减弱。
2.3 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软硬件环境有较大差异
居家养老服务在某些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模式,例如南昌市、上海市、杭州市。东北三省相对弱一些,但即便是这样,吉林省的城市养老服务也远远好于农村的养老服务。大致有委托运营、延伸服务、资源共享3种服务模式,占全省城市社区总数的50%,全省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或社会组织达到1000余家,年服务老人达到300万人次[6]。
目前农村的人口流动非常大,人群流动方向从农村流向乡镇或者是城市,甚至跨省。人口出走的原因有农村教育资源、医疗条件、生活条件、物质水平、经济收入等,为了消除这些差距,有能力的人或者是青壮年纷纷出走,留下的是老、妇、幼、弱、病、残、障,这些留守的人群,除了开展正常的生产生活外,没有更多的能力去做其它的事情,有的甚至正常的生活也难以维系。这就导致进行农村居家互助服务的志愿者都是出于献爱心的角度,没有有效的组织及制度进行管理。
3 走出困境的历史抉择
3.1 激发农村集体经济活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力促乡村振兴
在集体养老机构建设方面国家有政策及资金的扶持,但是邻里关系间的语言交流则较难控制。所以除了加大农村建设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来源,提高可支配资金的总盘子基数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温暖家风,推动文明民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乡村振兴、文明振兴,将改扩建、新建的敬老院闲置等现象逐渐消灭,提高农村机构养老入住率;对于农村的照料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要想办法进行农村空闲校舍的改造,提高闲置机构的利用率。养老服务要进一步整合政府投入、医护组织、其他专职机构等其他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农村地区老年人协会等组织的作用,积极鼓励仍在村中的青壮年到日照中心或养老大院进行帮扶服务。在养老服务方面,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持续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7]。围绕满足老年人多样式、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全面实施幸福养老工程,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医养结合、功能完备、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多种养老方式[7]共同发展相互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國家划分多级财政拨款或者建立帮扶省市,以帮助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发展经济,协调财政开展养老服务的民生专项,重点保障中低收入或者家庭负担较重的人群。专家学者依托详实调查数据,构建不同省份农村家庭的经济收入指标模型,辅助政府制定、细化规则。
3.2 以制度约束人,以法律管理人,以情打动人,三管齐下
面临养老这个社会问题,广大农村也不能等、靠、要,借助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东风以及各大电商运营平台,创新、推广本地的生态旅游及农村特色的风土人情文化,发展乡村经济,此外,借鉴学习可用的城市经验,发展综合的社会养老模式。例如有条件的村庄,可尝试“以村养老”,解决农民的饮食问题可建设村民食堂;日常起居难题可用“家访爱心小队’解决。对于以情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申请法律介入。一方面,法律法规条款要明文规定子女履行养老义务的细则,如以何种方式、多少金额进行养老;另一方面,对待儿女一堆却“老无所养”现象,不能只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要发挥政府零容忍的监督职能,建设长效监管机制。用制度、法律、人文等形成立体管理,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拒不履行养老义务的子女,要坚决使用法律武器进行惩戒,公开审判过程,进行乡村普法教育,起到震慑作用。
要降低老人随子女人城的准入门槛,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让农村老人更容易进城、更方便看病,让一部分老人能够进城养老;法律手段,能审判案件却不能给予老人心理慰藉,无法实现老人天伦之乐及享受家庭温暖,所以能不用尽量不用。最为温情、根本、长效的解决方式,还是推进家风民风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
3.3 利用国家双创优惠政策,建设一支农村养老服务专业人员队伍
目前国家大力开展双创工作,并对回乡创业的青年农民给予不同需要的培训,就是想吸引年轻人回乡就业创业,有关政府部门要以国家的政策机制为准绳,制定符合当地的政策并进行落地,吸引年轻人回到家乡,创造合适的条件让他们留在家乡、发展家乡,从根本上解决部分老人无法进城养老的问题。
培养一支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开展互助式养老服务,解决农村居家互助养老面临的医疗难题。村民自发组织志愿者队伍,生活上帮助留守老人种植蔬菜,心理慰藉上可以群策群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多陪伴。组织机动灵活的乡间地头研讨会,要将利于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人才培养制度落地,并进行适应性的补充,机动安排乡村医疗志愿者进修,注重急救知识、护理常识、心理疏导、情感慰藉等方面的培训,并进行考核,加强日常训练,以解决农村医疗设备差、医疗人员少、救治时间成本高、救治风险大等难题。
3.4 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养老服务方式
面对当下的社会养老服务困局,将现有的社会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家庭养老优势,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模式是目前取得显著实效的养老形式,身体健康的老人可以到养老大院中接受日间照料,高龄、失能老人得到一对一进家服务。对于有条件的农村,组织老年人建立养老互助点。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结合、老人互助养老的多种方式,实行共同生活的老人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服务、自主管理。
参考文献
[1]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2.41亿占总人口17. 3%[EB/OL].新华网.20180227.
[2]王晓慧,农村老龄化水平高于城市“老有所养”着力点转向农村[N].华夏时报,2017-128.
[3]全面实施“五大民政幸福工程”让群众享有获得感[N].吉林日报,20180624.
[4]百家号.农村养老新政出台,2018年农村老人能获得这十大补助![EB/OL].
[5]李建民.中国农村计划生育夫妇养老问题及其社会养老保障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3).
[6]吉林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EB/OL].中国政府网.
[7]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民政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