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飞
习近平总书记说:“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才会好!”由此可见,家风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家庭教育)中是多么的重要。而“郑义门”的家风家训称得上是一个优秀家风家训的范本,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模式。因此,笔者致力于研究以郑义门家规家训为规范,汲取“郑义门”家规家训的精华部分,如何巧妙且有效地应用于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培育良好的家风。
郑义门 家风家训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9)04-0029-01
“家风家训”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流传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家庭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子女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不同的家文化培养不同的人,从“小家”才能到“大家”。家长们只有自己遵守家风家训,恪守处事原则,建设好自家的家风,才能把我们家庭这个“小家”打造得更优秀!
1.“郑义门”家风家训助力家庭教育的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郑义门”的家风家训称得上是一个优秀家庭教育的范本,其中包含了生活态度、学识涵养、道德修养等,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模式。但是,现实中,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规家训意识逐渐淡薄,思想上也越来越不重视,徒有家规家训,却无精神所在;家中虽壁挂家训,却没有严格按照规矩来执行,家长们不执行,更何况孩子们呢?
“江南第一家”,历经元、明、清三代,十五代同居,300年不分家,鼎盛时期郑家3000余人同吃一锅饭;郑义门173人为官,官位最高者居礼部尚书,却没有一人因贪墨而被罢官。这正是因为郑氏家族有一套完备的制度和执行规范,并通过不断的教化将家规化为家族每个人人格的一部分。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从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这几年我校在“家规家训”方面的相关工作和取得的成果,我校提出了《“郑义门”家规家训助力家庭教育的价值性研究》的课题,以“郑义门”家规家训为参照物,将其中的优良精髓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结合现代家庭实际情况,形成一套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一体的,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的家规家训,帮助家庭培育良好的家风
2.“郑义门”家风家训助力家庭教育的有效措施
(1)细品本土资源,领悟家风家训
学校让家长们观看动画片《郑义门》,并在观看后写下自己的观后感、微感言、诗歌等,以多种形式深入了解“郑义门”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家法如山》、《教化为先》等小故事,领悟家风家训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学校还让家长们参观本土资源“江南第一家”,观看江南第一家教育录像,深入学习《郑氏规范》,阅读其中的优秀家庭教育案例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家长们领悟到家风家训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2)提供交流平台,助力制定家训
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性格、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家庭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根据之前低段、中段、高段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认识到了很多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没有家规家训。针对这一现象,课题组成员第一步让学校各班班主任配合重新统计了班级内没有家规家训的家庭,并记录在案;第二步,课题组成员联合班主任老师联系家中没有家训的家长,说明“郑义门”家规家训对家庭教育的意义所在和可借鉴性,并罗列一些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鼓励家长们积极制定家训。当然,每一个家庭有每一个家庭的特点,家训不可能千篇一律,这就需要家长们结合自己家里的实际情况和家人们的行为情况进行整合,学校老师适当给予建议参考,助力制定家训。
(3)践行家规家训,跟踪调查变化
千年江南镇,浦江郑义门。同堂亲如初,共著孝义书。家规历沧海,代代有相传,忠孝礼义廉,江南第一家。这简单的一段话讲述了“江南第一家”不老的传说。通过上述的研究结论,我们发现虽然“江南第一家”是一个不老的传说,但是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有些方面而言还是不太适用的。这就需要我们家庭和学校在践行家规家训的同时,共同记录孩子行为习惯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来分析自家家训的不足,并进行完善,以形成适用于自家的家风家训,形成良好的家风。
在这个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规家训可以比较快的形成,但是家风的形成却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持之以恒,长久后就形成了一个家庭独有的家风。而家规家训对家庭教育的价值也才刚刚冰山一角,还值得我们继续去挖掘。我们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教育的特点,不断地深入探索《郑氏规范》,摸索出适合现代家庭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毛策.孝义传家—浦江郑氏家族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王长金.传统家训思想通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赵忠心.家庭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孙云晓.我的家怎么了[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
[5]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