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江
摘要: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入演进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传媒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器人因其在形式化、规律化的新闻稿件写作中具有精准、快速、效率高等优势备受媒体的青睐。那么机器人写稿会替代传统记者吗?不可否认机器人写稿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机器人写稿也面临着写作模式固定、缺乏情感、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等诸多弊端,在民生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领域传统记者仍具有优势。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媒体生态的变革与重构,传统记者必须树立危机意识,不断着眼于提升“四力”——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反映时代、情感细腻、打动人心、颇具深度的新闻能够提高竞争力和业务水平。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稿;传统记者;“四力”
一、新闻写作智能化
技术每天都有新的变化,人工智能也随之出现。人工智能简称为AI技术,AI技术这门新的科技技术是研究用来模拟、扩展人的智能的方式、理论、技术等。AI技术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人工智能可以产出一个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智能机器,人工智能领域主要研究了机器人、语言识别和处理、图像识别等内容。
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它的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而且应用的范围也在随之扩大,机器人写稿在新闻报道、传媒行业中得到了应用。作为封面新闻编号240号的正式员工,机器人“小封”写的诗歌刷屏网络朋友圈,引起各方关注。“小封”是个24小时不间断学习和工作的“超人”,从2016年12月发出首条稿件至今,“小封”机器人写稿能力越来越成熟。2018年世界杯期间,小封机器人共推送世界杯相关资讯600多篇,全网总阅读量超过2亿。在全新的4.0K本中,每月在封面新闻客户端封面号《小封观天下》发稿量达到6000篇以上,涉及体育、财经等10多个领域。
近年来,新闻写作越来越智能化。使用机器人辅助写稿已经非常常见了,伴随媒体融合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引进,人工智能正在不断深入传媒业,推动着这一行业的变革,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崭新的机遇。
二、记者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新闻”最重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个“新”字,它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必须争分夺秒,抢时间、抓速度。与传统新闻采编工作相比,机器人写稿具有信息搜集快速、成稿精准、效率高、数量大、新闻报道速度快等诸多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新闻的生产变得简单、快捷,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速度、效率,在时效性上打通了信息传播者与受众的“最后一公里”。
比如,在信息的收集、选择写作内容方面,传统新闻记者写稿往往要到现场采访获取素材,但机器人写作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可以瞬间完成海量阅读,并对现有的海量互联网信息在数据库中进行快速搜集、处理,并从中选取受众关注、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合成新闻,进行报道。
(二)传统记者面临崭新机遇
机器人写稿虽然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面临着缺乏情感、写作模式固定、独立思考能力欠缺等诸多弊端,在民生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领域传统记者仍具有优势。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曾说,“作为记者,我为地震颤抖,但机器人不会。”换言之,机器人写作缺乏真情实感。一篇优秀的新闻稿件,无处不体现着记者独有的价值判断、人文关怀与道德情感。尤其是在人物新闻、民生新闻、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等领域,机器人写稿不能完全代替传统记者。
可以肯定的是,在以后使用机器人进行新闻报道会非常常见,在新闻传播方面也会改变以往的新闻报道方式。这也就引起了一些问题,记者这一行业会不会随着科技发展而消失?一些媒体行业的社长、董事长等人表示,不管什么时候记者都不会消失,而且会帮助媒体提升效率。
人工智能在新媒体技术上的应用也给采编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利用智能平台把所有不同类型的新闻信息收集结合到一起,形成自身的竞争力,这样做既可以减少记者在工作中的压力,又可以降低新闻信息采编的难度。
三、增强“四力”提升业务能力
人工智能给传媒业带来的新变化给传统记者带来了一个警醒,要主动作为,不断吸收新技术,创新传播手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肩负起打造高质量报道的重任。如何进行高质量的报道?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做好新闻报道指明了方向,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想报道出好的新闻就需要有好的思想作风,要借助“四力”来完成,“四力”是指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新形势下,记者要跟上新时代,努力增强“四力”,做好新时代传播思想政治的工作。
(一)增强脚力
增强脚力就是说记者要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深入他们的生活中,亲近老百姓,去感受火热的生活,提升在基层一线深入调研、深入采访的能力。在《南充日报》“2019新春走基层”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一大批记者深入百姓的生活中,如工厂、农村、社区等,用心去体会他们的生活,带着感情进行采编,并使用图文、视频等多种方式为人们呈现出最真实、最具体的新闻内容。
在媒体人中流行着一句话,“脚下有多少泥土,新闻就有多少温度”,如果没有记者深入基层一线,也就没有一篇篇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稿件。只有俯下身子沉下心,记者要在思想上接近人们生活、在工作中服务人们生活,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脚力。
(二)增强眼力
增强眼力,就是要把握方向、把握形势,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力提高辨别好坏、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前南充市正在奋力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中心工作上来,高唱主旋律,共画同心圆。练眼力的目的就是要知你我、辨是非、分真假、断美丑。新闻工作者每天会面对数以千计的新闻信息,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從庞杂的信息中选择出最具价值的新闻,去传播充满正能量的新闻,去反映人民群众诉求的新闻。
只有不断增强眼力,才能保证新闻稿件不会出现差错。好眼力不是天生的,练好眼力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三)增强脑力
增强脑力,就是要善思多谋、善想多干、勤于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在延安时期,毛主席为《新中华报》题词时只用了两个字:多想。然后报社将其制作成了匾额,并且挂到了编辑部最明显的地方。毛主席为什么要让报社记者多想呢?这主要是因为有许多事情一定要多想,如果不多想新聞就会显得不清晰、不全面。
学习是增强脑力的一个重要方法,首先,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其次,要认真学习新闻的专业知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丰富记者的知识量,让记者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提升自身新闻报道的能力。最后,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让记者可以成为勤学不倦、爱读书的人,而且记者也要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比如,《南充日报》每年都会不定期开展业务大练兵,采取现场集中采访、集中写作、集中点评的方式,在相互比拼、相互学习中提高编辑、记者写作消息、通讯、评论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式。
(四)增强笔力
增强笔力,就是指提升对文字的运用,创新新闻内容,使新闻内容更加清晰好理解。优秀的新闻稿件是需要记者借助“四力”来完成的,而且在“四力”中脚力、眼力与脑力都是要经过笔力来体现的。增强笔力要学会表达,说百姓话,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少一些标语口号,多一些真情实感,朴实鲜活的文字自会散发感人肺腑的力量。笔力也要包含着国家情怀,记者要使用具有真情的笔进行采编才可以打动人们的心。新闻的方式渐渐向着新的方向发展,但是笔中有情是永远不能改变的。
2018年7月,在南充市脱贫攻坚战中,《南充日报》推出了《营山脱贫大会战》周报,新闻记者满怀真情地进入营山的乡村中,使用手中的笔带着真情实感进行写作,使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了很多具有感情、温度、带着烟火气息的作品。
四、结语
人工智能为媒体人打造优质新闻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呈现方式和更宽阔的舞台,但对新闻记者的素质与业务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媒新格局下,记者要在技术变革、媒体融合的考验中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高“四力”的论断,认真学习,积极作为,在实践中不断打磨,练就过硬本领。同时,记者要坚持在丰富的新闻采写环境中触摸新时代的脉动,体会人民群众的情感,吸取前进的动力。
在路上、在基层、在现场,《南充日报》的记者们不仅见证着南充城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感动于坚守执着、不懈奋斗的普通劳动者。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只有沉下去、走下去,脚到、眼到、心到,以及具备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四力”,这样才能讲好中国故事,才能不负伟大奋进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