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培根

2019-09-10 09:43陈光勇
新教育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弗朗西斯培根

摘要: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弗朗西斯·培根反映了“二战”以后西方社会的普遍精神焦虑,同时也在其作品中用风格鲜明的图像在绘画史中创造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表达方式,对之后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弗朗西斯·培根;灵与肉

西方绘画史上无数的画家用画笔试图解答着“灵魂”和“肉体”的二重性,而弗朗西斯·培根在其中格外的醒目。他像野兽一样撕裂对象,在画布上重构,这些重组的图像极其不安、扭曲,甚至是血腥的、支离破碎的。但正如他身上的“战后艺术家”标签一样,我们在他的作品中窥见了现代社会朝着文明前行中的原始、病态和痛苦。

一、分解和重塑

培根的作品虽然如此醒目,乃至“突兀”,但在绘画风格和技巧上无疑是有着历史的承袭。从塞尚到毕加索,形体分离、再次融合,图像经由艺术家的手获得了新的重组方式,这种分解对象的方式我们能在培根的作品中清晰地看到。而和之前诸多大师不同的是,在这些分解的图像中,培根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对肉体的“真实分割”,每一块被分解的图像都仿佛带有肉体的触感。它们被切割、变形、扭曲,但是又被糅合在一起,组成了怪物一样的新生命体。

在培根的创作生涯中,他结识了一位对他影响极大的美国摄影师——彼得·比尔德。培根对比尔德的野生动物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比尔德送给培根的一台宝丽来相机也给培根提供新的创作乐趣。培根在工作室创作肖像画时往往会把拍摄好的人物照片撕碎,然后拼贴组合在一起。这些重新拼合的“真实”的人,如同他的画面一样,四肢和面部完全错位,但是仍旧能看到人物的动态和面部表情。如此的“草稿”让培根在创作前获得了直接而明确的创作参考。在工作室里培根也经常用碎画布来调色,有时候直接在画架旁边的墙面上画各种小稿。从他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窥见培根对人物的分解的基本处理方式,而他对作品创作往往要求一氣呵成,有时候第二天来到工作室,往往会把画面覆盖掉,或者直接割掉。

培根这种带有原始冲动式的创作方式让他的作品中重构的图像如同“弗兰肯斯坦”一样,畸形但却富有新生命一般的纯粹。这种分解和重塑正好契合“二战”之后西方世界的自我反思。迈向文明的现代人渴望创造美好的新世界,却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和原始的杀戮,弗朗西斯·培根的画正是描绘着自己和这些“灵魂”无处安放、精神支离破碎的现代人。和他自己一样,这些孤独的、痛苦的、扭曲的“灵魂”在现实生活中依然被强行杂糅在自己的肉体中,通过培根的作品人们往往能看到自己被现实分解和重塑的内心。

二、无法痊愈的“病态”

培根的作品中几乎全是人物、肉块、肉块重铸的奇怪生物。他的作品中总是充斥着各种“不健康”、“病态”的生命体,而这些生命体似乎在扭曲的肢体中不断痉挛、抽搐、尖叫。如同培根和他的爱人乔治·戴尔的悲剧一样,随着乔治·戴尔在酒精和崩溃中走向了毁灭,培根的作品越发的黑暗和混沌。培根的作品中,一个个生命体被分解,似乎要刨出其中的灵魂,迎来的却是一个个病态、狰狞的、残缺的生命。正如米兰·昆德拉在著名的《画家的强暴之手》中写到的那样:“或许我可以换一种说法:培根的肖像画是对于‘我’的界限的质问。一个个体可以歪斜变形到什么程度而依然是自己?一个被爱的生命体可以歪斜到什么程度而依然是一个被爱的生命体?一张可亲的脸在疾病里,在疯狂里,在仇恨里,在死亡里渐行渐远,这张脸依然可辨吗?‘我’不再是‘我’的边界在哪里?”

时至今日,培根的画作拍卖价格高达上亿美元,然而当这些令人不安的图像被重金收购时,除了令人惊诧的数字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人们对这种破碎、混沌的艺术形象的迷恋。培根不断地对图像分解和重构,在灵与肉不断地撕裂和重塑中像一头野兽一样不停地狂奔,无法停止。作品中的痛苦和扭曲如同现代文明阴影下飞奔的野兽,令人恐惧却又异常健硕。

作者简介:陈光勇,男,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弗朗西斯培根
培根是”真肉“吗常吃有健康风险
[法国]弗朗西斯·皮卡比亚作品5幅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新西兰的提示牌很温馨
西芹培根卷
大哲学家买鱼
大哲学家买鱼
火腿培根,吃还是不吃?
开封后的培根该如何保存?
百货们的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