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颖
摘要:本文以探索一条网络热点运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动机制建立路径为目的,着重研究了目标院校利用网络热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为下一步提出改进方向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网络热点,思想政治教育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二元目标视域下,通过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选部分专业、班级集中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学生和教师抽样访谈,有针对性听课,通过教案讲稿、学生作业、论文、教师笔记等书面记录监测,网上信息追踪查询等调研方式,得出以下我校运用网络热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情况及分析。
一、思政课堂对网络热点的运用情况
有近90%的思政理论课教师曾在课堂教学中援引网络热点素材,
其中有不到80%的教师会利用网络热点素材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引发的讨论和得出的结论中,有约45%的情况是与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密相关的,约18%的情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不到25%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相关,其他情况约占12%。
在所有利用网络热点素材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的情况中,学生的讨论发言中一度出现宣扬错误价值观念即所谓“价值观偏离”的案例不在少数。在开展“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课堂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们对西方文化入侵方式和目的进行讨论,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西方某些霸权主义国家试图分裂中国的卑劣态度和隐秘手段,但由于引导不善、析理不透彻或者过度解读,反而激起学生逆向看法和存疑。以我国近几年国产爱国大片为素材,着力分析其中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影视文化为例宣扬中国文化软实力,歌颂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且不断走向强盛复兴的文化法宝,这本来是有积极意义和巨大价值的课堂设计,但也容易触碰西方大片多年来以其独有的价值体系塑造出的无数银幕英雄的广大拥趸,学生会不禁发问,西方的文化软实力在某些方面高于现阶段的中国,我们为什么一边学习参考他们,一边警惕防御他们?为什么西方银幕上的个人英雄主义是西方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粉饰外衣,而中国的英雄主义为什么是爱国主义,二者在侵略性、爱国性、民族性上有何异同?这些问题是课堂讨论环境复杂多变、当代大学生文化多元性的体现,导致很多教师面对类似课堂设计望而生畏,从而有意识减少自由研讨辩论的频次。教师应前瞻性的谋划工作,把可能有的问题和出现的状况考虑在前,事先做好应对准备,同时通过长期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开展跨学科研究,使知识成体系地融会贯通,可以因材施教、举一反三,防治矫枉过正,有效化解课堂“价值观偏离”尴尬;利用可能引发价值认同危机的事件和设问,巧妙引出正解,攻克理论难点,扫除网络热点素材引发的消极态度和观念,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建立正确的观念体系。
二、其他课程授课过程对网络热点的融入情况
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地位,我校从2018年开始对教学全局进行了更加严格的部署和整顿,直接以任务布置的方式,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引入所有课堂教学。有了制度保障,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入所有教学课堂。但解决有无之外,还面临非思政专业教师讲思政课是否取得实效的问题。有超过80%的学生觉得并未在非思政课的课堂上获取有用的思政知识,或受到有益的思政教育、情感启发。这表明,其他课程授课过程对思政教育的融入情况非常不理想,同时可以推断,在思政教育的语境下,无从谈起其他课程授课过程对网络热点的融入。
三、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设情况
(一)网络阵地综述
我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主要为学校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APP以及各级QQ、微信群等。
校园APP和各级QQ、微信群主要用途是配合学生工作系统性管理职能落地,通过统一管制标准、分级组织建设、个性化打造、专人负责的运转模式,更好服务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各项需要,一站式管理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费用收缴、奖助贷、各种选拔名额申请等与自身福利权益相关事宜,以及学习管理、纪律管理、宿舍管理、通知信息管理、统计报表、进校离校手续办理等具体事务性规范,实现智慧校园学生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目标。此类掌上阵地的行政属性大于教育属性,不属于本次调研重点。
学校官方网站“学校新闻”板块主要报道学校重要新闻,包括校级以上会议、重要活动、各类喜讯和办学成果、领导动态等,覆盖教育教学、人心工程、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方面面,以新闻叙事体裁为主,报道客观事实,发出好声音,传播正能量,对外宣传学校正面形象,对内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由于体例正规严肃、版式统一缺少变化,偏重于官方权威性和书面符号化,且以网页样式出现,更多适合电脑浏览,非掌上普及阅读方式,更倾向于是一种社会成人式阅读配置,也不在研究大学生网络热点关注度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网络阵地的重点调研范畴内。
(二)学校同名官方微信公众号
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润物无声的最主要网络阵地、掌上阵地。以2018年11月1日到2019年10月31日之间发布的全部内容为依据,得出以下统计情况。
1.综合影响力分析
在上述单位时间内,共发布官微数量达54条,平均月发布数4.5条,平均每周发布超过1条,达到重庆市教育系统各单位官微内容发布数量平均水平;每条微信内容平均阅读量近2500人次,头条阅读人次常高达近5000人次水平,微信传播指数WCI约480,整体热度高,发展走势良好,传播度、覆盖度、影响力均在全市前列,多次位列全国职业院校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100强榜单。
2.内容结构分析
我校官方微信发布内容主要分为时政热点、党建专题、学校新闻会议、学生活动、校园宣传等类别,其中,时政热点又涵盖网络流行热点、教育系统新闻、民生关注、文教科研要点、其他资讯等方方面面。据统计,时政热点类发布数量为12条,占总条数比例为22.22%;党建专题为9条,占比为16.67%;学校新闻会议为5条,占比为9.26%;学生活动为12条,占比为22.22%;校园宣传为16条,29.63%。
3.思想政治教育亮点分析
我校官微有较强的内容交互性、立体感以及手法的创新性和结构丰富性,同一个热点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场面进行“互现”,以达到透视全观的宣传效果;同一种新闻素材加以不同侧重的变化,又可形成多维立体的教育引导效果,引发大学生的正面思想争鸣,提高学生对学校事务的参与度,規范主流意识形态。其中,大学生活动内容板块充分体现了网络宣传热点打造新闻效果与运用网络平台吸引公众流量的双向结合运作特征。比如,利用摄影大赛、“最美教师”评选投票活动、校园晚会等学生活动,以图文、声像方式全方位展示学校的校园环境、办学软硬件条件、师资水平、学生综合素质情况,对学校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举办思想政治课学生讲课大赛,利用官微、校园网站等网络平台发动学生参与讲课听课,激发思考、评论及投票热情,持续挖掘制造新闻亮点,配合官微内容制作与推送,营造“学思政、讲思政、传思政、爱思政”的全民思政氛围,成功引发轰动校园的思政热潮。利用迎新贴士、毕业季深情告白、就读攻略、发现最美瞬间等热点、亮点素材,长效打造题材新颖、内容充实、一语双关、隐性情感价值极大的校园宣传专题,一是通过全面宣传学校,使校内外熟知我校办学品质、办学成果和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二是助攻招生、学生管理、毕业生就业等大学生在校教育重大时间节点上的重难点任务,以建立学生以及潜在生源与学校的情感价值连接为指导原理,以巩固生源、筑牢人心基础为内容取向和制作的目的,确保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实效,推动各项中心事业稳步发展。
(三)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体验的调查情况及分析
目前我校学生对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反馈总体良好,但仍有68%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按程度由重到轻排列有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照本宣科,内容重复,缺少振聋发聩的真理之声;二是教育手段单一,学生学习思政、热爱思政的内心冲动不能延续;三是理论讲授不透彻,无法构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是课堂气氛沉闷,思政教育缺乏趣味;五是思想政治的课外学习缺乏监管和考评,学生自觉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效率低下,也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长效性。
(作者信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