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趁心
“原来这230亩地是低效的苹果园,现在,经过统一整理后变成了肥沃的高产田!”在西华县聂堆镇惠楼村补充耕地项目区,村党支部书记惠中旗指着远处一大片绿油油的小麦,高兴地说道。
2018年以来,西华县以推进补充耕地项目为契机,全面推进耕地提质改造,共申报补充耕地项目20个批次,实现新增耕地1.45万亩,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的同时,有效破解了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高起点 深挖资源潜力
西华县地处豫东平原,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随着国家级重点项目落地西华,用地保障压力逐渐增大,补充耕地任务日益艰巨。为此,该县结合实际,抓住土地整治产生的新增耕地可以用于占补平衡契机,全面动员各乡镇、办事处及县直各单位,开展补充耕地工作。
2018年4月,该县自然资源局主动安排耕保、规划等部门开展后备资源潜力研判,邀请专业人员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利用现状图进行动态对比套合,依据“连片整治”原则,经过反复筛选,确定土地整治项目的规模、地块,并形成可行性报告提交县政府,经过再次筛选论证,规划确定补充耕地项目20个,涉及15个乡镇5个办事处614个地块,整治规模91291.65亩。
严要求 坚持高位推动
该县高度重视,坚持高位推动,县委书记林鸿嘉专题做出批示,并成立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次县委常委会、4次县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乡镇实施、自然资源部门负责指导的工作新机制。
积极借鉴外地经验。组织自然资源、住建等单位和各鄉镇、办事处负责人,赴三门峡市渑池县、许昌市鄢陵县学习观摩;并通过现场检查评比,推荐3个乡镇改革项目区为观摩区,现场观摩项目、交流经验。
强化指导协调。从自然资源系统抽调业务骨干,在项目设计、工程招标等环节,协助乡镇、办事处实施“保姆式”指导,各基层工作人员主动加强与乡镇间的横向、纵向联系,夯实了工作的基础。
加强督导检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包乡镇、办事处,及时研究解决发现的问题。县自然资源局成立领导小组,根据工程量和时间节点,拉出清单、倒排工期,并根据各乡镇、办事处进度统一汇总,向县主要领导一日一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收集典型做法编发简报印发宣传,做到了工作做法、动态、经验共享共用。
抓质量 打造精品工程
为确保工程质量,该县从严格验收标准、规范验收流程等方面入手,切实打造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严格验收标准。竣工后新修路面必须达到路面3.5米、路肩0.25米的设计标准,机井内径必须达到0.5米、外径0.6米且深度必须达到30米,新增耕地有效土层厚度不低于0.3米,砾石及瓦砾含量不超过15%,达不到标准的不予验收。
规范验收流程。先由业主单位同施工、监理等单位自验,自验通过后由县政府组织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初验,合格后报请市局终验,终验通过后进入省耕地保护监测监管系统备案入库。
签订管护合同。项目完成后,新增耕地重新交付所在行政村调配使用,由各乡镇、办事处和行政村签订管护合同,并要求行政村将地块落实到个人,明确使用、管理、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落实动态巡查。自然资源部门将项目区耕地纳入重点管控范围重点保护,明确凡是工程项目一律不得占用项目区土地,并参考基本农田“五不准”规定和要求监督管理;加强巡查力度,发现违法坚决拆除到位。
项目的实施,显著改善了项目区的灌溉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破解了补充耕地难题,保障了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并为县域经济发展筹措了资金,有效提升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对农村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起到积极作用,实现了保障发展保护生态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