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彪
一、情感教学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应用中的必要性
简单来讲,情感教学法其实指的是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托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或其他辅助性教学工具,通过将课程教学内容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手段相比,情感教学法具有如下的应用意义:
(一)丰富了课程教育教学内容。教师们可通过引入一些具体且形象的案例进行讲解,以此在丰富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丰富度的基础上,也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保障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情感教学从某方面而言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因此将其应用到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为学生情感体验的增强和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将情感教学法应用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不仅能从根本上有效地改善传统应试教育学生思想情感狭隘、道德法治水平低下等問题,而且能够通过营造一些较为浓厚且具象化的教学情境,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最终为其学习兴趣的激发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情感教学法在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具体而言,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活动正式开始前,可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本节课的相关教学目标和教学问题剖给中学生,而后让他们通过自主查找和搜集相关资料,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另一方面为避免教学内容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教师们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当中的图片、声音以及视频等元素,通过选取知识点与实例相互穿插结合的形式,将相关情境进行重现,从而在丰富学生情感,提高他们参与度的同时,以其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状态,继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二)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外界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欲,为此一方面教师们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并通过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们始终处于乐于接受和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而另一方面现阶段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最直接且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就是语言互动与肢体互动,故而在教学过程中,中学德育教师可通过口头鼓励肯定和适当的肢体接触鼓励,从而让中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我肯定和欣赏,由乐中学转变为学中乐,最终为教学整体效益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三)通过分组合作提升学生法律意识
在当前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学习综合能力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其中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更是教育部门的重点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为此在当前情感教学法应用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地通过分组合作与比赛的教学形式,以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心态与心理素质的基础上,在合作和竞争交互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并最终为其法律意识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仍采取传统“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导致教育质量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为从根本上提高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效益,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以及通过分组合作提升学生法律意识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
(责编 张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