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梅
摘要:合唱这一艺术形式由来已久,随着时代的变迁,合唱应时而变。新时代群众文化视野下的合唱艺术有哪些特征,本文将从合唱艺术的音乐性、群众性和社会性讨论如何促进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合唱艺术;音乐性;群众性;社会性;现实意义;合唱事业
前言
合唱艺术自上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的兴起,从西方国家流到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经历了近代历史上的几次革命与斗争,从演唱方法、内容、题材、语言、概念等都做出了一系列改变,与社会的演变密切相关。为了适应当今社会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合唱艺术工作者必须对其发展方向和形式有新的思考。
一、合唱艺术的音乐性、群众性和社会性
(一)与音乐紧密相关的社会行为———合唱
合唱艺术与音乐紧密相连,最早的合唱艺术来源于西方教堂的礼拜仪式,配合钢琴的伴奏演唱,形成完整的合唱。通过钢琴的伴奏,增添了合唱的艺术表现维度,有利于烘托氛围,塑造形象,补充内容。
首先,音乐有前奏、间奏、尾奏之分。前奏,即为合唱者定调,引入其走进合唱情景当中,引出情绪,使得合唱人员能够自然而然的进入演唱状态,同时观众受到音乐引导渐入。间奏,指的是合唱中途由音乐家单独演奏的一部分音乐内容,衔接合唱段落,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通过间奏,达到了各音乐段落自然衔接的作用,推进演奏者情绪,层层递进走向高潮。尾奏,在演唱结束后响起,主要负责补充合唱内容,结束合唱,让合成顺利完整的完成,起到烘托氛围,升华内容的作用。例如《海韵》,合唱声部的最后一个和弦进入尾奏,音乐从女声和旁白转换到钢琴演奏的海浪声。描绘一幅大海波澜起伏,渐行渐远的景象。
其次,合唱作品的主体还是合唱本身,音乐要以配合人声的表现为主,常以和声的形态出现,衬托和渲染人声。特别是宗教合唱伴奏曲,为了烘托庄严肃穆的形象常采用柱立式和声。
(二)群众文化链上的合唱组成———人
人是合唱的组成部分,也是合唱组织形式的主体。合唱最早传入中国是在唐代,唐朝贸易发达,欧洲基督教徒来到大唐传教时咏唱。明清时期的合唱也都是基督教徒传教时的工具,直到八国联军侵华后,一些学堂开设了“乐歌”,利用合唱的方式反帝反封建。不少文人禁用国外乐曲填词,在学生和群众之间传唱开来,这种形式被称作群众歌咏。五四运动的爆发推动合唱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当时的国情下,革命歌曲盛行,《五一紀念歌》、《工农联盟歌》在群众中间流传开来,当时的合唱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应时而歌,人民群众自发聚集,以声音洪亮,情感充沛为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大批音乐家组成左翼音乐联盟,聂耳、张曙、任光等都是那个时期的作曲家。《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揭露现实苦难的同时鼓舞人心,鼓励人民不畏强权,勇敢斗争,以齐唱风格为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抗战时期在冼星海等人的主持下,成立了覆盖全中国的音乐抗战组织,歌曲贴近生过,民族化、大众化,人民群众群情高昂,演唱积极。《黄河大合唱》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合唱曲之一,由九个乐章组成,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包含朗诵、独唱对唱以及合唱,是一部十分完整的合唱作品。
新中国成立以后,合唱一直以群众歌咏的形式存在,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一时期的作品已经出现了与以往作品不同的变化,开始出现多声部,逐渐向“合唱”之一艺术概念靠拢。直到五十年代中期,中国才终于成了一大批合唱团,全国各大音乐学院不断为合唱团输送人才,我国合唱艺术空前发展。同时国家聘请了一大批国外专业人员为国内合唱团建设进行专业指导训练,培养了一批专业指挥人才。经历文革短暂的低谷期后,合唱文化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艺术走向人民群众,成立了“中国合唱协会”,在全国大范围内普及合唱知识、举办合唱活动、进行合唱艺术理论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提升,退休后的老年人因时间充裕,对精神需求增强成了合唱这一活动的主体,中老年合唱迅猛发展,各地区举办合唱演出、比赛等。除此之外,校园合唱也十分盛行,合唱活动也成了学生学习之余的娱乐文艺活动之一。
(三)合唱的多元化选择———现代传媒
现代传媒作为信息化科技化的产物,在传播推广方向占有绝对优势。合唱艺术的传播需要现代媒体的加持,网络传播速度快,方式便捷,传播范围广,是发展合唱的有利平台。电视,广播,杂志,新型媒体,公众号,都可以作为合唱文化的滋养地,多平台经营是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合唱的经营必须拓宽眼界,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积极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
(四)我县群众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
仅去年我县共举办了17场合唱比赛活动,各大中小学每学年举办校园合唱比赛。9月我县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性合唱比赛,此次群众性合唱比赛吸引了来自县直属各党(工)委、乡镇、企业、学校等共42支代表队 4000余名干部、职工、学生参加。决赛现场,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等19支参赛代表队献唱了《我爱你中国》《祖国颂》《保卫黄河》《天耀中华》等脍炙人口、传唱至今的经典红歌。尤其是合唱节开幕式上4000多人齐唱《我和我的祖国》,在手持小国旗的节拍下,唱出了对祖国的拳拳之爱,精彩的演唱赢得了台下观众阵阵掌声。凭借稳定的发挥和出色的表现,县教体局合唱团、县公安局合唱团拿下了比赛的冠亚军。我县每两年一届的合唱比赛活动,促进了我县群众合唱艺术的蓬勃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有着非凡意义。
二、群众合唱艺术的现实意义
群众合唱艺术有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艺术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群众合唱动员人数众多,分工明确,增加团队意识,与他人和平共处,锻炼组织交际能力,提高反应能力,在集体中发挥个人力量,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愉悦身心,烘托气氛。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城市文明。合唱从属于集体活动,集体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团体之间互相切磋共同进步。在竞争中发展合唱事业,壮大合唱队伍。
三、政府应当支持合唱事业快速发展
各级政府应大力支持合唱事业的发展,引进人才、组织培训、成立合唱团,搭建交流演出、展示和交流平台。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加快 城市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艺术富有魅力,丰富人民文化素养、音乐素养、填补人民群众的业余闲暇时间,是人民群众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合唱活动的普及,为把我国建立成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社会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田晓宝,文思隆,石一冰.合唱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郭珊珊.谈新时代群众文化视野下的合唱艺术[M].歌海,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