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为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但日本农产品的高品质、农民生活质量的高水平、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以及村落文化的多样性,使日本在世界成功农业案例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那么,日本是如何成为农业强国的呢?
农产品质优
日本的农产品品质优良,高品质是日本农产品的基本属性,而品种优是质量优的先决条件。
日本农户从事生产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追求质量。以稻米为例,一般每亩产量只有300-400千克,但所产大米无论在外观,还是在口感上都属上乘。所以日本农产品不但销路畅,而且价格优。
不仅如此,日本的农产品始终保持有机健康的理念。日本农户除了使用有机肥,还使用专用复合肥。作物品种不同,复合肥的配方也不同。这就从本质上保证了农产品的安全,而不是一味用化肥和农药提高产量。
日本的农业重在“质”的提升,在“质”的基础上保持量,最后反而获得了高价。同时,这也为日本农产品的出口奠定了基础,有效打开了国际市场。
农业生产技高
“技高”主要是指日本的农业高科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和农业企业就埋头搞起了科技,并在20世纪70年代末发明出利用煤灰制造世界首创的枸溶性硅酸钾肥料。
日本的每个农户都拥有所需的农机具,如收割机、喷药施肥机,以及土地起垄机、产品清洗包装机等。日本农家一般还设有一个专门用于清洗、整理、加工農产品的车间。最近,日本东京一家名为“DroneJapan”的公司又推出“无人机大米”。其具体做法是在水田上空飞行搭载了摄像头的无人机,对稻米的生长状况、用水、收货时期等进行紧密跟踪分析的精密式栽培,目前日本有7大区域的种植户参与了该项目。
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源于日本,这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文化。
日本农户无论种植何种作物,都能体现出精细农业的宗旨,将温室大棚里的农产品种植得像花卉展示盆景一样,可见日本农户的精细之处。同时,管理的精细化使得日本农业成了都市农业的显著代表,也将其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发挥到了极致。
农企重品牌
日本农业企业几乎都高度重视品牌,大大小小的农业公司都有自己的品牌体系。产品定位、销售渠道定位、产品差异化的价值、文化内涵的展现、营销手段的个性化,几乎家家的经营之道都可圈可点。
更为重要的是,不管是日本的休闲观光型农场还是种植基地型农场,都是围绕一个核心产品去做深度挖掘,基于核心优势设计周边产品和服务体验,高度融合用户场景和消费心理。这也使得整个园区从品牌标识到服务项目都有了灵魂,贯穿始终,令人印象深刻,从而产生二次消费和高复购率。品牌带给日本农业的不仅仅只是声誉,更多的是收益和发展。
日本的农户都是专业化分工、工厂式生产,“大而专”是他们的代名词。
农民专业化
日本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不是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自给自足,而是为了获得收益。除了自己生产的几个品种外,其余生活所需的食品和农产品全都从市场上购买。这样既扩大了种养规模,获得了规模效益,又促进了农户与农户、农协与农协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繁荣了市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势必会事半功倍。日本农业的高速发展与农户的专业化有很大关系。
农业与旅游结合
日本作为精致农业的代表,其农业与旅游实现了高度融合。山梨县是日本农业生产率常居首位的大县。它是全日本日照时间最长的地方,也是日本重要的水果生产地区,号称果树王国,葡萄、桃子和李子的产量居日本之首且品质最优。同时,山梨县也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旅游圣地,富土山所在县,贵金属、宝石加工工艺发达,首饰加工业闻名全日本。农业与旅游的结合,是山梨县的特色,也是日本农业的发展之道。
但是日本农业还有很多隐患,资源有限是短板,老龄化、少子化更是日本农业的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