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加林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的是无数的新鲜与好奇,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之间会产生程度不一的个体差异。个别学生会缺乏自信心,而个别学生则会充满了自信心,顺利度过接下来的学习生涯。而自信心不足的孩子则会输在起跑线上,不利于今后的各项领域的学习和发展。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所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能力。小学生自信心的提高,不仅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在许多伟人以及成功人士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种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因为具备这种自信心,才能使他们不惧苦难,不断努力,百折不挠,能够在挫折失败中看到希望,最终获得成功。
童年时代是自然、本真的,是树立自信心最重要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培养自信心尤为重要,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建立强大的自信心,扫平一切障碍,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在数学思考题的教学中也要注重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目前来说,苏教版一至六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教材中共有120多道思考题,在平时教学中,部分教师会认为思考题比较困难,同时并不能有效地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会浪费教师与学生时间,因此往往会采取直接讲授的方法将结果告知学生,并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如果仔细研究、思考就会发现思考题中所蕴含的内涵相当丰富。思考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材中的许多思考题的内容都十分有趣,思考题的教学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提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树立自信心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重视并利用这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考,锻炼发散思维,达到数学教学的极佳效果。
一、设计适当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建立自信
教师要善于设计帮助学生成功建立自信心的教学目标,培养自信心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如何让学生们思考题的实践中获得自信,必须让学生们弄清楚什么是自信,而自信的来源是成功。换句话说就是得到别人的认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教学目标,也就是此次教学实践所要达成的结果。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些虽然简单但是又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实现的思考题作业任务,难易程度可以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初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品味成功带来的认可。通过让学生不断去体验成功,学生的自信心自然会逐渐建立起来。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力,实现高效有质量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执教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9页思考题:
这道思考题对于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教师在教学这道思考题时,先让学生猜了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只干活来不说话。”再引导孩子们数一数,并发现自己一只手有5根手指,有4个指缝。使初步感知排列的数量比间隔的数量多一个,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2根绳子、3根绳子、4根绳子……连在一起,一步一步探索规律,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实践、充分表达,并在每次成功后给予积极肯定的话语鼓励。激励性的语言往往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让同学们亲自参与,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够让学生们初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被他人认可的美好体验,同时建立初步的自信心,从而改善学生们一味地认为数学抽象难懂,呆板无趣的刻板印象和厌学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同时也激励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磨练意志,建立自信心。
二、引导学生积极实践,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而在课下大多数学生因为年龄程度的限制缺乏将所学知识带到生活中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识,对于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强化数学思维,以便今后能更好地学习数学并且有效地应用数学。尤其是小学数学,基础实用性高,低年级学生各方面发展并不成熟,对于事物都处于一种懵懂状态,对新鲜事物具有极强的好奇心,所以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阶段。这一点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思考题中不难发现,其中大多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当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建立了初步的自信心之后,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将课堂上的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树立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双重竞争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设计灵活有趣的教学环境,把生活中的数学引入课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切实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小学数学的思考题就给了教师机会,把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5页思考题:
这是一道实际生活中的题目,教学时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2个筐(一个能装2个、一个能装3个)和13个乒乓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13个乒乓球装到两个筐里,该怎么办呢?问题一出,每个小组都能积极主动地讨论起来,想出多种方案。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探究,提出质疑,大胆猜想,最终达到方案的优化。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不但能营造出热闹活跃的课堂氛围,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了学生们自主思考和敢于发言的能力。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同学之间的互相討论,不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探索交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达到从浅显易懂到展开教学难点、重点,提高整个课堂教学体系的质量的目的。并达到进一步强化数学思维的目的,进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实践生活中的自信心。
三、鼓励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耐挫能力
自我教育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信心虽然有很大部分是源于外界的引导建立,但是自身所给予和维持自信心也同样重要。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今天这样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力和耐挫力。一味地鼓励容易使学生迷失自我,建立盲目的自信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适当地运用“挫折”教育,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自信心。与让他们感受初步的成功喜悦不同,可以让他们感受到经历失败再获得成功的那种喜悦,相当于给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过程添加了一种“催化剂”。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面临挫折之后能否以良好的心态和面貌去面对,这与每一个人的自信心的高低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2页思考题:“小春在计算出除法时,把除数72误写成了27,结果得到商26还余18。你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这个题目与实际的自己平时所犯的错误联系在一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这道思考题,并用正面积极的话语鼓励学生,把他之前所受的挫折转化为另一种自信的建立。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感,还能克服挫折,建立自信心。
总之,在思考题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趣事并能成功地引入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从而达到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建立高度的自信心。
(责任编辑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