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家族 水墨新世界

2019-09-10 07:22杨帆
现代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大渡河大熊猫水墨

杨帆

1869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四川雅安宝兴县和一只熊猫不期而遇。作为第一个亲眼目睹大熊猫的西方博物学者,他看到了“一只完美的、黑白分明的熊”。这位传教士的“发现”让大熊猫有了动物物种的科学描述,熊猫从此开始成为人类的大众偶像。

近百年以来,大熊猫也是全球艺术家所追逐的创作主题,从波普艺术大师Andy Warhol到美国當代艺术家Rob Pruitt;从吴作人的写意熊猫再到趴伏在成都IFS的熊猫雕塑;乃至数度刷新了票房记录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大熊猫这种憨态可掬的神奇动物是艺术界用之不竭的“富矿”。

国内尤其是四川也有不少擅画熊猫的大家,可他们笔下的熊猫大多比较具象,熊猫出现的环境也基本上离不开绿油油的竹林。正因为如此,当艺术家米金铭新近创作的水墨大熊猫系列出现在我的面前时,内心的震撼油然而生。

熊猫永远摆脱不了卖萌的套路,可米金铭的熊猫并不仅仅是用萌或者可爱来抓住观者的眼球,他将熊猫放置在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语境之中。大家司空见惯的竹林环境被艺术家有意屏蔽,蓝色的背景中也间杂着白色的笔触,这让大熊猫的黑白毛色显得更有视觉冲击力。

就像科幻电影拍摄的片场必须要有绿幕,以方便后期特效制作的抠像与合成。米金铭渲染的蓝色背景也是另一种“绿幕”,观众在这种鲜艳而纯粹的视效面前会展开一段童话般的奇幻之旅。

我们会联想到大熊猫是不是飞到了空中?因为它的身后有蓝天白云,甚至它们也有可能跑去探望自己在北极的远方表亲北极熊?因为远处有大海冰川。难怪这批大熊猫组画之前在广州的展览曾让无数观众点赞。

这些大熊猫的脸上还会有粉色和绿色的色块晕染,宛若lomo相机漏光而产生的光斑。米金铭用中国传统的水墨材质给人呈现出了如此细节丰富的视觉体验,古老的绘画技法和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习惯在此刻无缝对接。

对于一名把创新精神奉为圭臬的艺术家而言,米金铭喜欢尝试新鲜的创作方式,当然还有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这组颇具INS风的大熊猫系列不过只是他一系列艺术变法中的一段小插曲。

2018年,米金铭的“大渡河”系列在本土画坛也曾引发了很大反响,他在保持了中国山水画“身份”的同时,在呈现方式上有着当代艺术大胆与不羁。而在“大渡河”系列之前,米金铭的“白鹭湾”系列新水墨也广受圈内盛赞。

米金铭说:“我的创作理念的确不同于传统绘画,更倾向于当代艺术的风格,因为我描绘的是当代社会的景物,所以用这种技法来表现会更加合适。”

米金铭从事水墨实验以来,无论是画人物,画马,画荷花,画白鹭湾,画大渡河,再到现在画熊猫,他仿佛一直都在和过去的自己说再见。对于自己的“善变”,米金铭说:“你看长江也并不是一条直线,它的河道每年都会随着地壳变化而改变,无论这样弯那样弯,最终都是从三江源流向大海。”

作为一位高产的艺术家,米金铭信步由缰地在不同的绘画主题之间随意游走。这和他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米金铭的生活很朴素。他的工作室在成都三圣乡荷塘畔,推门即见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徐徐清风,鹅犬相闻。每天六点起床后,米金铭就下楼给自己的菜园子施肥除草,然后给老伴熬稀饭准备早点,一切收拾妥当之后,他才返回画室沉浸在自己的水墨天地里。

“早上我不能一开始就去画室,这样我就很难再走出来,很可能一个上午什么事情都干不了,除了画画。”这位以勤奋、创新、多产而著称的艺术家笑着说。就在这样一个平静而淡然的生活状态之下,他开创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水墨新世界。

猜你喜欢
大渡河大熊猫水墨
大渡河遥想
水墨
寻找大熊猫
水墨人物
遗憾的大熊猫
大熊猫也消暑
最有名的大熊猫
爱父爱国抉择之间的悲歌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大渡河下游某已建水电站发电影响分析
当代水墨邀请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