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发展新常态,处于以质量效益提升、创新驱动保持健康发展的新阶段,而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优化营商环境为提高生产要素流动效率创造了便利条件,成为提高地方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抓手,亦是地方政府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率先努力的目标。成都历来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作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国家级论坛,西部论坛的影响力正由西部各省市延伸至全国,为西部中小企业带来了走出西部、走向全国的时代契机。在西部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执行会长苏非看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是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现实需要,而“西部论坛属于国家级论坛,属于西部中小企业的对外窗口,属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结构洞”;从企业生存发展角度而言,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从地方经济建设层面来看,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在此语境下,务实而敢言的西部论坛有诸多可发挥之处。由此,以“新环境 新动能——同心共建西部营商环境”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国·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论坛正为成都乃至西部地区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献策建言、贡献力量。
六载厚积薄发,连接西部政企
记者:第六届中国·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于4月20日于成都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新环境 新动能——同心共建西部营商环境”,聚焦新动能、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围绕中小企业发展环境、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等问题,而每一届论坛的主讲嘉宾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本届论坛为参会者带来哪些惊喜?
苏非:自创设起,西部中小企业发展论坛就专注汇集世界级风云人物、商界巨子、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以世界的胸怀和智慧的眼光,共同打开商业视野,寻求更高价值的实现。前五届论坛曾力邀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历无畏、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等作主讲嘉宾,凸显前瞻性和洞见性。
较之往届,本届论坛邀请了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新潮传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姜平,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汤继强,工信部全国中小企业商业与股权研究所执行主任刘建刚等主讲嘉宾,对中国现在经济的发展走勢进行全方面分析,并找出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新解决方案;从全球及国际经济发展动态中寻找中国式解决方案,针对信息时代与工商业时代的时代变局,提出颠覆式创新认知革命,让企业站在全新的维度上来看商业,站在全新的角度上看企业,重新找到中国式机会,找到企业发展的元动能。
记者:我们注意到,每一届论坛都有所升级,更显“品牌化、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本届论坛有哪些特色所在?
苏非:打造新环境,培育新动能,是中国西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本届西部论坛旨在引领中小企业一起参与塑造新环境,享受新政策。事实上,每一届论坛都有持续对升级之举,本届论坛也是亮点纷呈。
本届论坛亮点可从9个方面进行解读,主题化——聚焦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共创西部名企、共享“三城三都”、共建国际化营商环境;落地化——成都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大厅,是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坚实落地组织;符号化——打造西部论坛的超级符号,从中国西部峰岚起伏的地理地貌,开放创新共建共享的营商环境,成都市徽、凤凰图案雏形的太阳神鸟,中国民族如凤凰涅槃的特色,西部的英语字母(WESTERN)首字母W,我们找到属于西部论坛的基因;国际化——民族化与国际化融合,民族的就是国际的,中国西部有非常多的民族文化,这些民族文化与国际化风格相结合具有先天的创造力和视觉冲击力;智能化——春晚智能机器人助阵西部论坛;精准化——嘉宾严格精选,定向邀请邀约实名制参会嘉宾以及参会企业;数据化——发布的权威机构中小企业指数白皮书,是西部中小企业的经营指南和权威参考;内容化——嘉宾演讲内容由专业团队制作;权威性——增设权威性奖项;高质量——对参会人、企业有标准有要求。
让高质量营商环境成为城市“标配”
记者:好的营商环境对内具有向心力,对外具有竞争力;在您看来,成都乃至西部地区的营商环境如何?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中可有哪些新路径与新做法?
苏非: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优化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增强企业获得感的有效手段,毫不夸张地说,营商环境是现代城市竞争力比拼的重要元素,高质量营商环境正成为城市建设发展“标配”。2018年的成都市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成都市营商环境的现状大致总结为五点:一是开办企业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二是投资环境持续改善;三是企业经营成本有所缓解;四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卓有成效;五是改善营商环境的举措得到较大认可。
虽然成都的营商环境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在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创新环境、人力资源、金融服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还存有可提升空间。比如,可在对相关政策所针对的问题进行精准研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进而制定明确计划,将政策逐条分解到各部门与岗位,切实跟进、监督,跑好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根据产业链需求,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引才新政策,建立多层次人才的“金字塔”,深化人才引进后的系统化配套服务。
记者:人才往哪走、资金往哪流、项目在哪建,都取决于营商环境的优劣;民营经济渴盼好的发展环境,中小企业的成长需要精准赋能;在您看来,如何切实实现营商环境升级,从公共服务方面赋能中小企业?
苏非: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自身发展面临着多样化的挑战,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从创立到成熟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可喜的是,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的政策在增多,但部分政策制定初衷是好的,实施起来却效果并不明显,难以从根本上冲破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阻碍。
成都“民营经济25条”中特别指出要“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这也是成都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举措。那么从公共服务方面,如何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鼓励?一、提高服务层次,拓宽公共服务信息推广渠道,做好引流工作;二、推动政务与企服平台互联互通,发挥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应用的作用;三、着力拓展服务开放渠道,走进街道办事处,平台派驻落地咨询窗口;四、通过大数据手段创新服务方式,解决公共服务成本高问题。
精准服务,立体覆盖中小企业现实需求
记者:成都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大厅暨成都市青羊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简称: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目前服务中心具体提供哪些服务,有哪些合作?
苏非:成都市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服务大厅暨成都市青羊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借助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十大平台、三大中心”汇集青羊区政府、企业的多方力量,以服务大厅为突破口聚力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和矛盾,确保中小企业能够健康、快速发展。当前服务大厅的18个窗口可提供涵盖工商税务、金融服务、创业辅导、人力资源等十多个种类的服务,具体业务包括国家政策扶持咨询、创新创业服务、上市孵化服务、环保服务、教育咨询、信息化管理、企业家健康管理、金融投资服务、企业交流合作、财税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法律服务、文化产业服务。
未来服务大厅还将根据中小企业共性和个性需求,整合和吸纳社会服务资源,抓好工商税务、融资担保、创业辅导等服务建设,真正把服务大厅打造成政府对外延伸服务的窗口、全成都服务资源整合的平台,积极响应企业诉求,在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同时了解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给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记者:2019年是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像成都市中小企业协会、服务中心这样的社会组织将如何发挥助力作用?
苏非:“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大量中小型、小微型民营企业,需要通过各种社会组织实现与政府职能的有效对接。政府职能的转变,也需要依靠各种社会组织构成的“第三方责任部门”对接才能实现。尤其是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秩序、开展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标准、调解贸易纠纷等方面,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社会组织可以弥补政府公共服务的不足,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协调各方关系,参与政策实施,协助各项政策具体工作的落地。各类社会组织也应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具体工作的落实之中,充分发挥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助力政府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有效合作,提出“好建议”,为政府推动制度创新注入“原动力”。只要积极作为,发动社会组织力量,必能为成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活力,发挥巨大的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