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长盛 李昭阳
摘 要:加强劳作教育逐渐成为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和内容。当前大多数高校中,劳作教育工作存在价值矮化、机制虚化、内容窄化等问题,特别是学生存在重劳“心”而轻劳“力”的思想认识问题。因此,要旗帜鲜明地在学生群体中弘扬劳作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作、尊重劳作,培养学生树立辛勤劳作、诚实劳作、创造性劳作的意识,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培育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劳作教育;立德树人;工作机制
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劳作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培育学生更好成才,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开展劳作教育有助于学生的艰苦奋斗品质,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本文从当前高校开展劳作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劳作教育模式下的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作机制进行了研究。
一、劳作教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当前高校通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途径开展劳作教育,但在实习实践等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重于宣传,“育人”本质不明显,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当前的大学生劳动能力弱化,“父母到学校为孩子洗衣服”、“孩子将衣服定期寄回家中”的报道屡见不鲜;一些用人单位也反映当前高校毕业生存在“眼高手低”等现象,在实际工作中“拈轻怕重”,希望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个人的名与利。由此可见,“劳作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思想理论教育在社会中被淡化”的不良現象已非常明显。
二、劳作教育模式下的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工作机制建设
(一)发挥榜样引领,完善宣传机制建设
通过有效宣传,激发学生对于参加劳作实践活动的兴趣,是充分发挥劳作教育育人功能的前提。要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以党员带动积极分子、高年级带动低年级、支部成员带动周边同学的组织原则,分组轮序参与活动,组内组长实行成员竞聘轮值制,完善宣传机制建设。
(二)加强实际交流,完善保障机制建设
为劳作教育活动的开展形成良好的制度、组织和基地保障,将劳作教育实践服务活动确定为党、团支部项目,严格按制度执行,从而在制度上确保了学生的参与面;实行“负责人——组长”对接制,使得榜样引领作用得以发挥,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加强与劳作教育实践基地的联系,确定实践地点与内容,有效做好基地保障。
(三)立足问题实际,完善活动设置机制建设
在开展劳作教育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设定实践活动内容。例如针对学生存在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足,身体锻炼的认识不深等问题,设立“致敬身边劳动者”、“为祖国强身健体”等活动,提升活动效果。完善活动设置机制建设,将劳作教育与德智体美相结合、将劳作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将劳作教育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将劳作教育与主题教育相结合,真正实现劳作教育育人的目标。
(四)注重过程监督,完善反馈机制建设
学校结合劳作教育的具体实施项目,在实践活动考评中,可以实行“组长轮换制”,负责考评本小组开展的活动,并根据每次劳动服务情况对小组其他成员评价打分;此外,通过服务单位负责人评分、活动成效汇报考核、学生自我评价打分等多样的形式对活动结果进行有效反馈。在综合考评下,对学生参与劳作教育实践服务活动形成有效的督促,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经验与启示
在劳作教育活动开展的制度、组织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经验,更加深刻认识到劳作教育工作重要性。另一方面,需要在活动教育作用、内容扩展、评价体系构建、活动基地建设以及课程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劳作教育实践服务活动重在“教育”
劳动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劳作教育实践服务活动的开展重于“教育”。首先,在学生当中开展深入的动员和宣传,帮助学生理解劳作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在具体的服务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劳动精神,体会劳动的光荣;最后,通过开展小组劳作教育实践服务活动交流,组织学生分享交流活动成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果实。
(二)对学生参与劳作教育活动的情况给予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
要有针对性地开发学生劳作教育实践服务活动,实时记录电子考评系统,充分反映学生参与劳作教育活动的过程情况,并将劳作教育实践服务活动的考评结果与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和学生评优评奖等激励手段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加强劳作教育活动基地建设
劳作教育实践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可持续开展的教育活动,在开发校内实践活动阵地以外,还需“走出去”。要积极为学生拓展劳作教育实践服务活动的项目和基地,寻求长期合作的单位,夯实合作的基础、丰富学生劳动服务活动的内容,从而为学生劳作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基地保障。
(四)强化学生劳作教育课程化建设
目前很多学校缺乏专门的劳动实践课程,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完善。学校可以安排教务处牵头,制定专门的教学方案和考核指标,尽快将“劳动课”列入学生的教学计划安排;另一方面,后勤服务(集团)公司牵头积极梳理适合学生参与的劳动课程实践载体,提供劳动实践教育的场所和设施,有效推动学生劳作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 于强. 高校增设劳动课值得推广[N]. 大连日报,2019-11-15(006).
[2]方宁.论劳动教育中劳动主体的自身塑造[J].教学与管理,2019(30):5-7.
[3]强飙.高校劳动教育的创新探索——以南京审计大学劳动教育信息化实践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9(10):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