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劳动教育中实现“知行合一”

2019-09-10 01:57王学武解萌
教育家 2019年40期
关键词:春种知行合一农耕

王学武 解萌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和劳动教育在促进中小学生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人类其他活动无法取代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论及劳动教育时所说的,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教育,劳动是渗透一切、贯穿一切的东西。 劳动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促进身体发育、增强体能上,也不仅仅是让学生认识一些农作物,会叫一些瓜果名称,它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是全面的,如学生的身体、心理、品德、人格、智力、学业、审美等方面。

作为小学,应将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落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这是对“育人为本”教育工作根本要求的落实和贯彻。为此,我校自2014年建校开始,就从提倡家务劳动、开展校内外劳动实践、课程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进行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内外劳动教育体系,热爱劳动从小事做起

我们从小事着眼,从一年级开始就向学生渗透劳动从身边做起,为班集体做事的理念,学生每天做值日打扫卫生、整理图书,中高年级学生不仅立足在班级内劳动,还定期开展校内劳动大扫除,将校内劳动以一种常态化的方式融于校园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审视加以统筹设计,将其注入劳动教育的内涵,使内隐的教育外显化。如在班级开展“我服务,我快乐”的午餐劳动,让学生自己参与午餐的发放、回收、剩餐检查过程,学会在集体生活中服务他人、尊重他人的付出。以前,对于用餐要求教师也曾提出明确要求,但低年级学生理解和实施的情况不太理想,通过参与午餐服务,孩子们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受到教育,通过监督他人检视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对于“光盘”的理解。这样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了适合学生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从小感受集体劳动的快乐。

另一方面,我校從三年级开始每学期开展“大手拉小手·志愿益起来”的走进社区公益劳动,擦橱窗、健身器材,捡拾垃圾等。寒暑假到来之时,组织部分学生到所在社区报到,参加公益劳动,以小小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在社区、敬老院等场所的劳动。学生在参与这些无报酬的社会劳动过程中,可以获得大量的道德经验,感受劳动的崇高,初步认识劳动的社会意义和道德意义,及早地融入社会生活。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启发,我们从志愿服务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了学校志愿者服务方案,以浸润式、体验式的劳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实现了从“班干部管理”到“学生志愿服务”的转变。

我们深知,劳动意识、态度和能力的养成需要从小做起,从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入手。为此,我们提倡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将家务劳动列入学校研发的“健康高雅学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促进学生劳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开发农耕劳动项目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2015年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实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课程计划(修订)》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有适当的劳动体验,通过出出力,流流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意识、习惯和能力。”依托我区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我校积极开展农耕劳动活动项目,初步建立了农耕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我们重视劳动的持续性,强调劳动要有始有终,为此设计了以春种、夏管、秋收、冬享这四大模块为主要内容的农耕课程体系。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有决定意义的手段。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采用前课、中课、后课的形式精心设计,以项目合作展开,课程内容以跨学科、多学科的形式构建,并强调前课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作用。每次活动前各学科老师针对活动目标设计相应任务单,让学生带着任务与目的开展劳动活动,从而获得更多的劳动体会。如春种活动前,老师们针对种植的农作物以及各年级学习情况设计任务。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有了在校内种植草茉莉的经验,很容易将方法迁移至农田里种植农作物上,但与之前在花盆中种植有何区别,低年级的孩子是不能认识到的,有的学生甚至觉得什么植物都可以种在农田里。于是,我们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将他们的前课内容设定为“春种时我们可以种植哪些植物”“种植过程中会用到哪些劳动工具,怎么使用”等更具体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在前课中掌握了这些劳动常识和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春种任务。中年级在有过劳动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学科学习内容,我们设计了更有学习意义的任务,如数学任务单:计算“种植的田地面积是多少”“每个小组种植的面积又是多少”。科学任务单:“制作一张‘花生一生’的手抄报”。孩子们通过了解花生的一生,感受生命的神奇。而高年级学生在种植经验以及知识储备上相对又丰富些,因此我们将农耕活动进一步提升为以农耕为载体的小课题研究,学生参与确定研究主题、种植实践与结果验证等过程,在研究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与收获,并将种植研究过程撰写成研究小论文。在种植课题选题时,学生结合之前的种植经验,发现有的花生种植时使用了白膜,有的没有使用,经过小组讨论提出了要进行无膜、白膜和黑膜的种植实验研究;有的小组则提出种红薯时秧苗之间的间隔可能会对后期的植物生长产生影响,由此诞生了又一个小课题。

农耕劳动课程提升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孩子们从“五谷不分”的“小学究”变成了把“书”话桑麻的“杂家”,懂得了如何种植红薯、花生等农作物,知道了小米是怎么来的;通过劳动丰富了对生活的体验,拓宽了视野;通过种植、照料植株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责任担当,提升了对生命的认知,提高了动手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增强了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孩子们在这里播种的不仅仅是蔬菜,还有学习的快乐,在传承学习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现在,春种和秋收成了学生最期待的活动,学生对“汗滴禾下土”有了切身的体验,对“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劳动生活成了孩子们作文用得最多的素材。而学生的收获成了我们为之奋斗的动力,我们将继续丰富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春种知行合一农耕
农耕感怀
庄稼情思
巫山一段云·悯农
农耕园里收获多
春种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
科技抗寒保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