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兴趣中学

2019-09-10 01:25曹淑萍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1期
关键词:大班陶行知数学知识

曹淑萍

陶行知曾经说过:“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各科教学都必须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孩子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和创造欲。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因此,我们老师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孩子在数学问题情境中,当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时,孩子的数学思维便处于积极状态。孩子对数学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契而不舍地进行思考和探索。浓厚的兴趣有助于意志品质的形成,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训练孩子的意志品质,为此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

一、制造悬念,引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造成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的不和谐,产生悬念,引起孩子的兴趣,这样孩子由于在认识方面产生不和谐,就会通过进一步收集信息,探索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我们老师所注重的并非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养孩子的能力。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孩子,而应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告诉孩子,使孩子们能在过程中自己动脑,经过不断的学习、推敲而习得更多、更好的方法。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不一样的书包》中,孩子们在图片上只能找出颜色、大小、花纹的不同,而在操作中除了这些方面外,还有口袋、图案等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又是完成这一内容的必找条件,我就让小朋友自己挑战自己,从而完成这一学习内容。

二、“高难度”教学,兴趣导学。

在教学中,为了训练孩子的意志品质,可以有意设置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都与孩子原有的知识经验相距有一定的距离,但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问题。问题的成功解决,不仅训练了意志品质,同时强烈地成就感还能激起孩子的兴趣。陶行知说:“唤起兴趣,孩子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他又说:“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各科教学都必须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前提,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对孩子们来说,有些抽象的数学活动,更应该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主,让孩子们在兴趣的动力下认真探索、积极学习。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跷跷板》中,让孩子通过图片来认识守恒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我提供了简易的天平,让小朋友在操作活动中理解重量的守恒。刚开始时,有些小朋友遇到困难有退缩的现象,通过我的不断鼓励,孩子决定继续探索,初步培养了孩子的坚强意志,为孩子以后的学习生活作准备。

三、游戏情景,应用数学。

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习得一些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一些简单的应用。因此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创设一些与真实生活情境相关联的游戏情境,引导孩子们在特定的情境中应用数学,巩固孩子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孩子们的角色游戏“华润超市”中,我们就可以让孩子们根据标记进行数物匹配;把“超市”所卖的商品标上合适的价钱,根据自己所购买的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巩固加减法,发展孩子们的运算能力;在排列商品时,可以让孩子们在整理中习得“一一对应”的概念,学习排与列的认识和比较等等数学知识。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既锻炼了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又提供给孩子们互相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活动中,还可以减轻老师的压力,使孩子成为一个自主、主动和自信的学习者。

四、结合生活,迁移数学知识。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他主张教育和生活是同一的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大班的孩子,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但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在给大班孩子的数学活动中,能形象展示的活动还是让孩子们有形象的认识。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中,我利用实物时钟对孩子们进行教学,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的钟面,一开始利用时钟认识12点和6点的不同,知道分针指着12时,表示的是整点。通过拧动分针,让孩子们认识到分针和时针的走向和变化规律,逐渐了解到半点的指向是,分针指着6时,时间表示的是半点。通过孩子们的自身的操作,了解整点和半点,然后结合孩子们的一日活动时间,让孩子们在自己的钟面上进行拨动,加深孩子对钟面的认识,以及整点、半点的认识。从這个活动中,老师提供的活动的钟面让孩子在操作中理解了时间的变化、建构了时间的概念。在整个活动中,这样的教学策略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强化了孩子一日生活的作息时间。

五、生活体验中感知数学的价值。

大班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平时孩子们的生活中,注重让孩子体验,感知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就要从孩子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字。当然在幼儿园里的数学活动中,还是要根植于幼儿园的生活经验。例如我们在设置“智慧屋”的数学区的材料时,选择了“撒花片”“分豆豆”“10以内的扑克”等材料,让孩子们通过操作中,探索分成,理解分合的含义,巩固大小、排序的抽象数学概念。在孩子们与材料的操作中,培养了孩子独立操作的能力,激发了孩子的主动学习兴趣,而且还使数学知识自然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中各种数字的应用,如楼号、门牌号、红绿灯的倒数、买卖中钱的多少、拍球的个数……孩子们在这些生活中等等数字的应用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去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

“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正是学习了陶行知的这句话,值得我们在数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数学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概念。同时,兴趣和意志都是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意志是保证学习行为得以继续的调节器,只有坚强的意志才能不断地激励自己克服重重障碍,最终达到成功的彼岸。所以在孩子的数学活动中,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和意志,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猜你喜欢
大班陶行知数学知识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陶行知夜归
区域与集体教学融合视域下的数学活动——以大班数学活动《他是谁》为例
幼儿园本土民间艺术教育实践探究——以大班艺术活动《家乡的糖塔》为例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