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文
人物简介
李冰,中共党员,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陕西省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莲湖区妇联兼职副主席,莲湖区第十八届人大代表,莲湖区党代表。是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陕西省人民政府兼职督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合作导师、西南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先后获评“全国课堂教学改革专家”“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校长”“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先进个人”。她的课题《庆安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第十届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编写《陕西省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要求 大实践”活动工作指导手册》,编写并正式出版《让每一个孩子都灿烂》《中考作文高分秘籍》等教育专著。
陕西省西安市庆安初级中学(以下简称“庆安初中”)是一所“小”学校——占地仅13.5亩,教职工才170多名。但庆安初中名气可不小——十年来,学校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成就教师,推动学校发展,实现了生源的“低进高出”,被评为“陕西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陕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被列为教育部、财政部施行的“国培计划”的项目基地。
“小学校”做出“大动作”,背后的领头人是学校校长李冰。
李冰,中学语文正高级教师,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人大代表和妇联兼职副主席,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合作导师,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校长,陕西省三八红旗手。
初见李冰,印象就比较深刻。干练的盘头发型,简洁明快的讲话,一看就知道是个干净利落、敢干能干的主儿。庆安初中在她和一班人的带领下,全力推行教育教学改革,践行思维型課堂,十年艰辛,十年探索,收获了累累硕果。2019年12月1日,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负责同志来庆安初中调研,对该校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
让每一堂课都精湛
十年课改有甘苦,一举成名天下知。李冰和她的团队搞课堂教学改革,多少有些像当年的安徽小岗村的联产承包。当人们分享课堂教学改革成功的喜悦时,对当年的坎坷摸索,想起来多少还有些后怕呢。
时间拉回到2009年,李冰时任分管学校教科研和德育工作的副校长。当学校荣获西安市莲湖区教育质量评估特等奖的时候,不少人笑了,李冰却没有笑,她有更深的考虑。从普通讲台走上来的李冰,对教育的痼疾有着切肤之痛。她要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为师生找一条自由发展的“终南捷径”,改革的内涵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打破原来那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格局,让学生“唱主角”。
为什么要课改?李冰的理由有三点:其一,虽然庆安初中中考一路领先,但是2009年西安民办学校已风起云涌,竞争激烈,给学校的生存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不改革就没有生路;其二,从成绩上看,学校虽然已经到达一个高度,但从育人的目标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学校的更高追求;其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论述给她指明了方向,坚定了她进行教改的信心和决心。
万事开头难。学校还未开始动作,就引来一片反对声。有人讲,搞课改风险大,好则无功,坏则有过;还有人讲,本来已经好好的,再折腾,说不定闹出点什么乱子来。放弃传统教学经验,重新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老师们不理解、不想干。家长也不同意拿他们的孩子当试验品,怕影响学习成绩。还有来自其他学校的质疑。
各种非议让李冰着实纠结了一阵子,但冷静下来,她还是选择改。李冰说:“乱不可怕,我们就是要乱中取胜。”就像当年安徽小岗村18个农民悄悄按了手印搞联产承包一样,为防止别人非议,学校关起门来搞改革,不让外人看,这一关就是半年。
为了调动老师们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学校展开了“全员下岗,竞聘上岗”的重大改革。让愿意改革的老师走上领导岗位,先改先试。这自然遭到一些人的抵制。前任校长刘国峰有先见之明,在开展这项改革之前,给教育局打了两个报告,局领导来校调研,最终对改革予以支持,表示“允许庆安中学搞‘特区试验’”。
学校组织老师赴山东、江苏等地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邀请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和陕西师范大学的博士来校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
李冰与老师们一学期听了上百堂课,搜集每堂课的问题。如何让孩子们积极展示?导学案如何编写?课堂流程怎样做才能有效?课堂效果如何评价?每一次收上来的问题占满好几页A4纸。李冰和同事们耐心地进行梳理研究,排出重点难点,成立四个课题组进行研究,就这样在摸索中前进。
最终,“思维型课堂”模式形成。教室里,三面墙上挂着四块长黑板,学生分组围坐在一起。“小黑板”变成“长黑板”,“大课堂”变成“小圆桌”,小组学习成了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老师们采用“课前自主生疑—课中互动解疑—课后拓展迁移”的教学流程。课前,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进行结构化预习,发现问题;课上,主要以小组讨论、展示、点评等形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进行精讲;课后,教师反思拓展,学生复习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半年的时间实际上不长,但李冰却感觉很是漫长。为了推进课改,谁也不知道李冰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最初,相当一部分老师抱着怀疑、观望的态度,李冰让他们看课改成功的案例,去听正在进行课改的老师的课;老师们不会做新的课堂方案,李冰指导他们一遍遍试,每一个方案都要研磨多次,直到老师和学生都能找到感觉,调整到位。学校年级主任杜红梅、刘云都提到,她们上示范课的时候,李冰做了大量的指导工作。
当初,为了赢得家长的支持,李冰与全校学生家长来了一次“现场对话”。听说新课堂模式是“老师不讲学生讲”,群情激动。老师们都替李冰捏了把汗——3000多名家长,万一闹起来,可不得了。但李冰冷静沉着,向大家解释课改是为了做“成就孩子的素质教育”,加之她的个人魅力、演讲口才,将家长初步说服了。正式推行课改后,李冰把家长请进学校,德育处主任袁秦说“每天每班安排3名家长听课,让他们感受课堂的魅力”。家长看到原本腼腆的孩子勇敢上台展示,看到孩子的学习动力更强了,看到孩子成绩不降反升,他们的态度逐渐从反对到不反对再到最后强烈支持课改。
2013年,李冰升任校长,对“思维型课堂”的改革和推进更加游刃有余,课堂的特色和魅力也逐渐彰显,体系更加成熟。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庆安初中中考成绩在莲湖区持续六年领先。
让每一个老师都能干
庆安初中初二(13)班的一堂历史课上,年级主任王小雁正指导学生们学习“世界语言与宗教”的知识。王小雁巧妙地设置了几个小问题启发大家,李浩然等几名学生争相举手发言,从伊斯兰教的习俗讲到三大教的信仰,讲得有声有色。另一堂地理课上,王博老师设置了唐僧从西安去往西天取经的路线,同“一带一路”联系起来,涉及孩子们熟悉的地点、人物,他们的话匣子一下打开了,让人感受到老师的“独具匠心”。
学校教务主任蒋新安说,“思维型课堂”上,老师不只是教知识,要从“引导”“活动”“思维”“训练”“延伸”五个方面体现主导作用。正如教研主任刘西庆所说,教师的“教”首先是教给学生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找到“关键处”。
老师们经历了一个从“怕改”到“想改”“乐改”的过程。
年级主任朱敏讲,“思维型课堂”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以前那种“大呼隆”的讲法,老师只需要对着备课笔记照本宣科。课改后不同了,学生们是课堂的主人,问题随时会提出来。老师要讲得“少而精”,必须要言简意赅、敲到鼓心,没点水平还真把握不了。传统课没有评价,但新课堂每一环节都有评价,在评价中反馈信息,边做边提升。
李冰把老师们的业务能力大大地往前推了一步,把滔滔不绝的“演讲者”变成善于点拨的“主持人”。
李冰像伯乐一样,挖掘老师们的个性和特长,更好地推进课改工作。老师梁便利是从其他学校调过来的,刚开始对庆安初中的课改不适应,李冰针对她擅长电器这一特点进行切题指点,慢慢让她找到了感觉,在物理教学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秦玉萍、李景轶、赵丽萍、史晓霞、王美红、董珏、岳晓丽、颜宏艳、薛鹏娥、李洁等老师学得快、能力强,李冰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出题目,让他们发挥“领头雁”的作用。
学校兴起了学习之风。老师虚心学习,做起了“小学生”。以前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老师要有一缸水、一河水了。李冰和班子成员带头自学专业教材,老师和学生们抢着学、比着学,听讲课,做笔记,拜高师,抓紧充电。学校鼓励老师们报考陕西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提升了学历,丰富了知识。
在许多教师看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老师们的备课要求更高,教师需要更好地掌握课堂,更好地了解学生。教师邓海琴深有感触地说:“课上,我们会遇到各种问题,要应对课堂上的各种突发情况。”于是,合作之风盛行起来,集众人之力,攻最硬难关。李冰就是要通过课改让老师们发挥集体智慧,实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目的。
在“思维型课堂”的实践中,教师不仅是实践者,还是研究者。副校长刘黎介绍,学校组织成立了四个校级专项课题研究小组,开发了《思维型课堂教学策略》《导学案的编写策略》《小组建设策略》《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等校本教材。近年来,他们先后承担了4个国家级、7个省级科研课题,《课堂活动策略设计研究》《“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义务教育初中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及策略研究》《义务段初中教学微课应用》均已顺利结题。《庆安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第十届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师发表论文400多篇,校级论文集8本,学校被授予陕西省“教育科研明星学校”称号。
因课改成绩显著,学校成为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国培计划”的项目校,每年陕西省各地的优秀教师都会来这里进行半个月的“浸入式”培训,同时学校还是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创新基地、西安市优秀班主任培训基地。这样一来,庆安初中的老师们承担起大量的培训任务,学校党总支书记刘瑞聪说,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既学习知识又传授知识的“培训师团队”。
学校所有的课堂都是开放的,庆安初中的老师们先当学生,后当先生,将“思维型课堂”的方法、技巧教给来参加培训的老师。从老师到学生,再从学生到老师,老师们有一个充分打磨和位置互换的过程,提升很快。
随着课改成果凸显,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500多所学校的近万名专家、学者、教师来庆安初中学习交流,2010年以来进行了60多期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在培训他人的过程中,学校的课改成果进一步巩固,老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让每一个孩子都灿烂
走进庆安初中的课堂,孩子们六人一组围坐在桌旁,老师在小组之间边走动边提问,教室里有时候静得鸦雀无声,有时候学生们叽叽喳喳,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如果不是年龄的比照,真让你分不出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这一切都源于李冰和老师们设置的导学案,学生们按图索骥,井井有条,即使下课了,还有学生在交流、碰撞……
课改后,庆安初中的学生学习动力强劲。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评价模式让大家比着学,谁也不想掉队,拖小组后腿。初二(1)班的陈婉昕刚进班的时候成绩不是很好。她很关注小组的积分栏,希望自己的小组排在前面。经过努力,她由倒数几名飞跃到前几名。巨鸿喆第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他认为这个成绩拖了大家的后腿,也与班长的身份不匹配,下决心找学习好的同学做标杆,到下学期的时候,成绩迅速赶了上来。他还抽出时间来帮助其他同学,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排头兵”。用李冰的话来讲,课改后学生的“原动力”得以激发。
“思维型课堂”的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一个学生帮另一个学生解决问题,不仅收获了友谊,同时也推动自己深入思考。而且不限于优秀学生帮助学困生,学困生听懂后也可以讲给其他学生听。通过自己思考或经老师、同学帮忙解决的题目再讲给其他人听,实际上是一个再巩固和提升的过程。
“思维型课堂”的展示环节让学生暴露“问题”,提升自信。学生展示是课堂的重要环节,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答题、讲课。初二(4)班的肖秦佳刚开始很害怕上讲台发言,看到同学都发言心里又很想尝试。有一次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虽然课前做了充分准备,但上台的时候她还是手心出汗,最后为小组加了3分。冷静思考后,她果断要求老师减去1分,理由是这道题有多种解题方法,她只讲出一种,应该扣分。这样的课堂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并得到解决,提升學习质量。
“思维型课堂”让老师们从“做大锅饭”到“开小灶”,因材施教。在“思维型课堂”上,老师能够针对每个孩子的差异,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找到孩子的兴奋点,让孩子们在不同的位置上迅速成长。副校长郭宗惠说,有一个学生数学挂科、成绩倒数,经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研究,决定让她做课代表,并专门形成一份对她的“帮扶计划”。3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女孩的兴奋点一次次被激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和乐趣,信心一天天地提高,成绩后来居上。
在李冰看来,只是成绩好,学生不一定经得起社会的考验,学校有义务培养不同层次的学生,既要培养文化成绩好、有特长的学生,也要培养文化成绩一般,但热爱生活、有着理想情怀的人。2016年,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变为改变思维模式,杜绝“唯成绩观”。李冰认为,有些学生可能在成绩上不出彩,但有其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庆安初中要让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找到合适的位置,让每个学生都精彩。她说:“我们培养孩子,三年庆中行,一世庆中情。30年或40年后,再看到学生,他们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那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已毕业的学生王骏华的母亲李雯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一家三口上街,李雯沒注意把一张纸随手扔在路旁,被王骏华拾起来放进垃圾桶里,同时与李雯进行一番交流,王骏华最后讲:“不能等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的时候,留给这世界满是垃圾。”王骏华德行好,成绩也很好,他总会义务帮学弟学妹们讲题,或微信或面对面的讲解。在高中他也表现优异,他所就读的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高兴地说:“庆中(庆安初中)的孩子就是优秀。”
其实,刚进学校时王骏华成绩并不突出。老师见他扫地认真,便让他当班长,于是一路成长起来。这也正体现了李冰“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理念,体现了学校因材施教的方针。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创建了学科下的学习小组和社会社团,为学生们提供了出彩的机会。颜宏艳主任介绍,演讲社团的郑佐钰同学代表陕西省进京参加“学宪法”演讲大赛,科技社团的樊士璋同学代表陕西省参加全国青少年第32届科创大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组织了一大批主题教育活动,让校园充满活力,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校教育。教师节、母亲节和其他各种节日,学生会写文章、做手工,来表达对恩师和亲人的谢意。在庆安初中的校园,遇见的孩子都彬彬有礼,让人感受到教育对他们的滋养。
十年磨剑,打造教育改革“小岗村”;一腔热血,锐意构建精品学校。李冰和庆安初中的师生们顺应课改方向,创造了一个“绿色、整合、分享”的和谐发展的新校园、新课堂,培育着一代新人。
责任编辑:周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