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勤
摘 要: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选择、如何组合、如何运用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系统功能的实现。新时期,随着地理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地理教育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如何高效开展地理教学,更好地培育初中生的地理素养,为其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打下基础,需要我们教育者创新方法、优化教学,以有效教学支持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推动中学生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地理课堂;有效;素养;初中生
在新的教育时代下,教师不仅仅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也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推动自己从一个“教书匠”慢慢过渡为一个研究型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服务现代地理教学,以有效教学引领学生们的地理素养发展。
一、诱发情感,有效导入知识
地理是一门人文学科,地理并不是冷冰冰的知识,其中包括了众多情感性、人文性的因素,正是这些涌动的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引领学生们走近了神奇的大自然、认识到了色彩缤纷的动植物。地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和文本的互动中,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有效导入新知识。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球的运动》,本节的主要教学模式是帮助学生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进而懂得昼夜交替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及地理意义等。只有弄懂了这些地理现象,学生们才能够懂得美丽的大自然现象背后的发生、发展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球的探究欲望。如新课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BBC的纪录片片段,借助形象直观、充满感染力的视频,让学生们观看“地球运动”。这样神奇的现象一下子就震撼到了学生们的心灵,也终于体会到了为什么说“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地球要自西向东转?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什么?……有了这样的情感体会之下,学生们的心仿佛也遨游到了太空,产生了许多的奇思妙想。通过这样的情感导入,一步步指引,让学生们走进了本节课知识的学习中。
二、合作探究,有效获得知识
新课程倡导新的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师对学习的干预,更加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能再指望着教师将知识送到他们的嘴边,而要学会自己去思考、探究,才能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学人教版七年级“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时,面对如此抽象的知识,如何直接进行理论灌输,学生们一知半解,难以有感性的认知。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拿出小组准备的地球仪,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并借助地球仪去绕轴转动,模拟地球的自转运动,在这样的演示中让学生们掌握了地球自转的规律:旋转中心是地轴。在地球的自转方向上,同样小组之中,一人可以用铅笔来当做地轴,一人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其他成员进行观察、分析,特别是将地球仪的北极、南极分别对着自己,模拟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的运动规律,进而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了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转动。在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了疑惑:地球一直在运动,为什么自己感受不到呢?此時学生们联想到了日常生活坐车的体验,如果车行驶很平稳、我们又无法看见车外,自然体会不到运动。同理,我们在地球上,随着地球转动,所以也就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了。在以上演示、观察、讨论的合作学习之中,学生们切实掌握了地球自转相关的地理知识,针对一些疑惑之处学生们互相解答、一起思考,也克服了问题,合作探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三、生活化教学,有效应用知识
知识如果学习了而不应用,就是死知识。为了改变以往课堂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们必须坚持以生活为本源,立足学生生活去设计一些实践练习,只有让地理学习变得越来越“接地气”,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地理实践素养。
例如,教学完学生们有关“时差”的知识后,为了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生活,在生活中解决地理问题。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请学生们去列举自己所遇到的时差问题的例子。并思考在生活中,若是想要观看在国外举行的各种国际体育比赛的电视直播,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计算时差准时收看呢?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生活中“看直播”的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来计算相关的时差问题,让学生了解时刻计算“东早西晚、东加西减”的一般方法,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总之,在地理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积极拥抱时代发展、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构建有效教学,引领初中生地理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冉杨.素质教育视域下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导刊(下旬),2015(12):134-135.
[2]赵康娜,张卫青,崔志鑫,陈强.从地理课程标准看我国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04):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