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11月22日,蒋介石应邀到埃及首都开罗,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的另外两位巨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战时与战后的国际诸多问题进行历史性会晤。至少在仪式意义上,中国领导人终于和世界一等强国的领袖平起平坐。
在埃及开罗召开的这场国际领袖盛会,尚未正式开锣,一群美国官员却在台面下动作频频,他们秘密策划着有史以来第一次针对中国领导人蒋介石的暗杀计划。
传说中即将实施的暗杀计划的代号,日后被以讹传讹称为“蓝鲸行动”(Blue Whale),并声稱实施这项行动方案的人,正是史迪威将军,他身兼三职:美国驻同盟国(中国、缅甸、印度战区)总参谋长;驻华美军司令;美国总统特使。
史迪威从1919年北洋政府时代,就被美军派到中国北京做美军“语言教官”。之后,史迪威断断续续在中国停留与工作。史迪威不但日常生活已经中国化了,连他的思维逻辑,也经常习惯使用中文考虑与解决问题,他便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训练自己成为“中国通”。杀蒋“蓝鲸行动”,也唯有史迪威想得出以这种中英文双关语,作为这项绝密而影响巨大的暗杀计划的代号。
顾名思义,“蓝鲸”以普通话发音,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谐音相同;而在形象上,“蓝鲸”,蓝色的鲸鱼,似乎正是强烈暗示蒋介石搭乘银蓝色涂装的道格拉斯C-47“Skytrain空中列车”飞机,好像是汪洋大海里的一条大鲸鱼。
由于日本已经封锁了中国南方所有的海岸线,蒋介石的座机要到埃及,被迫只有一个选择:往南飞,飞越驼峰!
史迪威试图在座机航行途中借刀杀人,假借“驼峰航线”上屡见不鲜的地区极端气象“风切变”“风切”或“风剪”让蒋介石的座机栽在7000~8000米的雪山之间。在蒋介石这边,不是毫无防备,别忘了,蒋介石年轻时也曾经是杀人不眨眼的刺客。
蒋介石做任何事情都是谨小慎微,甚至连座机飞机师与座机长的挑选,也是用人唯亲。蒋介石原配毛福梅的侄子毛邦初,被蒋介石征召为座机机师与座机长。为了安全起见,毛邦初亲自试飞过这条航线。
但飞行到国外,不仅要克服“驼峰航线”的技术难题,还要克服陌生国度及陌生机场各种地形气候复杂难题,更要克服与这些外国机场塔台人员沟通的语言障碍等问题。这些复杂的国际飞航因素,绝非毛邦初乃至尔后蒋介石座机专任驾驶与机长的衣复恩,一时半刻可以克服并且立即上手的。
就以蒋介石夫妇这趟开罗之行而言,便有一半路途必须考虑到国际飞航的复杂性,而被迫必须搭乘美国总统罗斯福好心借用的总统专机“圣牛”号。
正是由于蒋介石不雇佣外国人作其专机驾驶员,还有搭乘罗斯福的“圣牛”号飞返中国,使那个之后被冠以“蓝鲸行动”的暗杀计划,暂时失去了发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