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创下多个“国内首例”的医生

2019-09-10 07:22:44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47期
关键词:首例桡动脉回国

搭上时代的列车

葛均波觉得,在几个关键的人生路口,自己都搭上了时代的列车。他出生于山东省五莲县中至镇葛家崖头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小便是“别人家的孩子”——小学时就是班上成绩最好的学生,顺理成章考入当地一所好中学。

 考入青岛医学院后,他是那种连整本书都能背下来的学霸。作为该校同届75名大学生中4名考上研究生的学生之一,葛均波于1984年进入山东医科大学攻读临床医学硕士。硕士毕业后,葛均波进入上海医科大学攻读心内科博士。1990年,他通过选拔,被送往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进行联合培养。

 在德国,葛均波完成了博士与博士后阶段的学习。当时,他的德国导师是一位临床大夫,对留学生事务不是很清楚,阴差阳错之下,把本该给他办理的学习执照误办为行医执照,这让他有了接触病人的机会。而那时,介入心脏病学正好刚刚起步,血管内超声技术还鲜有人做,导师便把这一部分工作交给他。

 一开始的工作非常基础:病人放置导管后,葛均波负责压着导管以免病人出血。这一压就是半小时以上,一天七八个病人下来,有时候手都会抽筋。现在回想起来,葛均波认为,正是这样的锻炼让他掌握了一手“绝活”:放置导管后出血的病人只要经他压一下导管,就不会出现血肿。葛均波说,现在很多年轻医生不愿意从小事琐事做起,一从医就急于上手术台,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开创多个“国内首例”

1999年,葛均波下定决心回国,回到上海后,他成为第一批长江学者。由于国内人才紧缺,甫一回国,年仅37岁的葛均波就被任命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回国第一年,许多个“国内首例”就迅速奠定了他在国内业界的地位。这些开拓性手术包括首例经桡动脉门诊冠状动脉造影、首例高频旋磨术、首例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斑块破裂等等。以经桡动脉门诊冠状动脉造影为例,这种手术方式让病人出血更少,且不必在术后躺卧36小时,大大节省了患者的住院费用与时间。

 二十多年前,国内的心脏支架都是进口的,单价高达4万元左右。葛均波决心改变这一局面。经过在200多头猪身上的试验,2005年下半年,由葛均波团队研制的国产“可降解涂層冠脉药物支架”上市,将这种器械的价格一下子拉低至一万元左右。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彭丹妮/文)

猜你喜欢
首例桡动脉回国
首例,北京出发!
环球时报(2023-03-17)2023-03-17 15:15:55
粉末冶金航空刹车片: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12
首例猪心移植患者活了2个月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0:34
扭转人才流失:普罗夫迪夫如何吸引保加利亚年轻人回国
英语文摘(2019年9期)2019-11-26 00:56:40
刘佳炎:回国创业让人生价值最大化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44
欧洲激辩“IS新娘能否回国”
环球时报(2019-02-19)2019-02-19 07:07:26
全国首例“被遗忘权”案被驳回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6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