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洋人才突破的对策建议

2019-09-10 19:25:38邵翔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9期
关键词:涉海连云港海洋

邵翔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江苏省委、省政府“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确立,推动沿海经济带成为“江苏向海洋发展的蓝色板块”。这一板块如何做大做强?突破人才瓶颈,是连云港海洋经济在竞争中突围的长远之策。其关键在于突破连云港海洋人才发展瓶颈,建立能够适应连云港开发现实需要的海洋人才队伍,推动连云港蓝色经济发展。

一、教育优先,为海洋开发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海洋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新兴领域,连云港海洋经济发展必将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因此,必须彻底改变重陆轻海的传统意识,做好连云港海洋开发持久战的准备。新时代,教育是一切发展的必备基础,连云港海洋人才要实现新突破也必须教育优先。

1.加强海洋基础教育。意识的培养关键在年少时期,要提升全民的海洋意识就必须从海洋基础教育入手,可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海洋人才培养地位,在基础教育中自然融入海洋知识,既拓宽学生视野也在指导教学内容里体现海洋意识的培养。

2.强化海洋专业教育。对涉海院校尤其是连云港地区涉海院校提供支持和政策倾斜提高办学条件,建设连云港自己的海洋大学,提升连云港涉海院校师资水平,为培养本土海洋人才及加强海洋领域研究提供必要保障。推动连云港高校与国家海洋科研机构、与国内外先进海洋大学合作,为连云港开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实需求量身定制相关海洋专业,优化课程设置,为连云港开发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高端海洋人才。不断创新产学研结合方式,为连云港开发提供更多的应用型海洋人才。

3.延展海洋继续教育。海洋人才跟其他专业技术人才一样,需要不断更新新知识,实现继续教育,提升海洋人才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尽快建立和完善海洋人才继续教育平台,为海洋人才提供更多的交叉学科教育,将传统的海洋教育进行有效延展,培养适合国际规则的复合型海洋人才。

4.促进“非正规海洋教育”弹性化。鼓励各种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到海洋继续教育、海洋从业人员岗位培训等,以此拓展海洋知识的培育途径,推进连云港海洋事业发展。

二、产业为基,促进海洋人才“脚踏实地”

连云港海洋人才开发滞后于产业发展是导致连云港海洋人才缺乏的直接原因,也是新兴产业的共性问题。目前,连云港地区海洋人才培养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密切,甚至出现了脱节现象,满足不了连云港开发实际需要。因此,连云港必须尽快结合本地区海洋产业发展,在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推动最缺的四大类人才“支撑现代海洋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带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提升传统海洋经济的高端人才、推动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培育。务必保证现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等涉海专业人才与连云港相关产业有效对接,推动连云港临港产业高质发展。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要求培养高层次的航运人才、物流人才等现代海洋服务业人才。引进与本土培养双管齐下,为江苏海洋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以海洋产业发展为基础为载体,促进海洋人才“着陆”,“脚踏实地”积累海洋人才“实战经验”。

三、机制紧随,为实现海洋人才突破提供保障

《江苏省海洋事业发展规划》中,“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海洋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2015年价)左右,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左右。海洋产业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海洋研发经费支出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2.8%,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突破65%。”目标的实现需要机制紧随,为实现江苏海洋人才突破提供有力保障。

1.构建长效的海洋人才投入机制。所有人才建设都需要大量、长期的投入,所谓“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就是这个道理,江苏海洋人才要实现突破也不例外。因此,为确保能够为连云港开发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必须构建江蘇海洋人才长效投入机制。一是构建海洋人才建设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夯实海洋人才培育的财力基础。确保海洋人才培育过程中的资金供给持续不断,保证培育的持续性和质量。二是完善海洋人才建设补充政策,为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质的投入保障。江苏海洋人才建设是一项庞大的长期工程,单一的政府财政投入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资金需求,因此必须积极促进海洋人才投入多元化,通过人才金融服务创新、政策倾斜等,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到江苏海洋人才培育中。

2.创新人才引进机制。面对周边地区的人才竞争,应尽快推出连云港集聚海洋高端人才行动计划,按照新一轮连云港开发战略需求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导向,依托江苏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的各种载体平台实施连云港海洋人才工程。一方面,要“按需索骥”,分层次分类别引进连云港开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的紧缺人才,包括海洋基础领域的高端研究人才、海洋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海洋强省战略的储备人才等,按照发展需求分批次逐步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依托连云港三个城市(连云港、南通、盐城)发展定位和其在连云港发展总战略中的任务功能,根据各自不同资源、产业特色进行海洋人才的引进,保证“一个萝卜一个坑”,人尽其才。

(1)进一步扩大开放,实施跨区域人才合作。“一带一路”建设要求连云港开发突破区域身份,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战略,积极开展与周边涉海院校的交流合作,提升连云港地区海洋人才培养能力。

(2)借助“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化海洋人才团队。扭转过去单方面引进海洋人才的态势,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共赢发展机遇,推动“一带一路”辐射区域与连云港海洋人才发展务实合作,全面深化人才合作的平台建设与机制完善,逐步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多方合作、互利互惠”协调发展的海洋人才发展新格局,吸收国外高水平海洋人才,拓展本土海洋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培养一批更加适应国际化发展能够参与国际海洋合作的高端人才。

(3)完善海洋人才服务平台。将创新驱动战略与江苏海洋经济强省战略相结合,为海洋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发展平台,加大力度支持连云港地区打造海洋研究基地,鼓励连云港涉海高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与“产学研”紧密结合等。

四、营造环境,为连云港海洋人才突破培育“沃土”

1.尽快推进连云港城镇化进程。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6》来看,连云港城镇就业人数为356.8万人,浙江942.2万人,山东532.9万人,连云港城镇吸纳的就业量远远不及周边沿海地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连云港的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因此,必须尽快推进连云港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临海产业低碳高效、管理智能信息化、生活舒适便捷化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着力建设智慧沿海城镇,营造海洋人才发展的智慧化环境。

2.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精准凝练连云港海洋文化,借助“一带一路”推动江苏海洋文化“走出去”,提升连云港知名度和连云港全社会的海洋意识,为培育海洋人才做好文化基奠。另一方面,要加强海洋人才建设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工作,提高即将就业的海洋人才对相关政策的了解,最大限度地激发政策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涉海连云港海洋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 08:14:40
5.连云港卷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 03:48:26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涉海翻译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研究①
现代英语(2020年9期)2020-11-25 14:35:28
战略管理导向下涉海企业全面预算审计体系研究
今日财富(2020年3期)2020-01-30 02:24:04
基于管理创新涉海企业投资审计运行机制研究
时代经贸(2019年34期)2019-12-19 01:16:32
海洋的路
当代音乐(2018年4期)2018-05-14 06:47:13
爱的海洋
琴童(2017年7期)2017-07-31 18:33:48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小学科学(2017年5期)2017-05-26 18: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