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器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极其重要,可以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具有创造性,其中在学习《音乐课程标准》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表达能力和理解的能力,对器乐进行了分类分析,而且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都与器乐教学有关,詹姆士是美国的心理教育学家,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学好音乐教学的前提是器乐教学,器乐教学是必通之路,而且是通往音乐的一个良好的桥梁,器乐教学创造了一个不一样的音乐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心情更加开心,兴趣更加浓厚,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慢慢地吸收不少音乐知识。
一、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锻炼小学生视唱能力
器乐教学对于学生的视唱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歌谱,传统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调,而且传统教育中把器乐教学放在了课外,让学生进行自我练习,这对学生来说,是无法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的,在学生进行视唱时,器乐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得学生从刚开始的找不到音准到慢慢地找准音,比如说钢琴,老师教学生视唱时,教师边弹边教学生,刚开始领着学生唱,然后让学生自己唱,慢慢地去体会音准,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学生的视唱能力就会提高。
2.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素质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安静的倾听音乐,教师要去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让学生认真地听音乐,可以使学生拥有一双懂音乐的耳朵,环境很重要,不管学生是在听演唱会还是在听录音,都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其次,器乐教学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每一首歌曲不同的人听感觉都是不同的,甚至是一个人听但是环境不同给人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正应了一句话:一千个人去读,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教学时要时时刻刻的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们去感受大自然的呼吸,想象不同的场景,感受不同类型的音乐,能懂得音乐所要表达的意思,能够进入音乐。还能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比如在演奏时的姿势,站姿、坐姿等,怎样的面目表情更自然,更丰富等等,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3.开发小学生的大脑
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也是极其重要的途径,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由左半球和右半球組成的,他们各自控制着人们不同的区域,例如,在弹琴,绘画时,就要求双手要非常的细致,配合要无缝隙,动作要灵敏,大脑反应也要快速,每当学生在弹奏或者弹钢琴时,都是左右手的协调动作,这样不断地进行练习,左右手就更加协调灵活,大脑开发更加快速,智力得到提高,大脑的左右半球发展更加协调,对小学生大脑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观察力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进而使得学生可以陶冶情操,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得学生智力发展加快,还能激发学生的心灵美。
二、器乐教学乐曲的选择
小学器乐教学中,器乐的选择需要根据曲目的不同进行改变,有许多的乐曲教材受到的约束都是来自乐曲的种类,由于学生各方面能力有限,不能够准确理解到主旋律,所以乐器的节奏也就不能掌握,使得学生无法适应课堂,思维不能完全地进入到课堂中,有时候曲目相对较长,学生理解相对费力,或者曲目难度比较大,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生曲目时,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兴趣进行选择,不要选择枯燥乏味的,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的发展,在选择歌曲时,最好选择课本上的曲目去教给学生,乐器,要选择对于教学方便的,又有利于活跃课堂上的气氛。
三、器乐教学与课堂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对器乐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能够认识它,教师要说一说该器乐的特点,以及该器乐如何演奏,教师可以给予示范,弹奏课本上的一首曲目,让学生听并且观察,教师示范时,要把呼气,吸气让学生看清楚,他们能很直观地看到,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发生,教师要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使得学生的训练能与器乐相结合,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把课堂效率做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这种器乐教学是运用于学生合奏,所以并不能像别的教学方法一样,对学生进行个别的教学,但是能够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能力,帮助学生训练他们在集体教学中的协调能力,教师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课堂上的效率会事半功倍,课堂休息期间,可以让学生进行独奏,有兴趣的同学就可以发挥他们的个人能力,满足个别学生的表现欲望。
结语
总之,器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身体协调度增加,学生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极其重要,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一种提升,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专业技能,熟练度增高,发现不足可以及时改善,所以器乐教学必须引起我們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