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国生
在21世纪的新时期,我国已经快速崛起,已是不争实事!但近来却有一些如“台独”“港独”等不和谐声音,以及个别国人对中国历史过去人物事件(如伟人名人烈士)的歪曲否定,再加上国外的反华双重标准宣传等,当前,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国情怀,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爱国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精神和情感。作為新世纪的初中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应该将自己对历史的认识转换成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因此,在历史课堂上在教会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去培育家国情怀。如果教师只是照着课本念相关内容,只为考试,那么学生会枯燥无味,更不必说引起情感共鸣、培养情操了。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历史课程教学的内容,将情感因素融入教学课堂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教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譬如,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的强盛,引发民族自豪感。比如四大发明证明了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曾经处于领先地位,师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内心会升腾起一种自豪感,提升对祖国发展历史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肩负着极大的重担,教师必须从历史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比如,在对辉煌的隋唐文化这部分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隋唐文化的内容、绘画、书法、工艺美术作品等的特点及发展情况,加上中外对比,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赏析,感悟隋唐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祖国封建社会最顶盛时期的文化情况,在教学中潜移默化提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例如,学习中国近代史,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对清政府割地赔款,师生会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感到愤慨,“人弱被人欺”,对中华民族遭受的耻辱感到深深的痛心,从而树立起保家卫国的观念。通过借助影视作品深层次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可以观看《甲午风云》等影视资料,直观地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凄怆的音乐仿佛使学生看到了东北人民在日军的铁蹄下惨遭蹂躏的悲催,痛恨侵略者的行为,感悟到今天的和平是多么不易和可贵,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升华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学习抗日爱国将领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而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时,师生感受到的是一种伟大的英雄主义和爱国情怀。当学生学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极大牺牲和痛苦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残害时,学生就不会忘记这些先辈苦难的历史,就会记住历史的教训,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抗战相关的纪录片或者电影,观看《南京大屠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为今天国家的强大感到自豪和骄傲,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再如,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让学生了解现代中国的崛起,形成国家民族认同感。比如,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一课进行教学的时候,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1997年香港回归大事记”的视频节目,我国之所以能收回,是因为中国强大了。奥运会的成功申办以及2019年国庆震憾大阅兵,让学生看到今天中国的崛起和强大,充满报效祖国的斗志和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的决心!学生对祖国的爱国之情会油然而升。
总之,学习中国历史,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因此,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将基本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意识,对祖国的发展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好地培养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