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龙
摘要:高等院校学报是一种知识型产品,不仅具有具体性属性,同时还具有抽象性属性,因此高等院校学报质量控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质量控制是确保高等院校学报得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质量控制需要高等院校学报编辑、作者、审稿人员以及读者共同参与完成,并且贯穿于高等院校学报发展的全过程中.笔者针对影响高等院校学报质量的因素以及学报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加强高等院校学报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高等院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学报;质量控制;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5-0142-03
高等院校学报的质量是其发展的主要生命线,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学术的影响力.因此,高等院校学报应该注重加强质量的控制,努力提高学报的质量,这也是出版体制改革下,高等院校学报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更加是互联网时代高等院校学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影响高等院校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来自多个方面,高等院校学报应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此探寻高等院校学报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1 影响高等院校学报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缺乏明确的办刊方针,办刊模式较为单一
无论是高等院校学报还是其他期刊均是为其宗旨所服务,包括学报的办刊定位、呈现自身特色的方法、栏目的设置等.然而部分高等院校学报并没有针对这些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缺乏明确的办刊方针.这部分高等院校学报通常根据稿件来进行栏目的设置和办刊.作为高等院校学报的编辑,未对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进行全面的了解,这种缺乏计划性的盲目编辑工作,必然会影响到学报的质量和特色的呈现.对于高等院校学报来说,每一个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均有所不同,因此,学报的定位也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办刊的模式应该具有着多样化的特点.千刊一面的办刊模式并不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教育职能的发挥.高等院校学报的主要职能不仅包括传承和积累学术,同时还包括思想的创造和构建,这也是高等院校学报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问题.
1.2 缺乏对信息积累的重视,情报资料意识淡薄
从某种角度来看,高等院校学报编辑工作通常包括: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以及信息传播等,而编辑工作必须具有的一个重要要素就是信息积累.然而,编辑工作量较大,大部分编辑通常将精力放在了审稿和改稿上,闭门造车的办刊模式必然会致使高等院校学报质量的降低.还有一部分编辑情报资料意识淡薄,主要体现为:缺乏对稿件所呈現的科研动态的了解,又不愿意花费精力积极地参加本校内组织的科研活动,同时还不肯花费时间进行社会调查.致使其很难准确地把握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更加难以辨别稿件的内容和论证是否新颖和有效.甚至还有部分编辑忽略了对文献资料的核对,这将严重影响学报的质量,甚至影响学报学术的学术形象.
1.3 学报发稿量加大,文章差错率提高
文章的差错率是评价高等院校学报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尺.近些年,高等院校学报的发稿量不断加大,文章的差错率也随之不断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包括职称的评定、岗位的评定、奖金的评定以及职位的提升等.这些均对个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要求.作者必须高效率地出成果.另外一个原因在于作者需求的急剧增加,高等院校学报盲目性地增加板块和栏目,造成了虚假繁荣的现象.这种现象必然会造成高等院校学报陷入恶性循环中,作者不愿意花费时间认真检查自己的研究成果,而高等院校学报部分编辑通常采用通读方式对文章进行粗略的校对和改正,仅仅确保了其内容上不出现大的差错,并未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些都将会致使高等院校学报质量降低[1].
2 高等院校学报面临的困境
2.1 办刊理念功利化
高等院校学报的办刊理念应该是将学术作为本位,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具有较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进行传播,以此促进学术交流[2].高等院校学报应该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提高学报的质量,通过质量的提高促进高等院校学报的发展.但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小部分的高等院校学报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惜损害学报的社会效益,稿件的学术质量大大降低.这部分高等院校通常以高额的费用出让版面,以此提升经济效益,这就致使高等院校学报的学术性降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严重失衡.这部分高等院校学报办刊理念的功利化,致使其面临着社会效益降低的困境.
2.2 缺乏合理的生态位
现阶段,大部分高等院校学报面临着结构布局的困境.尤其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学报的生存空间明显受到挤压而变小.部分高等院校学报未全面地认识到自身所处的宏观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在生态环境中的微观位置是否具有合理性.从而致使这部分高等院校学报办刊定位缺乏准确性,未能够充分地呈现自身的特色,并且缺乏明确的目标读者群体.
3 加强高等院校学报质量控制的有效途径
3.1 树立正确的质量控制理念
首先,高等院校学报发展的重要核心在于提高学报的整体质量,质量控制对学报的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3].学报的质量主要包括:学术质量、发行质量、编辑质量.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控制学报质量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加强对这些有形的可见的东西进行质量控制,而忽视了无形的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充分地反映着高等院校编辑部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例如:编辑部审稿的高效性、切中要害的修改意见、礼貌退稿,不降低作者投稿积极性、尊重并保护作者的权利等.这些均是编辑部应该树立的服务意识,并应该将这些服务意识贯穿到学报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以此有效地提高学报的质量.其次,质量控制是高等院校学报竞争的要求.以往,高等院校学报仅仅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稿件的编辑和出版,对学报的经营和发展不够重视.而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时代,高等院校学报同其他期刊一样,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学报必须对自身的经营和发展引起高度的重视.高等院校学报不仅仅面临着国内同类型期刊的竞争,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国外同类型期刊的竞争.而质量控制是增强高等院校学报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学报只有提高了自身的质量,才能够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以此赢得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较为优势的位置,从而得以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树立起正确的质量控制理念,增强学报的竞争力.
3.2 坚持办刊原则,严格把控政治质量
高等院校学报应该将政治质量的控制放在学报质量控制的首要位置,这不仅仅是学报应该坚持的办刊原则,同时还是学报生产与发展的重要前提[4].一旦高等院校学报在政治方面出现任何的差错,编辑均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编辑必须严格把控政治质量,在进行审稿的过程中严格把关.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我国法律法规所禁止刊载的文章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正确的宣传党的政策和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政治方向,正确发挥自身舆论导向的作用.严格把控政治质量,坚持政治质量标准,并非是紧跟形势,盲目地刊载时事性文章.高等院校学报的办刊宗旨应该与政治类相区别,不可以过于追求表面形势上的国际化,而忽视了自身应该具有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从而与办刊宗旨相偏离.高等院校学报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切入点,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职责,并无愧于自身的文化职责.
3.3 注重提高编辑素养,严格把控学术质量
学术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等院校学报的生命[5].高等院校学报是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因此,学术性是高等院校学报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属性.学术质量是衡量高等院校学报质量的核心标准.所有的高等院校学报均是由大量的理论性文章构成的,因此,每一篇文章的学术质量均与学报的质量具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科学研究也在随之不断的创新发展,那些老套毫无创新的文章将大大降低学报的整体学术性.因此,高等院校学报编辑应该在审稿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控学术质量,按照学术价值对稿件进行取舍.这就对编辑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不仅仅需要在处理文章时能够明辨稿件思想的是非性,并且能够将思路较为模糊、逻辑较不清晰的文章进行梳理,并能够将其加工成为内容充实、思想周密的学术性文章.一个不具有严谨思维的编辑将很容易在编辑工作中出现差错,因此,作为编辑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的编辑素养,并形成严谨的思维.当然,形成严谨的思维并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够逐渐地形成.编辑在日常的审稿中,应该以问题批判、观点批判的思维方式进行审稿,判断文章的思路是否与学术传统偏离,严格把控学术质量.从某种角度看,编辑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等院校学报的质量.
3.4 构建完善的编辑制度体系
为了有效地提高高等院校学报的质量和稳定性,确保其能够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积极地构建完善的编辑制度体系.首先,构建健全的稿件登记审核制度,认真登记和审核来稿,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稿件电子档案.这样更加便于对来稿的筛选、分类、审核、归档以及稿酬核算等,并且这也是控制学报质量的重要基础.其次,构建完善的稿件审核制度.在对稿件进行审核时,通常需要经过三个层次.一审,由编辑委员会进行审核.主要针对文章的价值、论点、语言表达以及政治导向等问题进行审核,并提出相应意见,对稿件是否可以被采用进行初步的确定.二审,由副主编进行审核.针对稿件的內容进行深入的推敲与润色,并决定稿件能否被采用.三审,由主编进行审核.针对稿件的整体内容和质量的高度最终确定稿件是否被采用.通过层层的把关,严格控制高等院校学报的质量.最后,构建完善的稿件校对制度.针对已经确定采用的稿件,在正式印刷前,应该对其进行认真的校对.一校,由责任校对员负责.按照不同的专业类型将打印稿件分发给对应的校对员进行校对.二校,由责任编辑负责校对.针对稿件的内容、体例、排版、文字等进行全面校对.三校,由主编负责校对,严格把控高等院校学报质量的最后一关,对稿件进行重点校对.完善编辑制度体系,有助于确保高等院校学报的质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等院校学报的质量关乎于其生存与发展,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等院校学报更加应该对学报的质量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高等院校学报来说,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缺乏明确的办刊方针、办刊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对信息积累的重视、情报资料意识淡薄,学报发稿量加大、文章差错率提高.并且高等院校学报面临着办刊理念功利化,缺乏合理的生态位的困境,因此高等院校学报应该针对影响其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走出质量困境,严格控制学报的政治质量和学术质量,以此强化学报的竞争力,促进学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红萍,吴中江,陆明燕.民办高校学报学术质量评价及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8(05):66-71.
〔2〕黄立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学报质量提升评价指标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8,33(10):22-28.
〔3〕王中男.在“编校合一”运作中如何保证编校质量:高校学报的视角[J].科技期刊发展与导向,2018(00):188-192.
〔4〕舒易红.湖南高校学报校对质量问题及对策——基于2017年上半年《报刊审读与管理》的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2):135-142.
〔5〕乔芸.服务师生,提升质量,践行学报在科技创新中的使命——以内蒙古地区高校学报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01):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