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仲冰
摘 要:辽宁地区作为东三省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担负着促进农民种植增收、维护黑土地生态平衡的重担。在水稻种植中,有效施肥可提升产量,但由于过去水稻肥料施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增加了施肥成本,还导致了一定的污染问题。首先对水稻肥料施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肥料施用;现状;对策
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多,稻作生产模式也不断变化,正确合理地施肥成为目前发展绿色农业的关键。如果肥料施用量过少,则无法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而施肥过多,不仅会导致成本增加,还会引发病害,导致环境污染。同时,如果施肥比例不合理,也会降低肥料利用率,影响最終的经济效益。
1 水稻种植中肥料施用的现状
作为国家粮仓,东北3省承担着保护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随着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农业的不断深入,过度施肥而降低土壤肥力的种植方式已经难以保证水稻高产。只有保持土壤肥力,协调作物高效生产,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1 肥料施用过量
在我国各个耕作系统中,水稻施肥水平是最高的。相关调查显示,氮肥平均施用量为222 kg/hm2、磷肥平均施用量为47 kg/hm2、钾肥平均施用量为36 kg/hm2。根据相关专家对辽宁省水稻种植中土壤氮素平衡试验的研究表明,施加适量氮肥有助于提升水稻产量,其范围应该控制在192.9~216.3 kg/hm2。
在目前水稻种植过程中,多数农民盲目地追求高产,不断增加施肥量,缺少对新型肥料的有效利用,影响水稻的长势。通过对辽宁省盘锦地区水稻种植情况的调查发现,其施肥量明显过量[1]。
1.2 肥料利用率较低
根据对稻田肥料施用的研究表明,化肥施用量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单位肥料的利用率反而会减少,对产量的贡献也随之减少。水稻后期的高氮肥利用率,能够有效帮助水稻器官储藏更多干物质,提高水稻产量。一些地区由于施肥过量,肥料投入量与粮食产出比较低,影响肥料利用率;而另一些地区由于施肥不足,影响增产潜力。
多数农民为了省时省力,采用“一炮轰”施肥模式,不能坚持按需供给,影响肥料利用率。尤其在盘锦地区,普遍对一年一季水稻种植采用小动力翻耕,最终导致耕种土层变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逐渐下降。尤其在秋季,温度较低,如果不能有效施肥,则影响水稻生长。
1.3 土壤与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过度依赖农药、农膜及化肥,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如何进行农业环境治理、提高肥料利用率,是目前水稻种植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2 水稻种植中肥料施用的改进对策
2.1 适当减少氮肥,提高肥料肥效
通过研究表明,适当减少氮肥,有利于提升氮素利用率,促进水稻增产,同时也有利于改善水稻的品质。在减少氮肥、磷肥施用量的同时,增加钾肥施用量,能有效改善氮、磷营养状态,促进营养物质在土地上积累,提升氮、磷利用率。在追求绿色高效农业的过程中,减少肥料施用量、节约使用农药,成为了水稻生产的新模式。同时,增加单位面积中水稻植株的数量,不仅能够提升肥料利用率,还能促进水稻产量提升[2]。
2.2 优选品种,微量施肥,提升肥料利用率
在同等肥力土壤中,优质水稻品种对肥料吸收、利用能力更高,同时肥料残留较少,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能够提升水稻抗倒伏能力,提升其产量。相关调查显示,硅钙肥、石灰是较为有效的土壤改良剂,能够有效改善土壤性质,提升农作物产量。
2.3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改善栽培方式
通过利用水稻生产机械化、土地集约化及水稻供销产业化方式,能够促进水稻高产。对于大多数土地肥沃地区,四季较为分明,昼夜温差较为明显,是水稻有机生产的重要基地。例如,辽宁省的稻田养鱼、养蟹等模式为绿色优质栽培提供了无限可能,通过分批次施肥,增加有机肥施加量,可提升肥料间的相互效益,避免肥料流失。从时间、空间上更好地利用肥料,发挥当地环境资源的优势,选择更好的栽培方式,可有效提升产量[3]。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优化施肥工作,不仅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农业增收增产。同时,还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水稻种植中肥料的施用时,还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优选育苗、合理施肥,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 1 ] 董礼强.东北稻区肥料施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作物杂志,2017,23(08):202-203.
[ 2 ] 王颖.不同施肥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和肥料效率影响初探[J].辽宁农业科学,2017, 23(03):65-66.
[ 3 ] 万光华.水稻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7,21(03):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