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伟
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变化进程,主题活动的实施是“做中学”的过程。所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教学并不是封闭的、单的、固化的,而是需要在具体主题活动实施中,根据主题特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实际需要,在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的同时,从课程目标、内容、活动过程等方面综合权衡,有所侧重,灵活地选用、设计课型。下面以三年级主题活动“关注自身的安全”为例,谈四个单元各个课型的设计与实施。
单元课型设计与实施
开题活动单元 本单元用4个学时,课外2周时间完成。
第1课时入门课。教学任务是“初步了解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其中主要的活动是通过引导学生分组阅读交流《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和看高年级同学的实践活动成长档案袋,交流两个问题:“觉得综合实践活动课跟其他学科有什么不同?”“从书或资料中你发现综合实践可以开展哪些活动?”经过讨论交流初步感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2课时方法指导课(简单的资料收集)。老师预设生成“安全领域”的主题,但希望由学生自己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而生成的。所以先设计一节方法指导课,通过“案例导入—方法指导—课内尝试—交流提升”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资料收集的方法。然后布置学生在课外观察生活现象、整理书籍报刊、与家长讨论交流等,了解“我们身边有可能存在哪些危险?
第3课时主题生成课。“主题生成课”的教学任务是“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的问题”。本课从回顾课前资料收集情况,发现问题(小学生的身边存在着各种险情),引发小学生关注自身安全,生成活动课题,整理学生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生成小组活动主题,初步分组讨论交流小组活动计划。经历了“问题导入—生成主题—讨论交流—初定方案”的过程。
第4课时方案设计课。指导分组,教会制定简单的小组活動计划。在学习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的过程中,认识综合活动有哪些形式,有哪些基本方法和知道如何初步分工。
实践活动单元 本单元用4个教学课时,课外2周时。
第1、2课时方法指导课:因为学生刚尝试开展实践活动,所以需要教师悉心的指导。设计两课时的方法指导课。第一课时学会从网络上收集整理资料,主要学习简单的网上搜索资料,利用word编辑文字的基本方法,通过实例简单介绍剪报、看书摘抄、观察记录等方法收集信息。第二课时老师根据各小组活动需要,进行其他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学习活动方式。
第3课时反馈指导课:汇报活动,分享收获,提出困惑,互相给予意见或建议,修改活动方案,完善调查体验活动。再利用一周课余时间深化活动。三年级学生,设计一节“中期反馈课”,一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方向,使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反馈活动之后,老师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实践活动,学会更多的安全知识。
交流活动单元 本单元用2课时。
第1、2课时交流评价课: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认知建构能力的水平都不高。因此,这里设计两课时的交流评价课,目的是细致地指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分组交流实践活动的情况和初步收获,重在学会交流、分享、评价活动。
第3课时成果设计课: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成果设计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知道如何更合理地整理资料,懂得恰当地设计成果展示的形式。
展示活动单元 本单元用2个教学课时,课外1周完成。
第1课时成果展示课:预设让学生发挥创作才能,分组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让学生再次走进“关注自身安全的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重温开展过的活动、遭遇过的挫折、收获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2课时总结反思课:经历“过程总结→全面反思→交流分享→拓展深化”的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与学习伙伴困惑共担、成果共享及对活动进行理性反思、及时总结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客观欣赏他人成果、评价他人活动的素养。“拓展深化”是在总结本次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向纵、深拓展活动,思考下一活动主题。
教学反思与建构
目标适度,恰当定位 “8岁的小孩子,能做什么?”“对于不同年级的小学生,教师指导的力度应有不同。年级越低,指导的力度应越大。”因此,笔者在设计主题时,应降低学习目标,以“知道关注自身安全的重要意义、初步学会一些方法、在合作交流中体验交往的乐趣”为主要目标,以简单的“观察搜集”“学习”“交流”为主要活动方式,让教师的指导贯穿活动全过程。
做中学,重在过程指导 在活动开展阶段,教师应关注活动生成过程的需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方法与技术的培训。个别性的问题对学生或活动小组进行个别指导。普遍性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解决。
根据实际,设计课型 如本主题在小学六年级或初中实施,开题单元可设计开题活动课,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完整、科学主题活动方案的评判标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提问及答辩技能。实践活动的方法可设计使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探究方法。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堇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