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珍希
【摘要】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改变着金融体系。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扩张的机遇。本文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从研究互联网银行和几大行入手,综合分析金融科技飞速发展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探讨借助金融科技,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转型应对措施。
【关键词】金融科技;互联网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转型
引言
在数字化趋势下,互联网银行兴起对传统银行带来冲击,展现出金融科技成为金融业新驱动力的形势。伴随着金融科技应用的不断成熟,为金融行业和科技行业带来全新的挑战与机遇,更激活了普惠金融服务动能。《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成立互联网金融专营事业部或独立法人机构。”为响应国家发展普惠金融的号召,同时也为解决网点受限、客户基础缺乏等内部困局,城商行将网点转型与打造互联网银行模式相结合,作为转型的重要战略。
1互联网银行业务发展分析
互联网银行是指借助现代数字通信、互联网、移动通信及物联网技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方式在线实现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支付、结算、汇转、账户管理、货币互换、投资理财等全方位的互联网银行服务机构。互联网银行时代的企业管理和治理结构都将完全不同于传统银行的治理结构和管理结构。
1.1微众银行业务发展分析
微众银行是由腾讯牵头发起设立的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于2014年12月成立,资金来源以同业负债为主,由于个人小额信贷收益率较高,存贷净息差达到7.02%,高于传统银行平均1.5%-2.5%的净息差水平。
微众银行定位在普惠金融,主动选择服务大众客户和微小企业,以腾讯平台上的用户为基础,聚焦用户群的消费信贷,致力于满足80%的未被满足的长尾金融需求,凭借核心产品——微粒贷转亏为盈,之后推出“微动力”合作平台,将微众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及服务输出给合作机构,让中小银行的用户能够在其银行APP上体验到微众银行提供的金融产品及服务。在数据获取上,依托于騰讯征信有限公司、央行、借贷公司、与合作伙伴拓展的金融消费场景及第三方的多维度征信数据,整合大数据的来进行用户画像。
1.2网商银行业务发展分析
阿里系的浙江网商银行,于2015年6月正式开业,资金来源则以存款、同业负债为主,以小额信贷为主,净息差超过5%。
在服务小微客户和农村市场的战略下,网商银行充分联合阿里巴巴,通过平台内的多维度数据为阿里体系的商户和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网商银行推出了“网商贷”、“旺农贷”等产品。同时网商银行开始拓展线上线下商户均衡服务,与各类外部机构合作,结合自身和外部机构的数据及风控模型为外部合作机构的客户计算授信额度,以优势互补的方式来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1.3百信银行业务发展分析
百信银行是百度公司与中信银行联合发起成立的独立法人直销银行,虽是直销银行的牌照,但仍属于互联网银行的范畴。在不设立网点、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供产品和服务,本质上不同于传统银行。百信银行于2017年11月正式开业,聚焦智能和普惠、构建智能账户、智能风控和智能服务等核心能力,借助中信银行的线下渠道优势,通过“线上+线下”、“银行+商业”的差异化发展模式,积极构建发场景生态圈,将银行服务深度融入到各类生活场景和产业生态中。
三大互联网银行依据各自的资源,发展方向略有不同,微众银行依托腾讯的社交数据针对个人的消费贷款为业务切入点,打造个人金融产品服务体系;网商银行依托阿里电商体系丰富的用户资源和数据,重点服务体系内的小微企业、小微客户和农户,再进行线上线下互通;百信银行在“试错阶段”,已进行了基础设备和系统的智能架构,正在探索未来银行体验店、线上服务等业务的发展方向。
2国有四大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现状
随着金融监管日趋严格,互联网公司逐步由业务模式创新转向金融科技创新。商业银行也纷纷着手新一轮数字化转型,在此趋势下,双方关系已从最初的“竞争”转为“合作”,这也是商业银行实现自我转型、寻找业务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2017年,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已全部与中国互联网巨头签约,将合作上升至集团战略层面,传统银行与金融科技巨头的合作金融新阶段。
持续下行的经济态势进一步压缩银行传统存贷利差收益、互联网金融持续削弱银行传统支付与借贷业务优势,金融科技成为传统银行构建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银行业的转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
3城商行网点转型中的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现状
《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通过健全多元化广覆盖的机构体系,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以拓展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加快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机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达到“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的目标,改善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促进金融投资向普惠金融倾斜。
目前,为践行普惠金融,很多城商行已经在探索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金融科技等手段,提升银行的服务水平和运行效率。在这些借助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创新探索中,也遇到一些困难。
3.1网点数量和服务线上化程度有限,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有限
目前城商行网点大多在成熟的城市区域,在县城和农村的网点屈指可数,有些业务未实现线上化办理,仍需到网点进行办理,网点提供金融服务的半径被地理位置局限,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有限,移动网络便捷性优势没能完全发挥。在推广时主要依靠线下宣传,获客手段比较单一,宣传和维护手段有限且成本高。城商行需利用金融科技,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3.2创新能力不足,服务客群局限,未满足差异化需求
目前,产品创新性不足、上线慢、种类单一、同质性高是城商行普遍面临的困境,随着用户需求差异化不断扩大,城商行的信贷产品中针对小微企业客户、农户等细分群体的各类服务产品较少;增值服务和生活服务类产品较少,产品研发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难以满足差异化、特色化经营的需求,急需借助金融科技的浪潮提升城商行金融服务水平。
3.3金融科技能力不足,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有待建立
目前城商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金融技术能力不足,需通过与外部机构合作来弥补,加强产品创新、产品线上化,为不同客群提供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全方位金融服务。随着信息管理的数字化、业务的数据驱动、风控的实时性、资产负债精细化管理、线上平台业务操作便捷性和安全性、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等问题都需要金融科技的助力。
4借助互联网渠道进行城商行网点转型的思考
4.1营销创新——充分运用新社交媒体进行立体营销
新兴模式下,获客方式主要为网络、社交、媒体等资源来拓展客户,传统银行获客方式为营业厅、客户经理线下拓展等。在保持传统渠道获客优势不放松前提下,引入新获客模式,引导用户体验银行服务。
(1)利用新社交媒体进行“图文+视频”的立体营销。传统金融业态下的宣传与推广渠道,多是通过新闻媒体、中介代理、实体广告等方式,存在着低转化率和高成本的问题。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媒体用户习惯于图文结合的原生广告。新媒体时代下,银行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进行移动性“图文+视频”的立体营销,从互联网的大流量中挖掘客户。
(2)通过流行的媒体,扩大银行的知名度、多种形式与用户互动。让客户发现自己的需求,达到类似观念广告的效果。此类宣传重点在于扩大银行品牌的知名度,有效的吸引、保持、增强客户关系,可通过发布“理财小讲堂”“育儿分享会”等系列图文+视频,也可进行各种互动性直播,增强与用户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更好地提升客户黏性,完善客户教育和宣导。
(3)将线上客户转化为线下的体验客户,形成线上线下的营销闭环。当線上宣传积累了一定社交客群时,通过大数据获取和分析,进行线上社会化营销。通过社交数据和大数据技术,将同类群体的行为特征和需求,推送相关定制服务,来吸引有需求的客户,实现金融产品的精准营销,提升金融产品的匹配度,实现低成本实现金融产品的宣传与推广。通过多种线下增值服务,实现银行与商户的联动,让线上客户转化为线下体验客户,使线上线下的营销形成闭环。
4.2产品创新——线上线下结合,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
(1)将信用卡打造为明星单品,成为作为线上获客的突破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手机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互联网支付中用户对信用卡消费方式接受度和使用率远高于一般贷款。且我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仅0.47张,信用卡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运用网络渠道可高效进行信用卡营销,将信用卡业务作为线上获客的突破口,从培养消费支付习惯,到拓展信用贷款业务,把信用卡从“消费支付工具”发展成为“消费信贷工具”,借助线上渠道拓展客户,推进信用卡业务的互联网化,推动信用卡支付规模不断扩大,将信用卡打造为明星单品。
(2)线上渠道与线下消费场景结合,获取数据以精准营销。随着线上服务不断丰富,客户摆脱了去网点办理业务的束缚,城商行可充分运用网络渠道进行营销。通过互联网平台、线上线下商户间合作等方式加强消费场景切入,结合各种创新产品,以信用卡为载体,促进账单分期、消费分期等分期贷款业务快速发展,进一步刺激消费金融需求。同时对客户带来的消费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为客户画像提供参考数据,更好清晰地识别客户需求、意愿和能力,为后续的精准营销打下基础,更好地开发产品并带动客户体验银行多种类服务。
(3)借助地缘优势进行产品创新,借助金融科技提升服务可得性。城商行普遍具有地缘优势,包含本地信息优势、网点数量优势等,同时在当地有较强的认可度和知名度,便于吸收本地长尾客户;并对当地客户的资信情况、贷款能力更为了解,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全面提升产品定价、资源配置、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能力,对细分客群提供不同产品和服务,通过拓展生活场景、调整信贷投向额度、优化利率风险定价策略等方式,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并在细分业务领域构筑差异化经营优势,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4.3客户体验—运用金融科技提高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
(1)借助金融科技,增加线上渠道的交易安全性,推动网点智能化转型。传统业务往往运营效率低、覆盖面不够广,而金融科技在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优势显著。为顺应客户行为习惯的变化,需推动网点的智能化转型,借助AI、大数据、生物识别、反欺诈等金融科技,将网点中标准流程化的人工服务向自助服务迁移,加快网点由人工操作型向智能服务转型,构筑电子支付渠道与固定网点相互补充的业务渠道体系,提升业务运营和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
(2)运用金融科技融合金融与生活,做精本地化服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借助金融科技将金融服务融入日常消费各个环节,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嵌入式金融服务,一站式解决消费需求,提升日常生活中消费行为的效率。在满足日常生活、信息通讯、交通旅游和文化娱乐等基础消费场景的支付需求的同时,深挖本地服务“强粘性”的优势,利用“移动互联网+”打造本地“流量入口”,结合富有特色的生活服务场景(如教育服务、留学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做好客户服务,在线上和线下为当地个人客户和小微客户提供一站式、专业化的服务。
4.4合作共赢——加强跨界合作,聚焦引流和品牌生态塑造
(1)开放金融服务给第三方合作机构,為非本行客户提供服务,聚焦客群引流。在金融科技辅助下,秉着开放的理念,城商行尝试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将自有的金融服务开放,为第三方机构的客户提供定制服务,力争打造全线上、一体化、浸场景的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的体验,共享客户资源和数据,利用所收集的数据,实现用户需求与风险的及时准确把握,降低获客成本和风险控制成本。
(2)与多元对象开展跨界合作,打造数字化服务体系,构建共赢品牌生态。金融服务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通过与多元对象合作,以提供金融服务为基础,构建一个与客户互动、有客户参与的服务生态体系。将生态系统中最基层的触角延伸到客户具体生产生活情境中,满足客户切实需求。积累客户和数据后,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信用风险模型,建立自有消费金融产品信用评价体系和综合信用评价数据库,搭建一套开放的数字化服务体系,打造包含产品服务、应用场景、智能渠道三大要去的金融服务模式,依托金融科技建立多对象、多渠道的品牌立体生态体系。
5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提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力成本也在逐步上升,对人力依赖程度较高的传统金融业需要逐步转型与升级,利用智能化提升效率。互联网催生了金融消费升级转型的新生一代,当下紧密拥抱移动互联网的年轻一代,未来10-15年将全面进入能力、事业、财富和消费的高峰年龄段,届时中国乃至世界主要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将整体转向基于移动互联网和领先智能科技,传统金融业务模式的转型与升级时间紧迫。为应对变化多端的外部环境,需紧紧把握互联网+发展的脉搏,全面推进网点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业的内在价值是转型的必经路径。
参考文献
[1]郭强.孔令芳.刘筱茵.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启示[J].经济师,2019(2):110-112.
[2]李伟.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J].观点,2018(8):12-13.
[3]韩佳峻.金融科技对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18(10):32-35
[4]方翌.浅析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对策[J].财务金融,2019(01):15-16.
[5]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5):1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