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应急管理技术研究

2019-09-10 07:22:44张杨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应急预案安全保障

张杨

摘 要:为了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管理领域的重要举措,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巩固特长隧道综合运营管理成果。依托秦岭终南山公路公路隧道,借鉴2013年全国公路交通联合应急演练相关成果,结合隧道运营与应用管理学的有关理论,对现有特长隧道应急管理制度构建与应急处理的具体模式进行探讨。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优化综合预警管理,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度、应急演练制度、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制度、应急储备制度、应急值班制度等。优化基础保障措施,安全管理制措施、应急救援措施及辅助类管理措施,建立切实可行的突发事件应急预防和事后应急处置等机制,构建科学完备的长大隧道运营管养模式,以期为国内外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关键词:终南山隧道;事故成因;应急预案:安全保障;应急响应

中图分类号:X 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9)05-0574-06

Abstract: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important measures of the state in the field of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promot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portation safety production field,and consolidate the comprehensiv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results of the special long tunnel,this paper,relying on the Zhongnanshan highway tunnel in Qinling Mountains,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relevant results of the 2013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joint emergency drills,and combin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unnel operation and applied management,discusses the specific mode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emergency treatment for the existing super-long tunnels,analyzes the causes of accidents,optimizes comprehensive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and further improves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system and emergency drills system,emergency rescue team management system,emergency reserve system,and emergency duty system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basic safeguard measures,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emergency rescue measures and auxiliary management measures,establish practical emergency emergency prevention and post-event emergency disposal mechanism,and build a scientific and complete long tunnel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highway tunnel operations at home and abroad.Key words:Zhongnanshan highway tunnel;causes of accidents;emergency plan:security guarantee;emergency response

0 引 言我國公路隧道数量、里程已经成为世界之最。近15年来,公路隧道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公路隧道在全国路网规划中重要性日益凸显。伴随着公路隧道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管理工作也逐渐得到重视[1-4],但是相对日益成熟的建设技术,我国公路隧道运营状况却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部分隧道因交通事故、危化品泄露等导致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运营管理法规、制度、技术等方面也缺乏系统的标准和规范[5-10]。基于此,健全和完善运营法规和制度,加强公路隧道风险控制,保证隧道安全通畅地运行,成为当前公路隧道领域一项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文中深入分析国内外隧道交通事故的时间、地点及原因,介绍了隧道应急预案的详细内容及演练成效,以期为国内外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道路运输涉及我们每个家庭的生活,目前它已成为我们出行的必需品。道路交通事故直接影响,生命、财产、家庭幸福,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交通事故每年造成130万人死亡,交通事故每年致伤人数达2 000万~5 000万人,到2020年之间交通事故每年将造成190万人死亡,世界卫生组织制订了交通安全十年行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措施就包括改善道路设施,加强应急急救服务和交通安全管理等。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行与“人、车、路、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隧道是高速公路运行管理中的“瓶颈”路段,在道路运行安全中风险最大。但随着大量的公路隧道建设,在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因公路隧道道路及交通环境的特殊性,暴露出的运营安全问题。近些年,随着特长公路隧道运营管理实践,我们总结出构成特长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的“危险源”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火灾、危化物品泄漏、土建结构出现沉陷或裂缝、隐患灾害、恐怖威胁等[11-15]。2011年4月8日凌晨3时许,甘肃省兰州市至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兰临高速公路七道梁隧道内油罐车发生爆炸,隧道内设施受损严重,这起事故造成4人死亡,一人轻伤。2014年山西延后隧道危化品燃爆事故造成40人死亡、40余辆车被毁;1999年勃朗峰隧道火灾事故造成38人死亡,43辆车被毁法国、意大利与瑞士三国联合救灾,耗时3天才将大火扑灭;据统计,隧道内发生突发事故中,火灾事故所占的比例高达10%,由于隧道本身具有半封闭性、可达性低、情况不明性、联络与救援困难等特点,导致发生灾害事故后隧道内烟雾浓度迅速增大,温度升高,疏散避难困难,且灾害容易恶化[16-20]。

1 终南山公路隧道事故致因分析

1.1 工程概况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包茂线的控制性工程,也是西安至安康高速公路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全长18.02 km,设计时速80 km/h,安全等级为一级。2002年3月开工,2007年1月20日建成通车。秦岭终南山隧道自2007年通车以来,车流量已经从2 000辆/天,增加到目前18 000辆/天,高峰期可达到52 000辆/天,其年交通量如图1所示。目前隧道交通流量较大,机电系统复杂,养护任务艰巨,运营管理压力不言而喻。

1.2 事故致因分析大数据分析隧道事故情况,具体分析每个事故发生的客观原因和可能性,由于隧道本身具有半封闭性、可达性低、情况不明性、联络与救援困难等特点,导致发生灾害事故后隧道内烟雾浓度迅速增大,温度升高,疏散避难困难,且灾害容易恶化。(时间)隧道越长,救援人员到场时间就会长,事故的灾害扩散就会大;很难保证在火灾的8 min初期火管制时间,15 min中期火管制时间内展开初期救援。(空间)隧道属于半封闭空间,发生事故后,由于空间狭小,救援难度大;(环境)隧道内空气质量随长度的增加,空气置换难度大,隧道进出口随地理位置的差异会多变。这些影响因素都表明,(管理)隧道越长、设备越多,管理压力越大。结合事故致因理论可以得到,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行为,其次是环境和管理的问题,而终南山隧道由于长度的原因,带来环境和管理方面的巨大压力。

1.2.1 交通事故类型分析隧道交通事故主要原因包括疲劳驾驶、超速、车辆故障,操作失误,其中,疲劳驾驶、操作失误是导致隧道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占所有事故原因的75%左右,由此可见人是导致隧道事故发生的关键因素。

1.2.2 交通事故时间分析凌晨和傍晚是公路隧道交通事故的多发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夜晚、凌晨时间,疲劳驾驶的驾驶员数目增多,驾驶员操纵车辆准确率下降,发生事故几率增加。

1.2.3 交通事故季节分析隧道交通事故的数量与季节具有一定的关系。春季交通事故最多,主要原因是春季雨水较多,路面湿滑、道路附着系数降低。

2 终南山公路隧道运营安全管理措施

2.1 编制应急预案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切实加强对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应急管理,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环境影响以及财产损失,特制定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具体而言,秦岭终南山隧道应遵循以下原则开展工作:①预防为主,防救结合。充分重视预防作用,从源头遏制灾害事故的发生;②以人为本,生命第一。始终将保障人员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首要任务,优先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③依法规范,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范加强对秦岭终南山隧道的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④资源整合,协同应对。各相关部门接到应急指令后,应协同应对、密切合作;⑤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充分发挥先进技术,进行预警和事故后提示,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司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综合素质。

2.2 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秦岭终南山隧道突发事件应急组织结构共设立12个职能部门,具体组织机构组成如图2所示。隧道监控指挥中心在应急组织结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主要负责关注隧道内车辆通行的状况、远程管理机电设备、指挥内部应急救援部门;路政大队、安检大队、应急救援队、守卫大队等4个部门24小时值班,形成以监控中心为指导的一线救援队伍。安检大队为隧道安全管理的第一道屏障,严格控制危险品车辆进入隧道。守卫大队为隧道安全管理的第二道屏障,严格值守在隧道洞口。路政大队、应急救援队为突发事故第一救援梯队,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实施救援;其他部门为隧道应急救援的后勤保障。

2.3 预警及应急响应监控中心实行24 h监控,接收到报警或发现险情,及时预警并报送陕西交通集团应急监控中心及行业管理部门。应急力量不能满足应急需求向上一级单位提出应急支援申请。预警信息通过救援微信群、可变情报板等及时进行发布,并向属地公安进行报告,提高预警的时效性,增强预警信息的透明度,以便及早科学防范。隧道分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下达预警指令并及时上报。由陕西交通建设集团公司根据情况通知其他救援单位,做好支援准备,随时听候应急领导小组的调遣。应急领导小组前往监控中心,根据上级指令确定事故救援方案,组织人員实施救援。现场事故处理完毕,隧道分公司养护科、机电科共同针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对隧道土建结构、机电设施进行检查,评定隧道是否具备通行条件,必要时组织恢复与抢修。隧道恢复交通,伤员得到妥善处置,视为应急救援结束。具体应急救援作业流程如图3所示。

2.4 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秦岭终南山隧道从通车到现在进行了180多次模拟综合演练和30余次实战演练,主要包括:火灾演练、突发事故救援演练、感温光纤报警演练、借道通行演练、恐怖袭击演练,救援车辆拉练等。其中,2013年全国公路交通联合应急演练为最大规模的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此次演练由交通运输部公路局主办,陕西省交通运输厅承办,公安、武警、医疗、电力、环保等单位协办,交通集团隧道分公司具体负责。演练涉及G65包茂高速绕城、西镇、安川段等路段,参演人员300余人,装备、设备、机械、器材等100余套。

2.4.1 模拟场景

1)隧道内发生事故、交通中断、人员逃生自救场景。2013年11月20日10:00,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东线(西安方向)9号至10号车行横通道之间发生事故。事故场景设计如下:事故现场共设5辆社会车辆(以下用A,B,C,D,E表示)。A轿车正常行驶,B轿车因超速与A车发生追尾事故,占用双车道尚未设置警示标志,而C轻型卡车紧急靠右停车,D车由于行驶的车速过快,未能及时刹车与C车发生碰撞,衍生火灾事故,E客车临时停车。发生火灾车辆为C车,D车有司乘人员被困,E车人员现场逃生。事故发生后,现场有人员逃生、自救,并拨打报警电话求救。

2)车辆起火、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场景。监控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切换视频寻找火灾现场,确认后向总指挥报告,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组织救援。

3)路网中断、节点分流、综合应急救援场景。险情发生后,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双向封闭,G65控制性路段双向拥堵,有关部门报省高速公路收费管理中心,通过路网联动机制,发送路况信息,分流通行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车辆,相关路段利用情报板沿线宣传,联系隧道警察大队、路政支队在相关分流路段进行分流,如图4所示,武警配合路政人员在隧道南北口及事故现场进行交通管制。

2.4.2 演练过程

1)开始阶段:观演人员进入指定位置,指挥下达应急演练开始指令。报警及接警阶段:隧道内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损毁严重,交通中断,发生火灾事故,监控中心声光报警器自动报警。

2)出警及交通管制阶段:监控中心指挥下达启动隧道应急救援预案命令,相关单位应急救援人员按指定路线出警,同时做好各自管辖路段的交通管制和车辆分流工作。

3)灭火及人员逃生救治阶段:救援单位到达事故现场后,开展灭火、救援、疏散等应急处置工作,如图5所示。

4)隧道状况评估与修复阶段:相关检测单位与养护单位联合勘测、评估、论证隧道状况。

5)恢复交通阶段:养护队伍到达事故现场,对事故路段进行清扫,对隧道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确保道路达到通行条件。

6)结束阶段:所辖路段分阶段放行,交通管制全部解除后,总指挥下达结束指令,应急演练结束。

2.4.3 演练效果及分析此次应急演练是隧道分公司应急突发处置部门第一次对外“标准展示和联动配合”,从整体演练情况看,场景逼真、指挥得当、联动紧密、响应及时,做到了指挥统一、反应灵敏、协调有序。通过演练有效检验了协作单位之间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能力,也是对隧道救援标准化动作的统一规范化界定,效果是为其他隧道运营管理单位提供救援模式和处置方法。充分证明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2.5 其他安全保障措施

2.5.1 应急救援措施保持隧道安全的最好方法是尽量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在事故的预防、监控和巡查、事故控制、自救、紧急救援、交通管理合理规划,同时对事故能夠快速反应。为彻底禁止危险品车辆驶入隧道,专门靠前设置危险品检查站,配备货车快速检测设备FS 6000,对危险品车辆全部进行劝返,有效控制了危险源。分别值守隧道南口、北口和隧道内8号、17号车行横通道等4处应急救援值班点,实行24 h值守,形成长隧分割、多点就近救援的快速反应队伍,使隧道内任何一点发生火情,应急救援人员都能第一时间内赶到事故现场实施救援,缩短有效救援时间。

2.5.2 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借鉴通车12年的管理工作经验,结合国家已有法规规范,编制了《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养护管理制度汇编》《日常管理制度汇编》等管理制度,形成在法律和规范的框架下进行管理和日常工作。在事故多发路段增加红蓝爆闪灯;在隧道的所有紧急停车带、车行横通道口、隧道进出口增加一定数量的有明显的反光标志的防撞桶,提前预警;在夜间容易瞌睡时间,利用隧道内的紧急广播系统不间断播放警笛,提醒司机,平安出行;在引线弯道处增加声光报警器,进行声光报警。

2.5.3 辅助类管理措施建立安全保畅群,实时了解隧道内通行情况;由监控班长建立微信联系群,有突发事件及时联系,便于处理;由路政大队建立路政互动群,随时交换事故现场信息;由监控中心开设2部无应答转接电话业务,开通电话强制录音功能;增设POC对讲机,实现远程和现场无限制对讲;建立秦岭终南山隧道专家库,其中包含行业专家19人,技术专家12人。在应急事故救援中可申请相关专家指导。

2.5.4 建立切实可行的救援组织机构建立确实可行的救援组织机构。包括应急人员、应急物资、应急车辆,应急救援路线的规划。以终南山隧道为例,就是冬季除雪保畅物资、防汛物资、消防车、拖车、医护车、照明车、发电车等车辆的车况。应急物资的存放位置、数量及机电设备的备品备件库存等。

3 结 语随着我国公路隧道数量不断增加,运营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道路交通环境的差异,建设年代的增加,出行需求量的增加,道路承载能力的增加,都将严重的影响交通环境,探讨隧道安全控制技术和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从应急预案制度、应急演练制度、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储备制度、应急值班制度等方面全面预防和完善救援机制,从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交通部工作要求和养管单位职责入手,面对目前我国隧道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必须充分发挥先进科技技术和专业人才的引领作用,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编制切实可行、实效显著的应急管理体系,打造高水准、严要求的应急救援队伍,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中人员、财产损失,保障隧道安全、顺畅运行。

参考文献:

[1] 周 健.基于GPS/GIS/GSM的公路隧道运营管理系统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04,17(03):112-116.

[2]彭洪涛.隧道行车安全综合管理系统[J].中国交通信息化,2019(06):138-140.

[3]吴陵生,董 艳,吴 军.基于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的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分析[J].人类工效学,2018,24(02):60-64.

[4]谢毅宁,夏杨于雨,马 非,等.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隧道交通事故特性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9,35(02):147-153.

[5]赵跃峰,张生瑞,马壮林.基于部分优势比的公路隧道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分析模型[J].中国公路学报,2018,31(09):159-166.

[6]王少飞,刘桂强,曾 磊,等.长大公路隧道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编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02):197-200.

[7]曾磊,王少飞,卢 辉.高速公路长大隧道防火减灾与应急管理[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08(S1):1584-1590.

[8]薛 峰,谢书栋,崔维国,等.高速公路隧道闭环式安全管控系统研究[J].中国安防,2018(09):46-51.

[9]曾 磊,王少飞,林 志,等.公路隧道火灾事故调查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12,49(03):41-48.

[10]王少飞,王 辉,涂 耘,等.公路隧道交通事件分类分级与应急管理[J].公路,2013(07):190-193.

[11]黄合来,罗启章,彭韵颖,等.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路段危化品运输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08):2107-2114.

[12]卢 浩,王德荣,谢东升.隧道运行安全风险与管理初探[J].地下空間与工程学报,2010(04):850-855.[13]闫治国,杨其新,朱合华.秦岭特长公路隧道火灾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11(11):96-101.[14]周林英,韩 静,赵忠杰.事件状态下高速公路隧道群的交通流特性分析[J].中国科技论文,2017,12(07):839-844.

[15]余剑锋,张金杰,张 兵,等.基于VISSIM的高速公路隧道交通事故影响仿真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7(03):54-56+128.

[16]申艳军,杨 阳,邹晓龙,等.国内公路隧道运营期交通事故统计及伤亡状况评价[J].隧道建设(中英文),2018,38(04):564-574.

[17]黄建峰,袁可兰.山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口与隧道口安全距离研究[J].路基工程,2018(01):182-185.

[18]赖金星,周 慧,程 飞,等.公路隧道火灾事故统计分析及防灾减灾对策[J].隧道建设,2017,37(04):409-415.

[19]王 淼,杨 喆.盾构施工对建(构)筑物沉降监测及分析[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34(02):169-173.

[20]杨志勇,江玉生,颜治国,等.盾构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沉降规律分析[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4,34(03):268-273.

(责任编辑:张 江)

猜你喜欢
应急预案安全保障
环城水系施工中静力切割技术的应用
事业单位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策略
凭证价值视角下的企业电子档案管理研究
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高校安全保障体系探究
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 20:32:45
旅游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写及注意事项浅谈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浅谈高校安全稳定保障体系的构建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23:07
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研究
应急预案工作体系的相关研究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