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洒
摘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灵魂,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戰略发展的主线。甘肃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本文立足甘肃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已有的成果,指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促进甘肃文化产业发展所应该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甘肃省;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5-0045-02
1 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在2013年文化博览会上,甘肃签订的合同总额为232亿元。2014年5月15日,在第十届深圳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丝绸之路:长安-天山走廊公路网项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文化博览会上,签订了甘肃省84个文化产业项目,合同总额700亿元。2014年第20届兰州博览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在宁窝庄大酒店大礼堂举行。与第19届兰州博览会相比,增加了382.44亿元。在同一天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甘肃省14个市县项目单位代表和海外及其他兄弟省市56家商户集中签约56个重点投资项目,合同总价值117.645亿元。已与西方签订九项开放式进出口投资合作合同项目,合同总额超过10亿美元,涉及伊朗、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同时,共签署项目1494个,总投资8578.04亿元。
2015年12月10日,读者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甘肃省文化企业上市公司实现零突破,成为中国期刊的第一份子。2015年,甘肃省文化产业投资促进合同金额1774.7亿元,比上年增加283.94亿元。截至2015年底,甘肃省正在建设的文化项目772个,启动新项目406个,新开工项目投资额151.51亿元。完成项目282个,完成项目完成投资544.61亿元。文化市场建有42个定点营业网点,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实现利润1.2亿元,建成60个文化生产加工基地,产值4.1亿元,利润1.1亿元,带动4.8万农民从事文化产业。
2016年9月21日上午,甘肃省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圆满闭幕,总计签约文化产业项目89个,合同金额约1078亿元。共有10多家外国公司介绍了各自的文化产业项目,比如文化产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中心。我国南京市玄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动漫游戏软件开发和大数据中心项目,弥补了甘肃省动漫游戏大数据产业的漏洞。甘肃省藏书古籍文献编纂中心项目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作。填补了甘肃省藏文文献数字化建设,专业信息数据库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空白。
2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2.1 交通优势
甘肃省在地理上十分占优势,位于亚欧大陆桥的中间区段,地处中国西北内陆,黄河上游,处于我国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与陕西、四川、青海、新疆、内蒙、宁夏等省区相邻,是中国西北地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兼备的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是联系全国并贯通东亚与中亚、西亚及欧洲之间的陆上通道[1]。
2.2 平台优势
甘肃省正在建立经济、文化和经贸合作三大战略平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要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中心。针对以上平台,甘肃省政府出台各类文件,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建设,大力鼓励文化产业就业。
2.3 文化优势
(1)敦煌文化。敦煌是中国西部的“沙海明珠”,它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甘肃、青海、新疆三省交界处,古称“沙洲”,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丝绸之路在此留存下最为辉煌的文化遗产和最为丰富的历史印记,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资源库”和文化建设的博大“基因库”是飞天艺术的故乡,文化资源优势突出。1987年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存北魏、西魏、西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的洞窟四百九十二个,共计壁画四万五千平方米。敦煌的美术制品在国际上也有声誉,敦煌的彩塑、夜光杯、手工地毯、工艺骆驼敦煌特色的文化产品,有着浓厚的文化特色,文化产业带动了经济的发展。甘肃旅游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黄金旅游线路“古丝绸之路游”的重点区段,以其独特的魅力形成了“精品丝路、多彩甘肃”的旅游品牌形象,想成了以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和黄河文化为代表的多条旅游线路。
(2)民俗文化。甘肃省是一个汇集了众多少数民族的省份,省内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241.0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43%,少数民族或集聚或散居,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省的独有民族,民族艺术丰富多彩。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色,民间艺人用他们的智慧把古老的技艺代代传承,亘古不衰,特别是民间手工技艺。正是因为多民族的人口分布,影响了甘肃省内宗教文化的传承,有着众多的宗教节日庆祝活动。不仅有清真寺组织的宗教民俗活动,临夏回族自治区还每年举办大型的莲花山和松明艳花卉节。保安族是由地名“保安城”演变为族名保安族,保安族信仰伊斯兰教,现主要集聚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这个民族的三大特色刀、砖雕门楼、花儿,刀象征了这个民族的机智果断,砖雕门楼是这个民族热爱生活的体现,花儿是这个民族对生活爱情的吟诵。一些民族活动,如民间的唢呐演奏、社火、戏曲、太平鼓、花儿会等等,这些传统民俗文化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往这里,带动着当地经济的发展[3]。
3 对策
3.1 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完善文化金融服务机构
加强以智力成果为依托的文化产业保护力度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无疑是重中之重。因此应该因地制宜的结合实际制定符合当地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地方性的政策法规,政府要在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中充分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做到严格执行自己的职责,对触犯法律的行为严惩不贷,真正地让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印在每个人的脑中。同时完善文化服务机构设置,集管理、咨询、评估、风险补偿于一体的金融服务机制,搞活金融市场资本,扩大融资渠道,双向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3.2 整合沿线区域的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将周边沿线区域的遗产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进行高效化、集约化挖掘与整合,继承与发扬相关优势文化与特色文化。抓住一带一路大发展、大建设的背景优势,在资金、技术与政策上进行扶持,文化企业打造优秀的文化品牌,以此来增强自己的文化创新力,进而在文化产业竞争中提高自己的优势,资源和经济互补,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3]。
3.3 加强人才培养,打造文化基地建设
21世纪的经济发展乃是人才的竞争,而文化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尤其是稀缺的优秀人才。文化资源的整合工作与宣传迫切需要优秀人才的培养,为此应该大力培养文化产业建设所需特色职业人才,打造高校人才与文化企业进行交流合作的平台,让甘肃省逐步建设“文化人才工程”。同时各类国企以及民营企业应该给予就业人才的优惠补贴,逐渐提高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激励人才的自我发展。
3.4 拓宽文化市场,明确企业的主体作用
甘肃省应当在自己已有的经济、文化基础上,推动甘肃省的各市规划自己地方的文化产业。切实破除机制体制障碍,以政府为主导,推动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市场。同时明确企业在市场机制中的主体地位,企业以其雄厚的资金、技术与人才的支持,推动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通过优质的产品拉动、吸引社会投资,推动甘肃文化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宇.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
[2] 赵澄澄.“一带一路”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策略[J].今传媒,2016(2):155-157.
[3] 邢尕燕.马克思文化交往思想视域下“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研究[D].华侨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