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协超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O)治疗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HRF)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难治性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HFOV和HFOV联合iNO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等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aO、PaCO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HFOV联合方式iNO治疗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一氧化氮;新生儿;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281-01
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以低氧性为主要特征的顽固性低氧血症,是由于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间质性肺气肿、持续肺动脉高压等所引起,是造成早期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通常采用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高频振荡通气、吸入一氧化氮及液体通气及体外膜氧合等进一步呼吸支持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氧合能力,增加肺组织血流灌注,提高通气血流比值,缓解临床症状。本次研究着重观察分析采用HFOV联合INO治疗HRF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患有难治性呼吸衰竭新生儿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4例;胎龄14-47周,平均胎龄(33.6i3.2)周;原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肺炎2例,重度窒息1例,湿肺3例。观察组10例患儿中男性7例,女性3例;胎龄13-48周,平均胎龄(33.8±3.4)周;原发病: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胎粪吸入综合征2例,肺炎3例,重度窒息1例,湿肺1例。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HFOV治疗,使用Stephnie呼吸机的高频振荡通气模式,设置初始参数为:吸入氧浓度(FiO)0.8-1.0,平均气道压(MAP)15-30cmHO,吸气时间(Ti)33%,频率(RR)8-12Hz,振幅3-6级,以能够看到患儿胸廓出现明显振动为度,胸片显示右横膈维持在第8-9肋。调整呼吸机振荡频率,维持血气指标FiO≦40%,MAP≦8.cmHO,SpO88%-95%,PaCO 35-50.mmHg。观察组采用HFOV联合iNO治疗,HFOV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经专用流量控制仪后接人呼吸机供气管道.在呼吸机供气管道近Y型管处取样,控制NO和NO浓度,同时采用高铁血红蛋白(MHb)探头监测MHb浓度。设置NO初始浓度为5ppm,吸入1h后如果△PO>10-20mmHg,SPO上升至88%以上,则维持NO吸入剂量不变;如果△PO<10mmHg,则逐渐上调NO吸入剂量,直至PO和SPO达到上述水平,控制最高吸人量不超过80ppm。病情好转后每隔6-12h下调NO吸入量3-5ppm,逐渐降至维持量3ppm,病情完全稳定后可停止NO吸入,继续给予常规治疗。
1.3观察指标不同时间段的PaO、PaCO水平。
1.4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l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x檢验,以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PaO、PaCO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表2。
3讨论
采用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常规方法,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有效降低病死率,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失败的被称为难治性呼吸衰竭(NRF)。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HFOV、iNO、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方法治疗NRF,均可取得较为确切的治疗效果。其中ECMO属于有创性治疗,且操作较为复杂,在临床应用上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而单一采用HFOV、iNO和PS进行治疗无法有效改善通气不足、肺泡萎陷、肺内毛细血管通透降低、氧合作用不足的症状,临床效果大多不甚理想。HFOV联合iNO可有效促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肺内气体分布更为均匀,更有利于NO在肺泡内的的弥散,为NO直接作用于肺泡毛细血管,改善通气状况创造有利条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HFOV联合iNO方式,观察组的PaO、PaCO水平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单纯采用HFOV的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在新生儿难治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采用HFOV联合iNO的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