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言
[摘要]从古至今,糖尿病一直是危害国内外人们生命健康、降低生活指数的一大疑难杂症。它的发病率高,病因复杂,并发症严重,病期长难以治愈。在中医中,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素问·奇病论》里有谈到:“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之以兰,除陈气也。”通过多年来的临床与研究发现,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效与优势。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236-01
1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治疗糖尿病
“治未病”是中医具原创性的观点。本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医学朝向健康,人的身体会不断出偏,需要不断纠偏;如果能抓住在器质性病变形成之前的两个环节:预防保健与及早干预,将病情控制在功能状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旦生了病,即便治好也会对病者的身体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第二阶段是慎微杜渐,先病而治,《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日治未病。”要对疾病的先兆症状十分敏感谨慎,将疾病的萌芽遏制在摇篮里,将身体损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第三阶段是既病知传,先变而治,《难经·七十七难》云:“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日治未病焉。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日治已病也。”这一阶段要整体施治,要充分考虑到机体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充分提高疗效,稳固治疗效果。以上理论指导我们现代实践可分为两个方面:未病养生和慎微先治。人们要顺应四时,趋安避邪、起居有常,莫伤莫强、恬淡平和,精神内守、但欲小劳,无使其极。在疾病还未发生出现病兆之时,及时调理,调整生活方式,将疾病扼制在摇篮里。
2中医在情志治疗方面的优势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目前也被认为是一种心身疾病。临床资料表明,包括抑郁、焦虑在内的精神心理因素不仅参与了糖尿病的发生,也可造成糖尿病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而糖尿病本身也可导致或加重精神紧张及心理失调。通过有效地进行情志治疗与调理,能极大缓解糖尿病症状及并发症症状,并对治愈起到促进作用。现代医家认为与消渴病发病相关的情志因素中,“忧”、“思”、“恐”三种精神刺激最为多见,而且危害较多,多致伤心肝脾,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心失神守,肝郁则失于疏泄,而致升降失和,清气不升则尿糖见;肝郁化火,火伏于血中则血糖显,导致消渴病的发生。在现代生活中,人们的精神压力比较大,导致心理负担重,情绪波动大,引起激素分泌的不平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身体问题。中医学认为,肝与情志因素关系密切,肝主疏泄,主调畅情志,调节气血津液的代谢,因此,将对肝的调理放在情志调理的第一位,清代医家黄元御在《素问微蕴·消渴解》中就强调:消渴之病,则独责肝木,中药方剂中,四逆散、逍遥散疏肝解郁效果好;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桅子清肝饮疏解郁热、六味地黄丸、祀菊地黄丸滋养肝肾,从不同方面调理肝脏,经临床研究表明,均有极好疗效。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心理干预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根据具体干预内容,主要可分为三种:(1)言语开导疗法,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通过病人的陈述,了解患者疾苦,多鼓励、关心病人,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使患者对所患疾病及采取的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鼓励患者充分参与治疗其中。(2)移情易性法,针对糖尿病患者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烦躁,悲观抑郁等情况,要积极引导,转移情绪,鼓励患者与病友们相互交流、讨论,纠正消极心理因素,树立战胜疾病信心。(3)安神定志法,是一种以强调精神内守为核心的心理疗法.《黄帝内经》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指出“清静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说明了神安志定可以达到祛病远疾的临床效果,清静养神能使人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状态,避免疾病的发生。
3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
中药多为天然药材,毒副作用相對较少,药效温和持久,大量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有效方剂在改善微循环、调节血脂和降低血黏度、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有较好作用,对治疗糖尿病诸多并发症具有积极疗效。传统中药汤剂与西药相比,直接服用降糖速度和幅度虽不理想,但其具有“整体调治”优势,在降糖同时,调理阴阳平衡和激素水平,增强机体素质,使并发症症状得到极大缓解,中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以及降低血糖、糖基化红血蛋白、减少尿蛋白、尿白蛋白、调节脂肪质代谢等多个方面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天然中药品种丰富,又有深厚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方剂经验作为指导,对于疾病,往往能够标本兼顾,提高治疗效果。中医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可以很好地解决西药继发性失效的情况。中医在治疗疾病时,讲究因人因地因时的特异性治疗方式.在不同季候、环境、疾病发生治疗的阶段,会相应调整治疗的方式方法。通过辨证论治,不仅能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而且能明显控制症状,促进治愈。
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等干预治疗,既能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又能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最重要的是安全,无毒副作用。中医药在糖尿病前期可以通过调理身体机能,从而改善糖耐量异常,达到安全治疗的效果。口干、疲乏、四肢麻木、多汗、水肿等服药症状是一些服用西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患者长期存在的。而在中医治疗上,往往会根据患者糖尿病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辩证治疗,对症下药,这是中医根本原则。这样的治疗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糖尿病病情得到控制,缓解消除相关的症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增强患者生活自信心。糖尿病是一种血糖表象,最根本的是其诱发的并发症。糖尿病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有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主要发生在心脏,脑部和足部大的血管。而微血管并发症可危害眼睛视网膜,导致失明;肾脏功能的衰竭;尿毒症等等。而在中医药治疗中,一可以缓解下肢血管凉、麻、痛等症状和相关的神经病变的症状。二可以在糖尿病前期导致的视网膜病变中.促使眼底出血渗出的吸收,提高视力,延缓病情。三可以使患者减少尿蛋白排出,保护肾功能,减少肾病变。
综上所述,中医具有治未病、整体调养、辨证论治、治病与情志调节相结合的特色,中医是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我们理应去发扬传播中医,去发掘探索它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作用。在糖尿病治疗中,中医对于非依赖性糖尿病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并且中药毒副作用小,更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对于患者的长期调养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结合中医传统治疗方式与现代疾病研究,完善中医治疗体系,是我们现在并将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